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28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400篇
地质学   653篇
海洋学   39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洋板块从洋中脊扩张后,经过热传导和热平流,大洋岩石圈冷却下来。据估算,50%的水热损失(5.5×1012W)和流体通量(2.3×1012m3/a)来自于5Ma或者更年轻的海底。来自0.1~5Ma的地壳流体循环的大量矿物沉降,可以解释地震速度的快速增加,上地壳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以及504B孔岩心中约6.9Ma时的玄武岩蚀变和矿脉层。虽然发现了洋脊侧翼通量增大的证据,但是由于缺少勘探和足够的知识来了解洋脊侧翼的热液如何释放至海底,对于如此大范围的海底热液喷口的直接观察进行地很少。沿着洋中脊顶部已经发现了上百座活动喷口,在这里已经进行…  相似文献   
72.
胶州湾沉积物中氮与磷的来源及其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4,自引:9,他引:25  
通过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沉积物中氮、磷含量、OC∶TN、TN∶TP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胶州湾沉积物中氮、磷的来源及其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的变化趋势一致,即从湾内到湾外含量依次降低,其中总氮依次为0.41、0.25、0.20mg/g,总磷的含量依次为0.29、0.24、0.22mg/g.在整个柱状样中总氮、总磷平均含量的变化也和表层基本一致,有机氮在大部分层次占总氮的50%-70%,无机磷所占总磷的比例一般大于60%.根据沉积物OC∶TN比、氮、磷的垂直分布可以判断湾内和湾口沉积物中的氮主要是陆源的,海洋自生的氮分别占28.9%和13.1%,湾外的氮主要是自生的,海洋自生的氮占62.1%.与氮相比,磷主要是陆源的,但在湾外海洋自生磷的比例明显高于湾内.悬浮颗粒物的组成也证明了湾内沉积物中氮、磷主要是陆源的.沉积物中OC∶TN值的垂直变化也反映了近年来胶州湾物质来源的变化特征,即河流来沙急剧减少,沿岸倾倒垃圾不断增多,后者已经取代前者成为胶州湾主要的沉积物来源.另外,沉积物中TN和TN∶TP的垂直变化也和近年来胶州湾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的变化相一致.胶州湾不同地区氮、磷的沉积通量相差很大,湾口的沉积通量最大,而湾外的沉积通量最小;在表层沉积物中,氮的矿化速率高于磷,有机磷的矿化速率大于无机磷,但有机氮的矿化速率并不一定大于无机氮.OC、pH、Eh、Es等环境因素影响氮、磷的矿化,但在不同海区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73.
于桥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磷污染控制区划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于桥水库流域28个次级小流域作为区划对象,以影响该区域农业非点源磷污染的6个主要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蚀性因子(K),地形因子(LS),植被覆盖因子(C)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SAP)和化肥磷施用量(FP),作为区划因子,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区划,将于桥水库流域分为4类磷污染控制类型区,分析了各个类型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农业非点源磷污染特征和主要影响因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进一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岩体动力失稳终止点、能量释放量解析解与图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岳  王志强  吴敏应 《岩土力学》2006,27(11):1915-1921
以精确和近似突变模型方式,按Ⅱ体的步调,给出了岩体系统动力失稳弹性能释放量的解析解和图解;将地震、岩爆前后阶段岩体系统稳定性的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描述;严格确定了岩体系统弹性能瞬间释放终止点位置,为计算地震效率、研究释放的地震能量级、地震应力降、震后断层错距和围岩弹性应变恢复量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失稳时具备对外界做功的本领,地震波能便是失稳的岩体系统以破坏性方式对环境做功。给出的弹性能释放量图解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量,为确定岩体动力失稳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折迭突变模型给出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75.
磷石膏物理力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磷石膏的烘烤温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烘烤时间与含水率关系、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按土工试验规范进行试验,测得磷石膏的含水率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也随着烘烤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含水率应该是一个恒定的指标,所以磷石膏的含水率的测定不能按照现行规范进行,必须加以改进。建议在55~60℃条件下烘烤36 h或更长时间来测定磷石膏的含水率。从试验还可以得知磷石膏有一定的溶解度,且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也正是由于磷石膏的溶解特性,所以在进行渗透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时要使用室温条件下的饱和磷石膏溶液替代水,从渗透试验结果来看,磷石膏坝渗透特性不同于一般的尾矿坝,其垂直渗透系数要大于水平渗透系数。从磷石膏的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可知,磷石膏是一种有明显的剪胀性的材料,在剪切条件下其破坏发生在孔隙水压力为负的情况下,且其破坏时的应变受围压的影响不明显。利用磷石膏的剪切破坏发生在负孔压的这一特性,理论上可以通过坝体内孔压变化的监测来预测磷石膏坝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6.
基于1976年唐山MS7.8地震的同震位移和现今GPS速度结果, 本文分析了该地震的同震破裂参数、 同震应变释放分布及其现今应变积累特征. 对唐山同震位移二维位错解析公式的拟合结果显示, 唐山地震前的断层闭锁深度约为18—23 km, 断层倾角可能介于74°—90°之间, 同震位错量约为3.1—3.4 m. 在同震过程中沿发震断层表现出显著的右旋错动特征, 在发震断层两侧沿NE向表现出左旋应变释放特征. 在本文现有的GPS测站密度和精度情况下, 尚无法识别出现今阶段沿唐山断裂的明显蠕滑特征. 唐山同震应变释放和现今GPS应变率积累结果均显示, 唐山断裂SE侧的剪切形变(速率)量值大于其NW侧, 同震与现今阶段的形变量值相差约1000倍.   相似文献   
77.
用8种保存方法对淡水和海水水样中四个氮磷营养盐(NH3-N、NO3—N、NO3-N、PO4—P)参数及总氮的稳定性进行了7d保存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淡水与海水氮磷营养盐的最佳保存方法与效果各不相同,但淡水和海水的总氮值在各种方法保存下均十分恒定。综合考虑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后提出了5d内的短期保存技术:(1)海水水样用5‰氯仿4℃条件下保存,供NH3-N、NO2—N和N03-N三个营养盐的测定,用5‰甲醛4℃条件下保存供PO4-P测定;(2)淡水用5‰氯仿4℃条件下保存,供NH3-N测定,5‰甲醛4℃条件保存供NO2-N、NO3-N和PO4-P测定。  相似文献   
78.
磷钙土被广泛用于生产肥料的原料或直接用作肥料。对它的研究非常深入,包括分析微量元素组分。发现沉积岩中微量元素的一般分面规律和从磷钙土的实际农业化学应用观点出发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其组分中的部分微量元素是微量肥料,而部分(例如铀)则在生态上是危险的。磷钙土是获得铀的重要矿石,美国大部分铀正是从磷钙土中获取的。  相似文献   
79.
The Zhelin Ba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ys for large-scale mariculture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Owing to the increasing human population and the expanding mariculture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greatly changed with frequent harmful algal blooms. A monthly survey of water content, organic matter (TOM), and various form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in sediment from July 2002 to July 2003 in the bay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content wa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OM and various form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can be used as proxy for quick and rough estimate of these factors in the future surveys. TOM was also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various form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dicating that it wa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centra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investigated waters. Average total Kjeldhal nitrogen (TkN) content was( 1 113.1 ± 382.5)μg/g and average total phosphorus (TP) content was(567.2± 223.3)μg/g, and both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similar estuaries in China and elsewhere. Averag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ended to be higher inside than outside the bay, higher at aquaculture than non-aquaculture areas, and higher at fish-cage culture than oyster culture areas, suggesting that large-scale mariculture inside the ba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utrophication of the Zhelin Bay. Various form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during the warm season (July--September), which was due to the increased decom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resulted from the fast growth and high mortality of the cultured species. Compared with July 2002, TkN and TP contents were much higher in July 2003, in consonance with the eutrophication of the Zhelin Bay. Because exchangeable phosphorus (Ex-P), iron-bounded phos- phorus (Fe-P) and organic phosphorus (OP) combined accounted for 34.3% of the TP and authigenic phosphorus (Au-P  相似文献   
80.
1特大地震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长约500km,宽约70km。走向北东-西南,可分为三组:东南为都江堰-和县断裂;西北为理县断裂,中间为映秀-北川断裂,属逆冲、右旋、挤压型断裂,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龙门山属强地震带,自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6级地震18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