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论赣西北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构造样式地层序列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赣西北地区双桥山群自上而下划分为修水组,安乐林组,共计11个岩性段,其时代属中元古代蓟县纪,并以近东西向褶皱叠加早期近南北向褶皱为主要变形样式,就该群构造样式,地层序列,变质温压条件以及沉积环境等进行简要论述与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区长期争议的“修水运动”作出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72.
本文通过"八五"时期四个图幅的实践,认为1:50000填图不仅仅是"生产型",而且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这是因为面上填图具战线长、涉及研究内容众多等特点。1:50000图幅的科学研究不仅仅来源于专题研究部分,更为重要的则较多地来源于面上填图的科学研究。面上填图的科学研究功能、作用及潜能还远远未被挖掘出来。它的作用、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是进一步提高图幅质量的途径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3.
修水地区志留系殿背组和坟头组腕足类化石自下而上分为:MercielaZygospiraela组合;NalivkinaStrispirifer组合;XinanospirigerValdaria组合,与川鄂等地志留纪腕足类生物地层带能很好地对比。通过对腕足类生态分异、共生分子及沉积相的研究,识别出4种腕足类生态类型,确认两组为一套中陆架—内陆架沉积。  相似文献   
74.
赣东北双桥山群首次发现大量深水类型的波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常常认为 ,波痕大量出现和富集是“浅水”沉积的标志 ,而近年来在赣东北的国土地质调查中 ,发现双桥山群自下而上产有多层位的、不同类型的大量波痕 ,这种波痕呈一边陡、一边缓的不对称。这种深水环境的流水波痕的形态与淡水流水波痕无根本的异同。关于在深水环境中发现大量流水波痕 ,继西秦岭报道外 (晋慧娟 ,李育兹 ,1995 ) ,是我国华南地区前震旦系地层的又一次的发现 ,表明深水环境的沉积作用也是十分活跃的 ,尚待人们进一步去认识。赣东北双桥山群自下而上各个组均产有大量流水波痕 ,它们的形态也比较多样 ,有直线形、弯曲形、菱形…  相似文献   
75.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田坂街、游城两个 1∶ 5万区调联测图幅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波阳县境内。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地处扬子古陆的东南缘 ,即扬子古陆与华夏古陆之拼接地带的中—新元古代增生—碰撞型“江南造山带”的中段北侧。因而 ,是国内前震旦纪基础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区内地层出露极为简单。资料表明 ,除第四系外 ,最老地层为分布广泛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基底 ,新地层则为中生界白垩系盖层沉积岩系 ,二者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其中 ,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原岩为一套巨厚的陆源碎屑浊流复理石夹少许细碧角斑岩沉积建造。普遍…  相似文献   
76.
长期以来 ,华南前震旦系基础地质研究普遍认为 ,九岭地体与相距不远的怀玉地体为相互独立的块体 ,它们在构造发展阶段上、岩性组合上各具特色 .九岭地体具大陆地壳的亲缘性 ,发育巨厚的原始沉积构造保存完好的砂、板岩 ,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组合 ,而相距不远的怀玉地体 ,则具大洋地壳的亲缘性 ,为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系组合 ,沿断裂带 ,蛇绿岩断续分布 ,并已遭受强烈的变质和变形 ,构造侵位特征十分明显 ,原始层序残缺不全 ,为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组合 ,也是华南前震旦系历来十分关注的热点地区[1 ] .地质事件发现在九岭地体东缘的游城乡东南部…  相似文献   
77.
区域地质调查中有关地层剖面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赣西北地区为例,通过对中新生代冲积扇型陆相红盆与中元古界浅变质岩基本特征的分析,重点阐述根据实测剖面所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在区域地质填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江西修水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浊流沉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江西修水地区双桥山群安乐林组和修水组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浊积岩岩相、垂向演化序列进行了详细论述,识别出两个比较完整的浊积扇,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内扇主水道、次级水道、高阶地;中扇分支水道、分支水道漫滩、外缘垛体;外扇沉积,反映了一个从进积到退积的沉积旋回,揭示了从安乐林组发生海退到修水组发生海侵的总体变化趋势.对修水组底部砂岩和砾岩结构、层序特征、横向变化等的系统研究,显示其具有明显的深水重力流特征,系海平面快速下降过程中形成的浊积扇内扇主水道砾岩.研究表明安乐林组与修水组为连续沉积,"修水运动"不存在.  相似文献   
79.
陆相岩石地层清理不应与海相相同,而应区分陆相盆的类型,同一类型的盆地才能进行岩石地层的统一,高分辨率地层学的基本特征是优化地质学研究的时间坐标,因而在陆相岩石地层清理中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本文根据章泽军(1987)提出的方法,通过对鲕粒的应变测量,恢复了北京西山中寒武统的初始厚度。变形后的厚度普遍减薄,仅为初始厚度的1/3—1/4。本区初始厚度具有由西向东增厚的变化规律,并在南部黄院一带最厚,可能为这一时期的沉积中心。从纵向上看,不同时期的沉积中心可能发生迁移。恢复初始厚度不仅为重塑古地理演化过程提供了依据,同时,对构造变形的发生发展也会赋予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