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6篇
  免费   2932篇
  国内免费   3462篇
测绘学   934篇
大气科学   1186篇
地球物理   1805篇
地质学   12547篇
海洋学   1055篇
天文学   187篇
综合类   1402篇
自然地理   1544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98篇
  2022年   626篇
  2021年   646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641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667篇
  2014年   1119篇
  2013年   877篇
  2012年   989篇
  2011年   1054篇
  2010年   837篇
  2009年   786篇
  2008年   784篇
  2007年   751篇
  2006年   684篇
  2005年   685篇
  2004年   527篇
  2003年   515篇
  2002年   461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451篇
  1998年   473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463篇
  1995年   434篇
  1994年   355篇
  1993年   348篇
  1992年   412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308篇
  1989年   246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本文讨论了2013年5月南海东沙天然气水合物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粒级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现出典型的低营养盐、低叶绿素a、低生产力特征,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具有明显的次表层最大值现象。东沙海域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差异性显著,从生物量和生产力贡献度来看,表现为微微型浮游植物> 微型浮游植物> 小型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春季不同粒级类群浮游植物在真光层内的分布存在明显不同,比如小型浮游植物在真光层内分布较均匀;微型浮游植物则主要分布于近表层或真光层中部,而微微型浮游植物则主要分布于真光层中部和底部。微微型浮游植物在纬度较低的热带贫营养海区之所以能够占主导优势,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极小的细胞体积和较大的表面积使其有利于营养竞争。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海东沙浮游植物各粒级生物量与温度、pH显著正相关,与硅酸盐、磷酸盐显著负相关;浮游植物各粒级生产力与温度显著正相关,与盐度、磷酸盐显著负相关。磷酸盐含量是影响东沙海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光辐照度和水体的真光层深度对东沙天然气水合物区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起着更为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2.
The Qiongdongnan Basin and Zhujiang River(Pearl River) Mouth Basin, important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contain abundant oil and gas resource. In this study, on basis of discussing impact of oil-base mud on TOC content and Rock-Eval parameters of cutting shale samples, the authors di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ource rock quality, thermal evolution and control effect of source rock in gas accumulation of the Qiongdongnan and the Zhujiang River Mouth Basins.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TOC contents and Rock-Eval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extraction for cutting shale samples indicates that except for a weaker impact on Rock-Eval parameter S_2, oil-base mud has certain impact on Rock-Eval S_1, Tmax and TOC contents. When concerning oil-base mud influence on source rock geochemistry parameters, the shales in the Yacheng/Enping,Lingshui/Zhuhai and Sanya/Zhuhai Formations have mainly Type Ⅱ and Ⅲ organic matter with better gas potential and oil potential. The thermal evolution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depth interval of the oil window is between 3 000 m and 5 000 m. Source rocks in the deepwater area have generated abundant gas mainly due to the late stage of the oil window and the high-supper mature stage. Gas reservoir formation condition analysis made clear that the source rock is the primary factor and faul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gas accumulation. Spatial coupling of source, fault and reservoir is essential for gas accumulation and the inside of hydrocarbon-generating sag is future potential gas exploration area.  相似文献   
73.
构造-岩浆作用对热液活动的控制机理: 马努斯海盆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马努斯海盆热液区构造特征、基底差异, 结合马努斯海盆热液区热液活动与构造-岩浆特征, 探讨了二者的耦合关系, 以及构造-岩浆作用对热液活动的影响和控制。马努斯海盆位于西南太平洋俾斯麦海的东北部, 是世界上扩张速度最快的海盆之一。马努斯海盆西部(马努斯扩张中心, Manus Spreading Center, MSC)主要由海盆扩张成熟期产生的大洋中脊玄武岩组成, 属于成熟弧后扩张中心,发育Vienna Woods热液区; 海盆东部(东南裂谷, Southeast Rift, SER)则是一个拉张裂谷, 处于扩张的早期阶段, 属于不成熟弧后扩张中心, 发育PACMANUS、DESMOS、SuSu Knolls三大热液区。MSC与大洋中脊的热液活动相似, 而SER因受到火山、俯冲作用影响更为显著, 其热液流体具有岩浆流体和俯冲流体的特征。与Vienna Woods热液压相比, PACMANUS、DESMOS以及SuSu Knolls三个热液区的水深相对较浅(1 150~1 740 m), 是地球内部热物质由内向外迁移的结果, 其下部岩浆作用强烈。此外,岩浆脱气作用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PACMANUS热液系统中具有岩浆流体的输入。与Vienna Woods热液区相比, PACMANUS、DESMOS、SuSu Knolls热液区的热液活动强度及流体组成主要受控于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74.
针对常规人工海岸线测量方法耗费人力物力、效率低、工作环境相对危险,难以快速反映海岸线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天绘一号卫星多光谱影像的海岸线自动提取与分类方法。所提方法首先结合NDWI指数和水平集模型实现全自动水边线提取,然后采用面向对象分割技术和空间拓扑关系提取临海地物基元,最后结合遥感影像海岸线解译标志建立决策树完成临海基元的分类与海岸线提取。实验表明,海岸线提取结果能够作为1∶2.5万海图测制与更新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5.
豫西南泥湖钼矿集区是以花岗斑岩体为中心的钼多金属矿床系列,区内出露大面积加里东期变辉长岩和燕山期辉长岩。通过分析区内辉长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成矿元素等方面特征,研究其在成岩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区内加里东期变辉长岩和燕山期辉长岩成矿元素总稀土含量低,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右倾平缓,具有明显的Eu,Tm元素的异常;同比世界基性岩,自晚元古代上地幔主要成矿元素(除钨元素以外)基本没有明显的富集,主成矿元素钼含量呈明显的亏损,预示燕山期成矿花岗质岩浆没有从上地幔获得主要成矿物质。初步认为大规模的钼多金属成矿带的形成与基性岩浆的底垫作用相关,基性岩浆的底垫作用为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房提供了热源。  相似文献   
76.
甘南高原乡村社会固有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花  赵雪雁  王伟军  李巍 《地理科学》2020,40(5):804-813
开展社会固有脆弱性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区域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更有助于寻求提高社会系统适应能力的恰当策略。通过构建乡村社会固有脆弱性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在分析乡村社会固有脆弱性特征的基础上识别了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甘南高原乡村社会固有脆弱性呈“梭型”分异,其中,高、中、低脆弱性乡镇分别占18.95%、47.37%、33.68%。 社会固有脆弱性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从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高山峡谷区-山地丘陵区-山原区,社会固有脆弱性趋于增加;同时,随着少数民族聚居度降低、经济发展水平升高,社会固有脆弱性趋于降低。 社会固有脆弱性在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不均衡分布,敏感性呈“中间高四周低”的集聚分布,适应能力呈相对均衡的“碎片化”分布。 气温、生育结构、民族结构、住房安全性、社会弱势群体比重、经济条件、信息可得性和参保比例是影响社会固有脆弱性的关键因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浙江省人口健康脆弱性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磊  郑珂  苏飞  汤青  曹轶蓉  郑艳艳 《地理科学》2020,40(8):1293-1299
运用集对分析法从敏感性和应对性2个方面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人口健康脆弱性进行评估。研究表明:① 从敏感性和应对性2个维度对城市人口健康脆弱性进行评估的方法具有一定可靠性,但在突发大型流行性病毒感染疫情的情境下仍需进一步完善;② 各地市脆弱性指数排名与敏感性指数保持较高一致性,而与应对性指数则表现出异质性和随机性,认为降低敏感性是降低城市人口健康脆弱性指数的关键;③ 城市人口健康脆弱性评价还应该增加城市对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的考量,相应的评估方法和模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8.
林丹淳  谭敏  刘凯  柳林  朱远辉 《热带地理》2020,40(2):346-356
以人口密度差异显著的广东省为研究区,比较Worldpop、GPW v4和2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并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真值,按人口密度分为高、中、低3组,从误差的数值分布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定量评价4种数据集的精度,最后讨论估算误差的可能来源及数据适用性。结果表明,4种网格人口数据集中Worldpop整体精度最高,且在人口密集区的精度也是最高;GPW v4在低人口密度和中人口密度区域精度略高于Worldpop,但对镇街内人口分布细节刻画不够详细;2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精度较前两者低,主要受空间化方法和模型变量的选择所限制。Worldpop适合用于人口密度中等及人口密度高区域的精细化研究,GPW v4适合用于长时序、最小研究单元大于镇街的研究,第一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适合用于需要考虑镇街内人口分布和空间异质性的研究,第二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适用于需要考虑人口分布细节和空间格局变化的长时序研究。  相似文献   
79.
山西吕梁地区出露的紫金山岩体为我国著名的碱性岩体之一。为了探讨紫金山碱性岩体的物质来源及地质意义,对该岩体主要岩石进行了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紫金山岩体各期次岩石具有低硅、富碱、高钾的特点,属钾质碱性岩石; 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烈,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的特征; 微量元素总体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等)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Th、Nb、Ta、La、Ce、Nd、P、Ti等)亏损的特征。紫金山岩体岩浆来源较深,与富集地幔关系密切,岩浆演化机制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且存在陆壳物质混染。结合山西境内多处同时期的碱性、偏碱性岩体特征,推断华北中部早白垩世碱性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华北克拉通破坏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0.
在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海底沉积物中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量计算表层沉积物中甲烷迁移转化通量,可以更准确评估甲烷来源碳对沉积物碳库和海洋深部碳库影响。本文利用反应―运移模型对采集于南海神狐水合物发育区两个站位(SH-W19-PC、SH-W23-PC)采集的孔隙水SO_4~(2-)、溶解无机碳(DIC)、Ca~(2+)剖面进行拟合,同时对DIC碳同位素进行分析,确定近海底沉积物中的碳循环。研究显示两个站位孔隙水中SO_4~(2-)和Ca~(2+)浓度在剖面上随深度呈线性减少,DIC浓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其δ~(13)C_(DIC)值随深度逐渐降低至约-25‰,表明两个站位存在一定程度的AOM。模拟计算两个站位沉积物孔隙水溶解甲烷向上的通量分别为25.9和18.4 mmol·m~(-2) a~(-1),AOM作用产生的DIC分别占其总DIC量的70.7%和60%。由沉积物向海水中释放的DIC通量占DIC汇的约60%。因此,在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向海底渗漏甲烷大部分以DIC的形式进入上覆海水,这些具有极负碳同位素值的甲烷来源的DIC可能对局部深海碳库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