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提出自制的柔性砂带轮,它是用于零件曲表面磨削抛光的新型磨具.该柔性砂带轮的优点是:磨抛噪声低;砂带利用率高;更换周期长。本文给出了该磨具的结构原理,并对其磨抛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2.
于1987年4-5月在南沙群岛进行综合考察,采集环节动物多毛类样品,经鉴定表明,系多齿鳞虫科1新属,定为新多齿鳞虫属Neopolyodontes,模式种为秀丽新多齿鳞虫Neopolyodontes lepidus gen.sp.nov.,以及新斑鳞虫属Neopanthalis的1新种,命为刺须新斑鳞虫Neopanthalis muricatus sp.nov.。  相似文献   
73.
桡足类大颚齿缘与摄食机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小衍  郑重 《海洋与湖沼》1989,20(4):308-313
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揭示了13种常见桡足类大颚齿缘的形态特征,表明食性不同的种类在齿式、齿数及齿形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并发现同一食性的种类具有两种不同的颚齿构造,因而推测它们有着不同的咀嚼机制。SEM图片还揭示了一些在光镜下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小孔及刺毛等。这些细微结构的发现有助于当前关于桡足类摄食机制的讨论。此外,计算结果证实了肉食性种类的齿缘指数(EI)远大于草食性桡足类;但介于二者之间的杂食性类群,其EI值变动幅度大于Itoh指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74.
对中国海洋大学鱼类标本室保存的部分鲈形目鱼类——鲷科 Sparidae,大眼鲷科 Priacan-thidae,科 Serranidae的几种鱼类的口腔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科与大眼鲷科的前颌骨、齿骨、犁骨、腭骨、咽骨上都着生有形态较单一的口腔齿 ,但较小 ,不是很坚固 ;而鲷科的几种鱼类口腔齿都着生在前颌骨、齿骨、咽骨上 ,且较强硬 ,形态较多样 ,特别发达。本研究为 3种鱼类的进化关系提供了某些佐证。  相似文献   
75.
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两个新种(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两个新种,海异齿线虫Parodontophora marina n.sp.(嘴刺目、轴线虫科)和异毛联体线虫Paracomesoma heterosetosum n.sp.(色矛目、联体线虫科);前者来自渤海莱州湾的DA_2和DA_4站,水深分别为20和16m;后者来自大连夏家河子砂质滩中潮带。新种海异齿线虫与日本海齿线虫(P.marisjaponici Platonova,1971)十分相似,但新种有规则排列的颈刚毛(雄性和雌性的颈刚毛排列式均为(3D—2V)2,排泄细胞大且排泄孔开口于口腔中部的腹部表面。新种异毛联体线虫的雄性交接器为本属相对最长者,为肛径的7倍,化感器之后成对的颈刚毛以及de Man比值明显地高于本属所有的种。本文提供了包括这两个新种在内的两个属双歧式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  相似文献   
76.
于1990年6月在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一水池中采到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根据实验结果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它的生长和种群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性成熟时间与水温的关系为,雌性(10-30°C):h=8072t-1.313r=0.985, P<0.01);雄性(5-25°C):h=1074t-0.855r=0.9844,P<0.01)。在20±1°C条件下,其体长增长模型为:lt=3.334-2.7345e-0.1117t。龄期(x)与年龄(t,d)的关系为:雌体:t=0.07169x2+1.3808x-1.7361;雄体:t=0.8425x2+2.534x-1.8600。内禀增长率(rm)为0.4076。种群增长呈“logistic”型,其方程式为:y=3625/[1+e(3.848-0.164t)]。  相似文献   
77.
本文针对硬地层钻头寿命短、钻进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超高胎体偏心齿钻头。该钻头通过条状或类条状设计提高了单齿工作压力;偏心布齿设计改善了钻进过程中钻头的切削齿受力状态,不但提高了钻头的强度,而且使得排浆更加通畅;扭面后支撑结构保证了钻头具有最高可至30 mm的超高胎体工作层。在钻头的制造工艺上,将无压烧结、热压烧结与二次镶焊3种工艺进行了有机结合,钻头金刚石热损伤小、钻头胎体强度高,保径优势明显,为深部硬地层高效长寿命钻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8.
针对孕镶金刚石钻头齿间相互独立,在坚硬地层中钻进极易产生打滑和单齿受力太大导致钻头损坏的难题,引入仿生爪趾结构原理和自补偿理念,研制了仿生自补偿一体式高胎体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钻头的一体式切削齿设计,主要在单齿的齿单元间采用加强筋方式强化单齿强度,单齿与单齿间设置齿间加强筋加强,使得钻头相邻齿单元、相邻单齿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在钻进过程中,钻头齿的工作唇面会产生多个超过岩石极限破坏强度但远低于钻头胎体强度的应力集中区域,不容易出现少数几个接近或超过钻头胎体强度的应力集中区域的情况。如此,钻头的整体性更好,受力均匀,切削岩石的效率更高,寿命更长,尤其对于坚硬地层,防打滑效果更好。经现场试验表明:仿生自补偿一体式高胎体孕镶金刚石取心钻头较常规钻头具有更高的碎岩效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9.
保山地块是滇西特提斯多岛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滇-缅-马-泰微大陆的北端。出露于保山地块西部的蚌东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8.3±1.7Ma,记录了特提斯洋关闭后的弧-陆碰撞过程。该岩体以正长花岗岩为主,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低镁、低钙、富铬、富镍的特点;在B-A图解上显示了堇青石过铝花岗岩的演化特征;总体上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强场元素的特点,可划归后碰撞-后造山花岗岩。但是,该岩体远离昌宁-孟连主特提斯弧-陆碰撞带,可能是主造山过程晚期,滇-缅-马-泰微大陆内部各微小陆块相互作用导致地幔岩石圈发生拆沉作用的产物,或是昌宁-孟连洋盆闭合过程中俯冲板块的拖拽在后缘的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0.
在前期研发的极地深冰钻用减速传动装置中,行星齿轮减速传动装置易发生疲劳破坏,因此减速传动装置寿命相对较低。针对上述问题,对铠装电缆电动机械钻具的减速传动装置进行改进设计,确定装置的结构和尺寸、分析该装置的啮合受力情况并进行强度估算。利用Inventor软件建立该减速传动装置三维实体模型。结合ANSYS Workbench软件对装置的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活齿传动减速传动装置满足设计要求,为优化极地深冰钻用减速传动装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