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高密度蓝藻厌氧分解过程与污染物释放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采用批次培养实验模拟高密度蓝藻堆积发生的厌氧分解过程,分析蓝藻的分解速率及污染物释放规律.厌氧分解实验中,设置三组蓝藻初始密度分别为2.23×1012、1.19×1013、4.47×1013cells/L,得到叶绿素a的分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74、0.133、0.081 d-1.蓝藻厌氧分解过程中水体呈酸性,电导率呈上升趋势,最高值为949μS/cm.化学需氧量持续升高,而UV254值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水体中有机物浓度增大,并逐渐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蓝藻厌氧分解释放出大量溶解态氮、磷,溶解态有机氮逐渐被降解为无机氮,铵态氮含量占90%以上.研究表明,高密度蓝藻堆积发生厌氧分解可释放大量有机物和溶解态营养盐至水体中,并且随着蓝藻密度升高,污染物释放强度增大.因此水华期间应及时打捞蓝藻,以避免蓝藻大量堆积死亡导致水源区水质下降并影响自来水出水质量.  相似文献   
72.
太湖梅梁湖湾蓝藻生物量遥感估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利用陆地卫星TM数据和图像处理方法对太湖富营养化严重的梅梁湖区的浮游蓝藻生物量作了遥感估算。1992年夏季在海梁湖开展了星地同步浮游藻类监测,获得了湖中16个采样点的现场叶绿素a生物量(Qa)和蓝藻生物量(QB)数据,并利用这两组数据分别建立了与差异植被指数DVI的遥感回归模型,从而得到水体中叶绿素a以及蓝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信息。从遥感定量模型出发,运用逐个像元积分统计技术,估算出梅梁湖叶绿素a总量为2133kg、蓝藻总量为178.2t.与地面方法相比,遥感估算方法充分利用了TM数据中的浮游藻类含量分布与变化信息,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73.
2016年以来太湖总磷浓度高位波动而总氮浓度持续下降,藻细胞内源性磷释放是湖泊水体总磷的重要来源,而多聚磷酸盐作为藻细胞内磷的储存库,其含量变化会显著影响藻细胞内源性磷的释放量.针对上述现象,开展了不同硝态氮浓度影响野外水华蓝藻及实验室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利用磷特别是合成多...  相似文献   
74.
膦酸酯是新近发现的一类生物可利用磷,其广泛存在于水生生态系统,是水体有机磷库的重要组成,构成水体磷氧化还原循环的关键环节。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蓝藻藻株被证实参与膦酸酯的生物利用与合成,有助于阐明其适应低磷环境的机制,促进了对蓝藻磷策略与水体磷循环的全面理解,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与此同时,蓝藻对膦酸酯的利用性状,使得膦酸酯作为环境污染物与蓝藻磷源的双重作用开始显现,这会对水体浮游生物竞争格局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而蓝藻的甲基膦酸代谢也被认为是水体好氧甲烷发生的来源之一。本文回顾了蓝藻膦酸酯利用与合成的研究历史,对目前蓝藻膦酸酯代谢过程生态风险与生态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5.
目前,在风场对蓝藻的影响研究方面,国内针对太湖、滇池、巢湖等浅水湖泊的研究较多,针对鄱阳湖的研究则多集中于蓝藻群落特征及其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通江湖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的鄱阳湖水体蓝藻水华在局部库湾和部分水域出现,风场如何影响鄱阳湖表层蓝藻密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019-2021年,在鄱阳湖布设13~49个采样点,于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现场采集各个点位表层水样、藻类、风场和流场数据,分析风场对鄱阳湖丰水期表层蓝藻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2021年鄱阳湖丰水期风速与表层蓝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风场对水体的充分混合及驱动水体形成的风生流是促进蓝藻生长的原因之一。在流速较高(>0.05 m/s)的区域,无论风速高于还是低于临界风速(3~4 m/s),鄱阳湖表层蓝藻密度的空间分布受流场的影响更大;在流速较低(<0.05 m/s)的区域,风速在临界风速以下时,鄱阳湖表层蓝藻密度的空间分布受风场影响更大。2019-2021年鄱阳湖丰水期蓝藻密度超过水华暴发的阈值,但在高风速高流速的共同作用下未能发生大范围的蓝藻水华,仅能在风速适宜(<3~4 m/s)、流速较低(<0.05 m/s)的内湾、尾闾区等区域发生小面积的蓝藻水华。鄱阳湖丰水期水体处于长江顶托的低流速且微风条件下时,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的概率可能会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6.
蓝藻危机     
《地图》2010,(1):8-9
<正>通常,危地马拉著名的阿蒂特兰湖看起来是个由陡峭的火山和玛雅人定居点包围着的风景如画的澄清湖泊。但在2009年10月,湖面却蒙上了一层绿色浮沫,大量的蓝细菌——说蓝藻大家更为熟悉一些——像绿色的丝线一样散布在湖上,这张拍摄于2009年11月  相似文献   
77.
新洲 《海洋世界》2004,(4):22-22
日本静冈县水产试验场海洋深层水研究项目负责人伴野安彦技师,首次发现从骏河湾提取的海洋深层水中存在的蓝藻具有激活免疫功能和抑制氧化的作用。并计划将该成果在今年4月举行的日本水产学会上发表。骏河湾是日本最  相似文献   
78.
K.  K.  I.  U.  Arunakumarat  张学成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09,27(2):383-388
The unicellular cyanobacterium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a model organism known for its unique combination of highly desirable molecular genetic,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employ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pecies was cultured in BG11 liquid medium contained various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Pb2+ and Cd2+ (0, 0.5, 1, 2, 4, 6 and 8 mg/L).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or six days and the metal induced alterations in the ultrastructure, growth and pigment contents were assessed. Alterations in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cells became evident with the increased (>4 mg/L Pb2+) metal concentration.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thylakoid membranes) were found to be the worst affected. Deteriorated or completely destroyed thylakoid membranes have made large empty spaces in the cell interior. In addition, 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8 mg/L Pb2+), the polyphosphate granules became more prominent both in size and number. Despite the initial slight stimulations (0.2, 3.8 and 6.5% respectively at 0.5, 1 and 2 mg/L Pb2+), both metals inhibited the growth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s incubation progressed. Pigment contents (chlorophyll α, β carotene and phycocyanin) were also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etal concentration. Cells exposed to 6 mg/L Pb2+, resulted in 36.56, 37.39 and 29.34% reductions of chlorophyll α, β carotene and phycocyanin respectively over the control. Corresponding reductions for the same Cd2+concentrations were 57.83, 48.94 and 56.90%. Lethal concentration (96 h LC50) values (3.47 mg/L Cd2+ and 12.11 mg/L Pb2+) indicated that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is more vulnerable to Cd2+ than Pb2+.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Scholarship Council  相似文献   
79.
 地表钙华,是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沉积体,是陆相碳酸钙沉积的重要类型。长期以来陆相碳酸钙沉积的水动力成因观点为大多数人所熟悉(1)(2),生物成因观点则研究较少,在实际中生物作用过程也是不可忽略的,特别是藻类的沉积作用。论文以几种典型的蓝藻为例,通过对自然界水动力条件的模拟,对蓝藻藻类进行了几种水动力条件下的碳酸钙生物沉积试验研究,对比研究了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蓝藻钙化沉积过程。试验得出了钙藻生长与钙化沉积的最适宜水动力为0~60 rpm,在过强的水动力条件下,蓝藻的生长将受到抑制,从而降低蓝藻的钙化沉积速率。文章讨论了在瀑布条件下的陆相碳酸钙沉积是以水动力成因为主导,而在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河流中以生物成因为主导,从而提出了,陆相碳酸钙沉积的水动力-生物双成因观点。文章还探讨了在静止状态下,藻类沉积对碳酸钙沉积的贡献大小,叠层石所指示的安静的沉积环境。 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