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7篇
  免费   748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2330篇
大气科学   268篇
地球物理   950篇
地质学   950篇
海洋学   435篇
天文学   102篇
综合类   517篇
自然地理   27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6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倪婷  凌新锋  黄勇  汪才军 《气象科技》2021,49(6):897-902
利用2008—2016年中国区域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多卫星降水数据相融合的、分辨率为0.1°×0.1°的逐时降水量数据集,将每年5—8月分为梅雨前(5月1日至入梅前1日)、梅雨期(入梅当日至出梅当日)和梅雨后(出梅次日至8月31日),分析了大别山区梅雨季节降水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大别山区梅雨期间年平均降水量360.3 mm,梅雨前平均降水量279.7 mm,梅雨后平均降水量287.0 mm。梅雨季节主要存在3个降水大值区:山区北侧中段、主峰东南侧和西南侧。从日变化情况来看,梅雨期降水日变化呈现双峰特征,出现峰值的时间分别是09:00、16:00。梅雨前、梅雨后降水日变化呈单峰特征。强降水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大值区也随着梅雨前—梅雨期—梅雨后的时间变化逐渐北抬。  相似文献   
72.
论中国郯庐断裂带的活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卫星影像、断层泥的分布和特征、重力资料、地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资料以及其他某些地质资料,讨论了郯庐断裂带前震旦亚代以来的活动情况和现代活动性,并认为沿此断裂带现存达几百公里的左旋走滑位移量,应是地史上历次断裂运动的最终结果。指出了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3.
禅宗以“心性论”为其核心理论。心性论即使本体论,又是人生论,它在对宇宙人生的整体性思考中探讨的就是主体的解脱问题:理学家从其“心性论”中得来启示,也注重“心”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理一分殊”和“性即是理”,等重要命题,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74.
GPS高程拟合的方式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范围不大的区域中,高程异常具有一定的几何相关性,GPS高程拟合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求解正常高。在解析法求解过程中,首先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拟合数学模型的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待测点的高程异常值。通过实例验证:GPS高程拟合的精度主要取决于GPS大地高的精度、重合点正常高的精度、重合点的分布及拟模型的选择。一般在重合点数量充足且分布均匀的情况下,GPS高程拟合的精度可达到四等水准网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正在力求使战场上的兵力兵器在总体上实现“作战能力的综合集成”。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也从协同性逐渐向一体化联合作战方向发展。“全球信息栅格”是21世纪信息作战的基础,是作战网络的重要支撑。美军目前致力于通过建设“全球信息栅格”,将200万个用户连接成网,实现从传感器到射手、从总统府到散兵坑的“无缝信息链接”,并强调运用“网络中心  相似文献   
76.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的地图更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一种在对遥感影像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地图更新的方法,讨论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不同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影像进行融合,利用合适的高通滤波对影像进行边缘检测.构建一个三层的MLP分类器对影像进行分类,提取城市建筑物与道路信息.并在此分类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地图的叠加来实现地图的更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影像融合,利用较少数量的训练样本也能生成具有较高精度的分类图,利用分类结果图进行地图更新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1933~2003年间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发生的745个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了高原地壳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量正断层型地震集中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000m以上的地区,其中许多地震是纯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该区正断层型地震的断层走向多为南北方向,断层位错矢量的水平分量均位于近东西方向,这表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存在着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地震震源应力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中部高海拔地区,E-W向或WNW-ESE向的水平扩张作用控制着该区的地壳应力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是该区引张应力场的作用结果,其动力学原因可能与持续隆升的高原自重增大引起的重力崩塌及其周边区域构造应力状况有关。而青藏高原周缘地区,除了东部边缘外,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前沿以及青藏高原的北部、西部边缘所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是逆断层型或走滑逆断层型地震。在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北东或者北北东方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为优势应力场。在中国西部的大范围内,主压应力P轴水平分量位于NE-SW方向,形成了一个广域的NE-S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的北上运动以及它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挤压应力场是高原强烈隆起的直接原因。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形成了近东西向引张应力场为主的区域,并以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部分释放其应力积累。研究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引张应力场和近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的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强烈隆起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8.
Landsat7 ETM+影像的融合和自动分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徐涵秋 《遥感学报》2005,9(2):186-194
利用SFIM、MLT、HPF和修改的Brovey(MB)等遥感影像融合算法对Landsat 7 ETM 影像进行融合和自动分类研究,并就融合影像的光谱保真度、高频空间信息融人度和分类精度对这些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FIM变换几乎完全保持了原始影像的光谱特点,并具有最高的平均分类精度;MB变换具有最高的高频空间信息融人度;MLT变换也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只有HPF变换的各项指标都不突出。所有4种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都较原始影像的分类精度有明显的提高。这表明,源于同一传感器系统的不同分辨率影像的融合可以避免异源传感器融合影像所常见的各种参数、时相和配准误差,所以能够明显地提高影像的自动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79.
遥感影像的IHS融合方法由于匹配误差导致光谱畸变和退化,而小波变换在变换域具有良好的分频特性,小波系数的统计特性反映了遥感影像的边缘、线和区域等显著特征。提出了基于小波统计特性的遥感影像的像素和特征联合最优融合方法,在IHS空间,对强度分量I的高频部分利用多分辨率小波融合方法进行影像的高频细节特征融合,低频部分选取光谱信息和空间分辨率评价指标作为融合权系数求优指标,进行像素级最优融合,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走近车载GPS     
《河南测绘》2005,(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