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0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1072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1083篇
地球物理   270篇
地质学   894篇
海洋学   137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7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5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川滇黔铅锌成矿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中—小型矿床(点)100余处,它们的分布严格受到区域性构造的控制。在系统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黔西北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金属来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矿石的206Pb/204Pb为18.439~18.729(均值18.563,n=25),207Pb/204Pb为15.681~15.887(均值15.748,n=25)和208Pb/204Pb为38.885~39.522(均值39.112,n=25);黄铁矿的206Pb/204Pb为18.280~18.768(均值18.571,n=10),207Pb/204Pb为15.677~15.920(均值15.737,n=10)和208Pb/204Pb为38.609~39.144(均值38.940,n=10);闪锌矿的206Pb/204Pb为18.029~18.726(均值18.448,n=34),207Pb/204Pb为15.505~15.825(均值15.689,n=34)和208Pb/204Pb为38.145~39.455(均值38.772,n=34);方铅矿的206Pb/204Pb为18.062~19.900(均值18.536,n=83),207Pb/204Pb为15.440~16.334(均值15.717,n=83)和208Pb/204Pb为38.004~40.695(均值39.022,n=83)。矿石全岩与硫化物单矿物具有相似的Pb同位素组成,表明脉石矿物对矿石全岩没有明显的Pb同位素影响,矿石全岩和金属硫化物Pb同位素所指示的物源信息均能反映成矿流体中金属的来源。经与地壳、地幔和造山带及峨眉山玄武岩、赋矿沉积岩和基底岩石Pb同位素组成特征对比,发现黔西北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金属具有混合来源特征,主要来自赋矿地层沉积岩和基底岩石。综合分析认为,黔西北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金属是由循环的盆地卤水活化、淋滤流经地层(包括基底和赋矿地层)岩石所得。  相似文献   
72.
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华北克拉通北缘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极其稀少,研究程度较低,导致该时期的地质背景限定缺乏直接证据.对辽东半岛三股流地区新发现的花岗伟晶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阴极发光(CL)成像技术、锆石微量元素、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研究区早白垩世早期构造背景提供制约.花岗伟晶岩锆石阴极发光微弱甚至不发光,大多数锆石内部结构为斑杂状分带或海绵状分带,少见岩浆震荡环带,Th/U < 0.1,其锆石稀土元素特征也与岩浆锆石明显不同,显示出热液锆石特征.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花岗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144.3±2.7 Ma,属早白垩世早期.花岗伟晶岩以富Si、Al、碱,贫Fe、Mg,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以及显示出一定的四分组效应为特征.其εHf(t)为-27.4~-24.7,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91~2.74 Ga,与五龙中晚侏罗世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相类似.综合以上研究,认为三股流花岗伟晶岩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结晶,与五龙中晚侏罗世花岗岩存在成因联系,其成岩介质为富含热液的岩浆-热液共存体系.辽东半岛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形成于伸展背景,该伸展背景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后碰撞伸展和太平洋俯冲相关.   相似文献   
73.
基于波致应力计算中对海浪谱和波浪增长率公式的敏感性分析,选择适当的波致应力近似求解方法,计算和探讨了太平洋波致应力的时空分布特征。敏感性分析中,选择了4种常用的波浪增长率公式和3种经验解析海浪谱。推导了计算波致应力的单波公式,并将其与JONSWAP谱积分公式和Elfouhaily谱积分公式进行比较,同时使用了由风速和有效波高资料构造的Elfouhaily谱积分公式计算太平洋波致应力。结果表明:Belcher等(1993)的波浪增长率计算公式估算的波致应力与实验数据吻合度较好,同时适用ERA-interim数据;当波龄小于1.2时运用Elfouhaily谱积分公式更合适,当波龄大于1.2时运用单波公式更快速有效;太平洋的波致应力分布与风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009年1月、4月、7月和10月太平洋波致应力的季节性特征分析表明四个季节的西风带波致应力较其他地区都更强盛,而在时间变化上1月和10月为波致应力整体较为强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74.
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体栖息地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为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18,40(3):86-94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短生命周期鱼种,其适宜栖息地范围受海洋水温条件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7-11月中国鱿钓技术组提供的西北太平洋柔鱼冬生群体的捕捞数据以及海表温度(SST)数据,利用捕捞努力量与SST的频率分布关系,估算柔鱼各月适宜温度范围(PFSST),对1985-2015年柔鱼PFSST进行估算,同时分析柔鱼PFSST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并评估不同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柔鱼栖息地的影响。研究表明,2006-2015年柔鱼各月适宜的SST具有明显变化,7-11月对应适宜的SST范围分别为16~19℃、17~21℃、15~19℃、14~16℃和12~13℃。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大小随PFSST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两者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了柔鱼渔场范围内适宜温度面积增加,对应柔鱼资源丰度上升。1985-2015年柔鱼PFSST呈现显著的月间和年际变化,7-11月PFSST具有先增加后递减的变化规律,且7-9月PFSST年际波动相似,10和11月PFSST年际变化相似。同时,柔鱼PFSST与渔场内SST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柔鱼渔场内PFSST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调控,其面积随气候事件的强度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弱拉尼娜事件和正常气候条件下,柔鱼渔场范围内水温最高,适宜栖息面积显著增长;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拉尼娜条件下,柔鱼渔场内平均水温较高,但适宜栖息面积较前两者显著减小;弱强度、中等强度和超高强度厄尔尼诺条件下,柔鱼渔场内水温均较低,但弱强度和超高强度厄尔尼诺条件下柔鱼适宜栖息面积均大于中等强度厄尔尼诺条件。  相似文献   
75.
<正>火山、熔岩、暴雪、冰川,这些本该格格不入的词语却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国家之中——冰岛。它是由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板块不断挤压、板块张裂后引起火山喷发、岩浆涌出形成的神奇岛屿,岛上的裂谷至今仍沿西南至东北贯穿全岛,被称作"地球的伤痕"。而近北极圈的高纬度位置,也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气候环境,勾勒出这个星球上最类似月球的地形。这个冬日,我终于踏上了这块魔幻的土地,誓要看尽它银装素裹下的万般风情。  相似文献   
76.
旷健  祁士华  王帅  肖志才  张敏  赵旭  甘浩男 《地球科学》2020,45(4):1466-1480
为洞悉东南地区地热的形成演化,以惠州黄沙洞-石坝地区高温地热田为例,综合地震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等方法来解译该地热田的形成模式.研究区岩体主要为燕山期高分异高含产热元素的I型花岗岩,形成背景为古太平板块俯冲的前进与后撤;深部花岗岩体连为一体且厚度达3.5 km.高导热率的花岗岩促进地幔热传导至地表和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是惠州高温地热形成的两大重要原因.研究区深部花岗岩生热量及干热岩地热资源储量巨大.研究区地热产出模式对惠州乃至东南地区的能源供给系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7.
78.
中法海洋卫星(CFOSAT)同步观测台风引起的风场和海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法海洋卫星(CFOSAT)最近观测的风场和海浪场,报道了超强台风玲玲(2019)过境中国近海水域期间台风浪的初步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台风路径右侧风速超过14 m/s大风区的有效波高超过5 m,与理论估算一致。观测主波波长为150 - 180 m,风场为西南向,海浪向东传播。风向和浪向的偏移随台风中心距离增大,接近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79.
基于1951—2018年哈德里中心海温资料、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和第四代欧洲中心汉堡模式, 针对1994年、2018年等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生成异常多的年份, 研究了引起TC增加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模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北半球热带中太平洋增暖与印度洋变冷是夏季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北大西洋负三极型式SSTA促使TC生成的进一步增加。热带中太平洋增暖与印度洋冷却在菲律宾以东激发出西风异常和气旋性环流异常。北大西洋负三极型式SSTA在我国南海、菲律宾至东南沿岸激发出气旋性环流异常。前者在西北太平洋中部, 后者在南海产生有利于TC生成的局地环境。1994年和2018年夏季热带中太平洋出现暖SSTA、印度洋为冷SSTA、北大西洋呈现负三极型式SSTA, 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数极端增多。近30年来, 当出现热带中太平洋增暖和印度洋冷却时, 北大西洋表现出比1989年以前更强的负三极型式SSTA, 使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数和北半球热带印度洋-太平洋SSTA梯度的线性相关更显著。  相似文献   
80.
海蓝魔方     
《海洋世界》2011,(7):78-78
找答案下列文字中有一些表述是错误的,请在本期中找到相关文章找出这些错误吧。1.欧洲人很久以来,不知道太平洋以西的情况,是地狱还是天堂,谁也说不清楚。所以,有了这样的西谚:向西走,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