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89篇
  免费   2725篇
  国内免费   2631篇
测绘学   1682篇
大气科学   4513篇
地球物理   2359篇
地质学   3624篇
海洋学   2338篇
天文学   190篇
综合类   1496篇
自然地理   2943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496篇
  2021年   566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452篇
  2017年   513篇
  2016年   512篇
  2015年   582篇
  2014年   1052篇
  2013年   776篇
  2012年   900篇
  2011年   871篇
  2010年   805篇
  2009年   984篇
  2008年   991篇
  2007年   928篇
  2006年   786篇
  2005年   785篇
  2004年   562篇
  2003年   581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472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350篇
  1998年   395篇
  1997年   417篇
  1996年   329篇
  1995年   290篇
  1994年   297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72.
戴勇  高立新  姚丽  朱培育  格根  王磊 《地震》2019,39(3):106-114
2013年6月16日, 中国大陆西部出现地磁低点位移。 异常出现后一个月内, 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发生7月22日岷县、 漳县交界6.6级地震。 本文通过采用实测低点时间减去理论低点时间的方法剔除低点时间经度效应, 并以剔除经度效应后低点时间为0 h的等值线作为低点位移分界线,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中处于6月16日地磁低点位移分界线上。 对异常期间的中国大陆地区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进行统计, 发现其存在显著的分区特征, 低点时间为正的区域内日变化形态基本呈现W型, 低点时间为负的区域内日变化形态主要呈现V字型特征。 低点位移异常日期间, 中国大陆存在显著的高梯度带, 本文采用梯度值定量描述低点时间空间变化程度。 在6月13日正常日期间, 中国大陆地区未出现梯度值大于1.5 h/(°)的区域, 在6月16日异常日期间, 出现梯度值大于1.5 h/(°)的区域,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位于高梯度区边缘。  相似文献   
73.
以2017年3月27日漾濞5.1级地震为例,根据区域特性和信噪比要求,选取数据较为完整的6个台站记录的2017年1月1日~6月6日期间的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气枪震源波形资料,采用互相关检测技术提取6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的走时数据,并对漾濞5.1级地震前后走时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漾濞5.1级地震前后6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存在较为明显的走时变化,且短期内走时变化具有较好的同步性,相关台站异常幅度大小和异常出现时间存在细小差异。地震发生前,6个台站走时低值异常过程明显,以YUL台最为显著。地震发生前后走时变化形态特征为双“V”型,漾濞5.1级地震发生在第1个“V”型末端。地震发生后,不同方位相关台站受地震的影响程度不同,走时波动大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4.
针对陕西石泉井水位多次出现的阶降变化,从观测仪器、井孔装置、周边地下水开采、区域降雨、井区河流及水库水位变化、地震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泉井区附近的石泉水库放水和汉江水位升降会造成石泉井水位的突升—突降变化,但石泉井水位出现的系列阶降变化与仪器故障、地下水开采、井管漏水、远场大震同震效应、区域应力变化以及附近河流水库水位变化等因素均无关。  相似文献   
75.
利用广西及邻区2016—2019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广西北流M_S5.2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北流M_S5.2地震前,震区附近重力异常变化与主干断裂关系密切,反映沿控震断裂在2016—2019年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②差分重力图像表明北流M_S5.2地震前震中附近的重力变化是一个"局部重力异常→重力反向变化→重力变化平缓后发震"过程;③近期重力场累积动态图像表明玉林—岑溪—苍梧一带为重力变化剧烈区域,有利于应力的高度积累而孕育地震。  相似文献   
76.
选取乌加河地震台2015-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数据异常变化,结合观测环境及实地调查,发现存在降雨、雷电、金属管线、农田灌溉、设备漏电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并总结各类干扰曲线形态、变化幅度、影响时间、干扰频次等特征,以便正确认识并排除地电阻率干扰,为地震异常信息识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7.
选取晋冀蒙交界地区固定和临时测震台网记录的2014-2016年地震波形资料,采用近震Brune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反演计算298次ML ≥ 2.0中小地震视应力值,分析震源参数之间的标度关系,并按照震中分区,分析不同地区视应力时序变化特征及不同震级区间视应力空间分布特征,发现该区多处存在视应力高值现象,地震多发生于视应力高值异常及附近地区,与断裂带有一定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8.
自2018年1月11日,河北广平地震台数字电扰动仪NS、EW测道每日北京时间18时至次日06时出现规律性高值变化。通过观测系统检测、测区环境调查、现场实验分析、周边台站观测对比、其他台干扰形态分析及震例总结等手段,并对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综合分析认为,该变化为干扰的可能性较大,非地震前异常。  相似文献   
79.
综述精密可控震源与陆上气枪2种主动震源特性及在国内区域尺度上的应用,估算观测介质波速随时间变化的精度,探讨主动震源在构建水库地震观测介质波速随时间变化中的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80.
选取2009—2014年华北—东北地区发生的12次中等地震,对该区8个地磁台站记录的地磁Z分量日变幅进行小波分析及合成计算,与日本海沟同期发生的12次M≥6.5强震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日本强震对中国华北—东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具有连带作用,表现在:(1)日本强震发生前后,华北或东北地区均有M 4—5地震出现,频次一般为1—3,间隔几天至5个月左右;(2) 2011年3月10日日本M 9.1地震后,华北、东北地区中等地震震级有所升高,其中东北地区由M 4升至M 5,距日本最近的中俄交界甚至出现M 6.1地震,华北地区唐山老震区出现1次M 4.8地震,震级接近5;(3)每次日本强震出现后几天至2个月内,8个地磁台地磁Z分量小波细节6阶合成曲线值均出现2—6个月高值异常,但幅度大小与强震震级无明显规律可循,而华北或东北地区中等地震一般在异常高值出现前后低值附近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