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98篇
地质学   174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41.
2008年5月12日四川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汶川8.0级地震,之后四川境内发生了两次7.0级地震(其中一个是芦山地震),为了研究汶川地震之后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本研究收集了国家地震台网和四川区域地震台网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区发生的17次M≥5.0地震以及120多次5.0>M≥4.0地震的波形资料,利用波形拟合法反演了震源机制解及区域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地震,震源机制以逆冲型为主,鲜水河断裂带地震震源机制以走滑型为主,而川滇块体西南部的理塘断裂、金沙江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以正断层为主.根据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的龙门山地区、鲜水河地区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WNW、近EW向.川滇块体的巴塘、理塘等地区,其主压应力轴方向为12°左右,接近SN向,且仰角接近40°左右.本研究利用面波振幅谱特征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定位,定位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美国地震调查局(USGS),国际地震中心(ISC)等机构地震目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四川地区强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20km以上的中上地壳.龙门山地区震源优势分布在10~20km,鲜水河断裂地震震源深度在10km左右,川滇块体西南部的理塘断裂,巴塘断裂,金沙江断裂等地区,震源深度一般在5~10km范围.  相似文献   
742.
基于祁连山地区78个地震台站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计算台站对之间背景噪声的互相关函数,并叠加得到5-10 s和10-20 s两个周期的瑞利面波信号。利用归一化振幅方法,分析不同周期范围的噪声源能量在不同方位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祁连山地区5-10 s周期背景噪声的能量优势来源,夏季集中在110°-170°方位,冬季集中在300°-350°方位,但在110°-150°方位也有相对微弱的能量分布,表明第二微震带的噪声能量来源在夏季主要来源于太平洋的海洋活动,冬季主要来源于大西洋的海洋活动;10-20 s周期背景噪声的能量优势来源在夏季集中在70°-150°和170°-230°方位,在冬季则集中在290°-350°和70°-130°方位,表明第一微震带的噪声能量在夏季主要来源于印度洋的海洋区域,冬季主要来源于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由于2个周期的背景噪声源在祁连山地区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因此在利用背景噪声方法研究该地区介质速度结构时,需充分考虑噪声源非均匀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3.
研究区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具有非均质性很强,储层薄且横向分布不稳定等特征。常规地震处理方法得到的结果分辨率低,无法识别薄层、地层尖灭点、微幅裂缝。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里利用保真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对研究区页岩气的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该技术将叠前谱蓝化校正、AVA振幅校准、道集剩余噪音衰减、剩余时差校正、叠前剩余多次波压制和高精度井震标定定量质控等方法有序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复杂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信噪比和保真度。处理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提高该地区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井震相关系数。同时,增强了薄层的可解释性、同相轴的连续性、尖灭点的准确性、断层检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44.
横向汊道对维持珠江河网径潮动力格局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其径潮动力时空演变过程及规律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防洪、供水和通航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66—2016年“南沙—南华”横向汊道沿程潮位站的逐日高低潮位数据及马口、三水水文站的日均流量数据,采用双累积曲线方法及T_TIDE潮汐调和分析模型,分析了该横向汊道径潮动力的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1) 1993年为该横向汊道径潮动力的异变年份,1993年后横向汊道潮波振幅梯度绝对值与余水位梯度多年均值降幅分别为25%和38%; 2)强人类活动干预后该横向汊道径潮动力变化存在时空差异性, 1993年后口门南沙站潮动力减弱(M2与K1分潮振幅多年平均降幅分别为0.01m和0.02m),其他站点潮动力增强,潮波衰减效应在中游略有增强,而在上游和下游减弱,且夏季比冬季变化显著; 3)上述时空差异性受自然变化与人类活动的非线性累积影响。口门附近高强度的围垦叠加航道整治工程使得口门快速延伸,导致潮波传播阻力增大,而横向汊道上游高强度的采砂活动使得地形显著下切,导致潮波传播阻力减小;受上游流量与下游海平面季节性变化的叠加影响,横向汊道径潮动力变化在夏季...  相似文献   
745.
当前井控振幅处理技术是利用单井数据对井旁道振幅恢复效果进行质控,但无法应对多井之间参数差异,以及无法对远离井位置的数据恢复效果进行约束。这里以相关系数为标准优选质控井,以井合成地震记录的振幅能量趋势为标尺,对球面扩散中的指数函数补偿方法中n参数的补偿效果进行质控,保障地震数据在垂向的能量趋势的正确性;以两口质控井和层位数据为基础构建联井数字模型,基于模型模拟的联井剖面为标准,对指数补偿方法中参数n和区域振幅补偿因子进行质控,保障远离井点的地震数据的振幅趋势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为地震数据保幅处理提出质控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为地震数据的垂向和横向的振幅相对关系的正确地判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46.
选取恩施台、涪陵江东台、石柱黄水台以及武隆仙女山台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地磁数据进行异常分析,得到各个台站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和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并结合2017年11月23日重庆武隆M5.0地震震中附近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地震前后地磁异常现象。分析结果认为大部分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特征类似于地电阻率的变化特征,表现为"下降-转折-上升"过程。本次地震大致发生在转折上升的初期阶段,其中震中距较小的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趋势不同步,但变化幅度大致相同,而震中距较大的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趋势较为同步,变化幅度较大。此外,研究还表明震前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高值在时空分布上与震中位置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47.
王志宇  郝春月 《地震学报》2023,(6):1079-1090
2016年1月6日、2016年9月9日和2017年9月3日在东北亚地区发生了三次爆炸事件。使用海拉尔地震台阵资料,拾取该三次爆炸事件的P波和Lg波的振幅,计算振幅谱、测量震级并估计当量。振幅拾取和振幅谱计算结果表明,使用Lg波第三峰值振幅方法计算三次事件的短周期体波震级mb(Lg),结果依次为4.33±0.05,4.56±0.4和5.60±0.03。2017年事件的Lg波的低频成分比前两次事件的更为发育,振幅相对更大,这种现象可能是由2017年事件的爆炸破坏机制或爆炸技术流程不同所致。采用新的国家标准计算短周期体波震级mb(P),三次爆炸事件的震级依次为5.3±0.1,5.6±0.1和6.1±0.1。将mb(P)和mb(Lg)通过震级-当量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当量结果平均值作为最终当量结果,则三次事件的爆炸当量依次为(14.4±4.3),(34±11.6)和(190.4±45.4) kt,2017年爆炸事件能量约为2016年9月事件的5.6倍,约为2016年1月事件的13.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