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580篇
海洋学   66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古近系核桃园组砂层组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核桃园组属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亚相,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沉积主体。湖泊沉积体系可分为浅湖亚相、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平氏、杨桥南部。  相似文献   
752.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11A油田流沙港组一段中亚段沉积岩性复杂,储层纵横向变化快,分布规模和连通性难以预测,严重影响油田开采效果。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三维地震解析、岩石粒度、岩相、测井相、现代沉积类比分析研究认为,流一中亚段沉积流体作用控制着砂体及储层类型,其中辫状溪流底负载沉积(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t、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p、沙纹层理砂岩相Sr)、砂质碎屑流沉积(块状层理颗粒支撑砾岩相Gmg、正粒序砂砾岩相Gn)与浊流沉积(正粒序水平层理粉砂岩相Fhn)可形成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水道、辫流坝、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中;探讨了油田流一中亚段4个中期旋回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和几何形态;提出扇三角洲前缘5类8种砂体叠置模式、连通特征和成因机制,建立了储层概念模型和主力沉积微相宽度、厚度和宽厚比经验值,为油田后续开发井网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3.
红山嘴北部的克上组与克下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差异。为明确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及成因,利用地震、钻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克拉玛依组的岩矿特征、岩相类型、沉积相类型与展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克下组为以牵引流为主的辫状河沉积,发育辫状河道(Gi→St→Sp→(Sh)→Md)、心滩(St→Sp?Sm)及冲积平原(Mr?Md→Fr),河道砂体呈条带展布,多呈孤立状分布于厚层泥岩中;克上组为碎屑流、洪流与牵引流共同作用下扇三角洲沉积,平原发育辫状河道(Gmm→Gcm→Gi→Sh)、辫状分支河道(Gcm→Gi?Gt)与辫流坝微相(Gp?Gi→Gcm),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Gi→Gt→Gp→St)、河口坝(Md→Sp?Sw)及水下分流间湾微相(Md?Sc),所沉积的厚层砂砾岩体相互切割叠置,连片分布,连通性好。受控于物源体系前移与供给强度的增加、古气候由干旱—半干旱向半湿润—湿润转变及湖平面上升,研究区克拉玛依组经历了由辫状河向扇三角洲转变的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754.
扇三角洲沉积体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为了阐明扇三角洲储层的岩相与构型特征,定量表征构型单元的几何属性,明确构型分布规律,应用探地雷达技术和野外剖面观察技术,采用露头实测、精细构型解释等方法,对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湖现代点物源扇三角洲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识别出16种岩相类型、8种垂向序列和8种构型单元。点物源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主水道(MCH)、分支辫状水道(DCH)、片状洪流沉积(SF)、辫流坝(CB)、洪漫沉积(OF)、水下分流河道(UCH)、河口坝(RMB)以及间湾/席状砂(SS)共计8种典型构型单元,以分支辫状水道和辫流坝构型单元为主。分支辫状水道构型单元厚度1.5~2.0 m,宽厚比30~70。辫流坝厚度2.0~3.0 m,宽厚比50~70。同一沉积时期,点物源扇三角洲发育5种基本构型单元组合,分别为SF-MCH-SF、OF-DCH-CB-DCH-OF、SS-UCH-RMB-UCHSS、SS-RMB-SS和SS-UCH-SS。不同沉积时期的构型单元分布表现为4种基本组合类型在横向上的重复和垂向上的叠加。  相似文献   
755.
梅山组海底扇作为中央峡谷水道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大型储集体,是琼东南盆地尤其是深水区常规碎屑岩领域下一步最为重要的勘探对象。总结了琼东南盆地各凹陷钻井资料所揭示的梅山组海底扇差异分布现象,通过研究区大陆架发育特征、陆架坡折带发育特征,结合物源供给与优势海流方向,首次从宏观格局解释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不同凹陷海底扇发育地质背景的差异及成因,提出乐东凹陷梅山组大型海底扇主物源来自东北方向海南隆起。通过细化中中新世大海退内部次级海平面旋回特征,首次建立了本区梅山组层序充填与海平面旋回的精确对应关系,从层序成因角度厘清了梅山组各期次海底扇发育演化特征与凹陷级别的有利储层展布特征,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勘探建议,指出乐东凹陷梅山组中-晚期海底扇储层风险低,是梅山组海底扇领域突破的首选区带;陵水凹陷早期海底扇圈闭有效性较好,是梅山组海底扇大规模成藏的有利勘探方向。该研究为梅山组海底扇领域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56.
【目的】转换陆缘虽然发现时间相对较晚,但近年却获得重大油气勘探发现;其海底扇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是当前深水油气勘探研究的热点。【方法】以赤道大西洋漂移晚期转换陆缘为例,利用PaleoScan全三维智能解释手段和三色(RGB)混相分频技术,揭示了转换陆缘海底扇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结果】漂移晚期陆缘上发育的海底扇主要由深水水道和末端朵叶两个亚相单元构成。在剖面上,深水水道连续无间断发育,呈多期叠置状;在平面上,单期水道—朵叶复合体规模相对较小,且无溢岸和决口沉积伴生,在远物源一端,多期水道—朵叶复合体则汇聚叠置成裙边状。【结论】海底扇的剖面沉积特征是转换陆缘“较小陆架宽度(平均为43 km)”的沉积响应。窄陆架使得陆源沉积物在基准面变化的任何时刻均可被搬运分散到深水陆坡,导致形成的多期水道复合体在剖面上连续叠置。海底扇的平面沉积特征是转换陆缘“窄(平均为23 km)陡(平均为5.4°)陆坡地貌”的沉积响应。窄陡陆坡孕育“流速大—侵蚀能力强”的重力流,其所形成的水道不易发生溢岸和决口现象,从而使得单期水道—朵叶复合体的平面规模相对较小;此外,由于陆坡外缘海山或转换脊的存在,其阻挡了重力流进...  相似文献   
757.
现今我国东部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已达到较高的程度,目的 层系逐渐向深部转移,是东部断陷盆地下一步主要勘探方向之一.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发育短轴物源形成的垂直于边界断层的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湖底扇,但对于陡坡带其他方向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勘探潜力研究较少.本文依据断陷湖盆沉积学原理,采用地震地层学方法,对我国东部典型断陷湖盆陡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