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63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58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伊苏亚位于格陵兰岛西南努克市东北150km,条带状含铁建造(BIF)有9.61亿t资源量、铁平均质量分数36.48%。伊苏亚铁矿分布在3.8~3.7Ga的古太古代表壳岩带的东北方向。铁矿床赋存于变质火山岩系(绿岩系)和变质沉积岩的条带状含铁建造中。石英-磁铁矿型是已知6种条带状含铁建造中最主要的类型。条带状含铁建造中最常见的矿物组合是石英+磁铁矿+镁铁闪石(铁闪石)+阳起石+角闪石+方解石。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数据认为BIF是海底火山喷发及热液蚀变外加后期构造改造共同形成的。伊苏亚铁矿在勘探过程中广泛使用了航磁、航电、高光谱测量、航空辐射,重力等技术,在现有矿体的西南和东边地区预测出新的靶区。  相似文献   
82.
岩浆热液矿床是在地壳浅部形成的,恰好位于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范围.文章将地震机制中的微裂隙群区理论引入到岩浆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地震组合模式中闭锁带必须在下一次断裂滑动之前破坏,所以这个带为微裂群区和它相关的震源区的核心.文章认为微裂群区理论不但揭示了孕震机制,同时也揭示了岩浆热液矿床形成过程,岩浆热液侵位与断裂形成过程中微裂群区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成矿期矿体范围内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呈共轭关系.微裂群区即为岩浆热液矿床的矿化富集场,控矿的隐爆角砾岩带也与微裂群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北淮阳构造东段多金属矿床的成因上多与岩浆的隐爆作用有关,沙坪沟特大斑岩型钼矿的形成与岩浆的隐爆作用也有着密切关系,岩浆多期次的隐爆为矿质的运移、富集成矿提供了动力来源和容矿空间。本文从构造、岩浆岩、矿体等基本特征入手,从时间上、空间上、成矿过程上探讨矿床的隐爆特征,分析沙坪沟钼矿成矿过程:隐伏斑岩岩浆侵位(多期次)-隐爆(多期次)-含矿流体活动-成矿。  相似文献   
84.
冀东唐杖子金矿:一个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唐杖子金矿矿区野外观察和勘探结果发现,北东向深断裂F2、F3控制了辉绿岩-花岗斑岩组成岩浆带,在与近南北向断裂F1交汇处,岩浆气液活动增强,形成明显的隐爆角砾岩筒,从中心向外侧依次出现中心角砾岩带→崩塌角砾岩带→震碎角砾岩带的分带特征。在角砾岩筒南西侧的主断裂带(F2、F3)内,热液聚集形成含金黄铁矿石英脉,脉体规模大(长约3000多米,宽约25m),含金品位高(金品位最高45g/t,最低3.6g/t,平均8.44g/t),构成唐杖子金矿的主矿体;在角砾岩筒北侧的弧形断裂(F5~F17)和南侧的放射状断裂(F18~F22、F23~F27)中,也有不同程度的热液聚集,形成含金石英脉,Au品位一般在1.82g/t。由主断裂带、侵入岩带控制的爆破角砾岩带及其派生的含金断裂系统,靠近岩筒的脉体中,硫化物发育,含金品位高;随着离爆破角砾岩筒距离的增大,断裂系统中的硫化物逐渐减少,金品位逐渐降低,整体构成一个典型的爆破角砾岩筒型金矿。角砾岩筒型金矿的识别,对华北地台的相似背景区的金矿勘探和地质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5.
沉积岩中普遍发育滑塌滑移建造。贵州天柱大河边地区寒武系第二统乌训组即普遍发育滑塌滑移建造,通过地质调查分析,可见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瘤状灰岩建造、散布于炭质粘土岩中的“钙质结核”和灰岩中的泥岩脉,以及一系列滑移褶皱褶曲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等类型。根据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中的鲕粒灰岩角砾和乌训组沉积建造处于大陆斜坡环境的古地理背景分析,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中的鲕粒灰岩角砾应来源于乌训组北西侧处于台地边缘相的清虚洞组,结合灰岩中的泥岩脉即典型震积泥岩脉现象,综合认为,乌训组普遍发育的各种类型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和其它变形建造,系地震营力及其导致的滑塌滑移事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甘肃大桥金矿地质特征及其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关进  张忠平 《甘肃地质》2009,18(4):1-8,15
大桥金矿地处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北缘,位于合作—两当金锑汞成矿带东段。金矿化赋存于三叠纪下部建造层下岩组(Ta-1)硅质角砾岩中,硅质角砾岩均呈层状产出,层位稳定,沉积特征明显。金矿化严格受硅质角砾岩控制,金矿体呈层状和似层状。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填隙结构,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构造、斑点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纹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等。综合上述认为,该金矿具有明显的层控和岩控特征,属沉积改造型金矿。该矿床的发现对西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山东省平邑县铜石地区是鲁西最重要的金矿产地,继归来庄大型金矿床发现之后,又相继发现了卓家庄特富金矿床及磨坊沟、梨方沟、贺山庄等具层控特征的金矿床,构成了铜石金矿田。这些金矿床的形成与铜石地区中生代多期次岩浆活动或隐爆作用密切相关,分布于岩体边部的隐爆-侵入角砾岩是金矿床的载体,成为寻找隐爆-侵入角砾岩型金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8.
克停哈尔铜锌矿床是近年来在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新发现的一处矿床,并且在隐爆角砾岩中发现了锌矿体,为查明隐爆角砾岩成因及与成矿的关系,对隐爆角砾岩进行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w(SiO_2)为64.13%~66.54%,w(Al_2O_3)为14.55%~15.59%,w(Na_2O+K_2O)为6.29%~7.24%,K_2O/Na_2O比值为0.87~1.17,A/CNK比值为0.971~1.121,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稀土元素总量中等,轻稀土元素富集,中等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活泼不相容元素(Th)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P、HREE),总体反映具壳源为主的花岗岩特征,形成于碰撞造山晚期并开始向陆内造山伸展环境转变,至少存在2期爆破3期成矿,第二期爆破是铅锌矿的主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89.
川西可尔因矿集区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 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可尔因矿集区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查明矿集区地质找矿方向,对矿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稀有金属成矿主要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中-酸性花岗岩有关,岩浆侵位与成矿伟晶岩脉之间具有结晶分异演化关系。含矿岩浆不均一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了稀有金属矿化多分布在可尔因岩体东部和南部。在过铝质高挥发分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侵位和结晶分异演化过程中,在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构造发育地段,形成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体,具有"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成矿的特征。据此提出了矿集区内的找矿标志和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为今后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0.
环形构造中央隆起受"正花状"构造控制,具有挤压构造特征;边缘受"负花状"构造控制,形成凹陷。为了揭示皮山北环形构造的特征及成因,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岩石学结构、岩芯、岩屑地球化学分析,识别出了皮山北环形构造是一个受环形断裂控制的中央凸起,边缘凹陷构造。钻井资料揭示该地区环形构造地层岩石破碎强烈,并伴有铱(Ir)元素正异常,最高达0.41μg/g。角砾岩段发育于古近系阿尔塔什组之下,上段有异地物质充填,下段主要为原地岩石碎裂产物。与构造变形相对应,环形构造中央核部地层连续性变差,而且下古生界在中央增厚,边缘减薄;上古生界则相反,具有中央减薄,边缘增厚的特征。与世界典型撞击构造对比分析,皮山北环形构造应为陨石撞击所致,从塔西南铱(Ir)元素正异常发育层位,推断该次撞击事件应发生于白垩纪末期或更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