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采自湖南益阳南坝剖面的Acrograptus标本的研究,本文对该属作了如下厘定:笔石体两枝近水平至下斜伸展,胎管长且纤细;th11从亚胎管始部生出,th12为双芽胞管,始端发育型式为等称笔石型(isograptid);th11和th12在不同水平位置弯离胎管,导致始端部分不对称;th12与th21的原胞管部分极为纤细,构成两个细弱的横管.经厘定后,Acrograptus归入均分笔石科、弯笔石亚科,共包含6个种:A.affinis(Nicholson),A.filiformis(Tullberg),A.gracilis(Trnquist),A.nicholsoni(Lapworth),A.pusillus(Tullberg)以及A.saukros(Ni).这6个种在华南广泛分布,其中在上扬子区和江南区中东部较为集中.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华南,最早的Acrograptus于弗洛初期出现在水体较深的斜坡相区.弗洛期Pendeograptus fruticosus带初,该属经历了一次明显的扩散事件,属内各种由斜坡向较浅水的台地迁移.这一扩散事件可能直接受控于弗洛中期一次大规模的海侵事件.  相似文献   
82.
通过露头、钻井岩芯沉积相观察及高频旋回识别,结合全岩碳氧同位素旋回、自然伽玛能谱测井ln(Th/K)值频谱分析及地震反射特征,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分布的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开阔台地及外缓坡相碳酸盐岩中发育的四~六级高频层序(旋回)特征及其叠置关系。认为其六级米级旋回、五级准层序及四级准层序组可能分别与20~40ka、100ka及400ka周期的Milankovitch日-地轨道气候旋回有关,并识别出该区良里塔格组由11~12个400ka周期的准层序组构成。提出海相碳酸盐岩全岩或生物壳碳同位素值可作为反映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的指标及识别形成三级层序的主控因素(全球海平面变化、地区性构造沉降-抬升运动)的方法——碳同位素-沉积旋回对比分析法。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塔中台地北缘总体表现为向上变浅的加积型沉积叠置型式,主要与塔中I号断裂活动控制形成的高陡型镶边台地边缘有关;巴楚台地西北缘则表现为向上变浅的加积-进积复合型沉积叠置型式,主要与其断裂活动弱、受沉积作用控制为主的缓坡台地边缘有关。塔中-巴楚台地良里塔格组表现为一个完整三级层序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控于该台地的构造(沉降-抬升)运动而不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属于典型的地区性构造层序及不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83.
陕北奥陶纪盐盆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文西  袁鹤然 《地质学报》2010,84(11):1565-1575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奥陶纪岩盐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以往岩盐的成因机制和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资料基础上,从区域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和岩相古地理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纪时期,陕北盐盆能够发育巨厚岩盐,并且岩盐沉积时的卤水达到钾石盐至光卤石的阶段,是由有利于成盐的干旱古气候条件,有利于蒸发岩发育的半封闭的区域构造、地质条件,以及区域上有利于氯化物盐类迁移富集的预备盆地发育的区域岩相古地理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本文回顾了开滦矿区多次突水事故的发生,分析了该区的具体条件,提出了水文地质勘探与防治水方法的某些新论点。   相似文献   
85.
在柴北缘东段识别出早古生代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的火山岩组合。埃达克岩富Na2O、贫K2O,K2O/Na2O比值介于0.14~0.43之间;高Sr(614×10-6~1043×10-6),但亏损Y(3.26×10-6~14.1×10-6)和Yb(0.33×10-6~1.46×10-6),具有高的Sr/Y比值(44~282);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及Cr、Ni、Co、V等相容元素。富Nb玄武岩富Na2O、贫K2O、高TiO2,其Nb含量较高,介于16.9×10-6~17.9×10-6之间,具有高的Nb/Ta、Nb/U、(Nb/La)N比值,同时富集高场强元素。埃达克岩锆石U-Pb定年得到453±4Ma和457±4Ma的结晶年龄。锆石εHft)范围较大,介于3.40~13.23之间,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1059~566Ma之间,显示以新生物质为主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柴北缘东段埃达克岩可能为岛弧环境下俯冲的南祁连大洋板片部分熔融的产物。板片来源的埃达克质熔体交代或与上覆地幔楔橄榄岩反应,导致被交代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而形成富Nb玄武质岩浆。柴北缘东段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火山岩组合的厘定表明南祁连洋可能直到~455Ma之前并未完全闭合,同时表明俯冲大洋板片的部分熔融可能是柴北缘早古生代地壳增生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6.
牙形石在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华北奥陶系划分对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华北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已持续近半个世纪,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第二阶段为最近10年(2010—2020)。第一阶段以建立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为目标,主要为解决石油勘探过程中地层时代的确定和地层对比的需求;第二阶段的研究以修订化石带为主,目的是与国际地层研究接轨。近年来在华北板块西北缘的工作显示,该区奥陶纪牙形石在纵向上具有显著的生态变化,可分为达瑞威尔期中期、达瑞威尔期晚期—桑比期中期、桑比期晚期—凯迪期中期3个时段。第一时段以介于北美中大陆区和北大西洋区之间的热带台地边缘型牙形石为特征;第二时段以北大西洋型为主混有少量亚澳型牙形石为特征;第三时段以亚澳型和北美中大陆型牙形石混生为特征。在华北西北缘尽可能使用广布性标准牙形石属种进行化石带厘定,共识别牙形石带12个,自下而上分别是达瑞威尔期Histiodella cf. holodentata间隔带、Histiodella kristinae谱系带、Histiodella bellburnensis延限带、Dzikodus tablepointensis间隔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间隔带、Pygodus serra间隔带和Pygodus anserinus(早期型)间隔亚带,桑比期Pygodus anserinus(晚期型)间隔亚带和Belodina compressa间隔带,凯迪期Belodina confluens间隔带、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间隔带和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间隔带。由于部分化石带与国际同名带的对比还存在一些矛盾,尚需今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87.
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研究与实践--以甘肃省奥陶纪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山带古地理的恢复与重建难度较大且尚无研究方法体系可循。选择地处复杂中央造山带的甘肃省奥陶纪为例,结合前人研究资料首次编制了早、中晚奥陶世的沉积构造格架及沉积盆地类型图,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在“构造控盆、盆控相”的思路控制下,以沉积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组合等为基础,以优势相原则,共划分出滨浅海相、浅海陆棚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潮坪相以及半深海(含斜坡相)-深海相等7类沉积相类型,采用“在同一板块、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沉积盆地内及空间连续配置的沉积盆地之间采用瓦尔特相律对古地理进行合理的恢复;对不同的板块及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沉积盆地或者是空间不连续配置的沉积盆地之间,古地理单元的恢复则按现今出露地层所反应出的沉积环境忠实地表现,古地理单元之间可以不遵循瓦尔特相律”的方法恢复与重建了研究区的古地理面貌,编制了相应的古地理图。为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编图思路,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8.
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弧盆系之间的新元古代—古生代增生造山过程是该地区研究的热点之一,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时代和物源区性质研究对探讨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兴安岭北部塔源地区前人划分的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倭勒根群吉祥沟组开展了疑源类化石及碎屑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发现了奥陶纪疑源类化石分子,锆石(206)Pb/(206)Pb/(238)U最小谐和年龄为528 Ma、加权平均年龄为536.4±3.5Ma,另外还有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年龄的锆石。结合前人资料,本研究认为塔源地区倭勒根群吉祥沟组浅变质岩系是一套时间跨度从寒武纪到奥陶纪的岩石地层组合,而非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其碎屑锆石数据分析显示其物源区主要是额尔古纳地块。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奥陶大灭绝与该时期古环境和古地理的联系,对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样品进行了有机碳(TOC)、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Ba/Al和Ni/Al值的变化在五峰组沉积时期相对稳定,从五峰组沉积时期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观音桥组沉积时期达到顶峰随之下降,在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又开始上升,随后逐渐减小并稳定下来,特别在赫南特阶观音桥组时期,生产力出现了跳跃性的波动,即表明奥陶纪末期古海水性质存在重大转变。V/Cr和U/Th比值总体显示出五峰组沉积时期表现为缺氧环境,观音桥组沉积时期表现为厌氧环境,龙马溪组表现为缺氧环境,U-Mo协变模式表明滇黔北地区五峰组沉积时期为强滞留海盆,龙马溪组属于半滞留海盆。化学风化值指数(CIA)表明滇黔北地区温度在五峰组早期就开始缓慢下降,观音桥时期区域温度降至冰期,龙马溪组早期又渐渐恢复,但从龙马溪组到观音桥组至五峰组时期气候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奥陶纪末期生命大灭绝是在极地冰川发育的背景下,洋流模式、强度及海水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导致两者受海陆分布格局控制。  相似文献   
90.
埋藏期的"断溶体"是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领域重要的储层类型,但对此的研究尚不深入。以塔中十号带为例,基于录井、岩心、薄片、测井和地球物理资料,认识到该带的埋藏期断溶体为缝洞型储层;基于与断溶体相关裂缝充填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分析,认为断溶体与埋藏溶蚀作用关系密切;据溶蚀模拟实验与断溶体发育特征,断溶体的发育受控于断裂和先期孔隙分布,既具有断控性,同时也具有层控性。断溶体储层的预测应以刻画与不整合面或与岩性结构差异相关的先期孔隙分布带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