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0篇
  免费   817篇
  国内免费   1108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434篇
地球物理   326篇
地质学   2895篇
海洋学   36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金毅  郑德顺  潘懋  张璐 《地质学报》2011,85(9):1519-1527
矿化作用往往是地质事件及局部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矿体空间形态复杂多变、矿石品位呈各向异性、尺度不一的非线性空间变异模式.传统方法无论是在矿石量的计算方面还是在矿块内平均品位的确定上都存在多种误差,并且无法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及直观表达.文章以安庆铜矿中心矿区为例,采用对数块kriging与三维地学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塔里木地块与古亚洲/特提斯构造体系的对接   总被引:32,自引:15,他引:17  
塔里木盆地为环形山链所环绕,北缘为古亚洲体系的天山弧形山链,南缘为特提斯体系的西昆仑-阿尔金弧形山链。自新元古代晚期以来,塔里木地块及周缘地区经历了古亚洲洋盆和特提斯洋盆的开启、俯冲、闭合以及微陆块多次碰撞造山,发生多期的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特别是受印度/亚洲碰撞(60~50Ma)以来的近程效应和远程效应影响,使塔里木盆地周缘发生强烈的隆升、缩短及走滑变形,形成了现今复杂的环型造山系,完成了古亚洲体系和特提斯体系与塔里木地块的最终对接。塔里木地块与周缘两大构造体系的焊接是从早古生代开始的。研究表明,早古生代末期塔里木已与西昆仑-阿尔金始特提斯造山系链接一起。此时,塔里木地块东段与中天山增生弧地体碰撞,而西段在晚古生代与中天山增生弧地体碰撞。塔里木盆地周缘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存在早古生代中期和早古生代晚期的两次造山事件,致使塔里木盆地内映现两个早古生代构造不整合面:晚奥陶世-志留纪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和中晚泥盆世与早古生代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的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构造研究表明,塔里木早古生代台地位于盆地的中西部,盆地东部为陆缘斜坡和深海/半深海沉积盆地,与南天山早古生代被动陆缘链接。印度/亚洲碰撞导致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与不断推进,使特提斯构造体系与古亚洲构造体系在西构造结处靠拢及对接,终使塔里木盆地最后定型。  相似文献   
83.
胶北地体中的深层次拆离构造:扬子板片折返的板上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胶北地体基底中的韧性变形构造的研究,厘定了位于太古宙胶东群和古元古界粉子山群之间及粉子山群与晚元古界蓬莱群之间的2条深层次韧性拆离断层。显微构造和石英组构研究表明它们的剪切指向自SE向NW,并经历了高温(>650℃)到低温(350℃)的组构演化过程。对剪切带中的长英质糜棱岩进行SHRIMP U-Pb测年,获得153±2Ma和128.5±1.5Ma两组重结晶变形年龄,代表韧性拆离断裂形成及活化的时限。结合地体中岩浆作用、莱阳白垩纪盆地沉积以及制约盆地的韧性拆离断裂(148Ma)等相关伸展构造特征,认为胶北深层次拆离构造是扬子深俯冲板块折返后期的板上伸展的响应。  相似文献   
84.
李海滨  贾东  武龙  张勇 《岩石学报》2011,27(3):770-778
以地表变形特征、地层厚度变化和地震剖面为约束,构建了贯穿下扬子地区主要构造单元的三条地质大剖面。剖面展示了研究区早期褶皱逆冲、晚期伸展断陷的构造格局,并揭示了变形的空间差异。通过对褶皱卷入的层位、断层与地层的切割关系及不整合类型和发育特征的梳理,得出研究区北侧的褶皱逆冲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南侧的褶皱逆冲主要形成 于中-晚侏罗世。两侧的挤压构造在晚白垩世开始都经历了强烈的拉张作用,北侧的断陷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新近纪以拗陷为主,而南侧古近纪断陷规模较小,新近纪拗陷不发育。苏州-无锡地区的下古生界受后期改造作用较弱,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5.
华南岩石圈三维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穿过华南陆块的6条P波地震层析剖面出发,综合引用海量出版物中部分成果,对华南岩石圈三维结构作了初步探讨。以川湘黔裂陷槽和钦杭断裂为界,可以将华南岩石圈分成三大部分。在钦杭断裂东南为华夏岩石圈。它是东南亚西太平洋低速带的一部分,它与东南亚西太平洋低速带的其他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岩石圈地幔都受到软流圈物质上升而被改造。部分地区幔源物质侵入地壳,形成丰富的矿藏。川湘黔裂陷槽以西的地区为上扬子岩石圈。它在地表是一个热块体,但在深部有延伸超过200 km的高速基底。上扬子岩石圈受到其西攀西地幔柱的改造,在壳幔过渡带产生峨眉山岩浆房,在古生代末曾引发玄武岩的大面积喷发,至今仍在滇西留有岩浆房,并产生丰富的热泉。在川湘黔裂陷槽与钦杭断裂之间的是中扬子岩石圈。中扬子在地表是一个冷块体,在湘中实测热流值低到小于20 mW m-2,根据热流值计算得到的岩石圈厚度达到300 km。具有低速、低电阻率特征。根据大地电磁测深得到的结果也与地热流计算得到的相似。  相似文献   
86.
梵净山-桑植地区是雪峰山西缘扩展构造带的一部分,该区构造变形复杂,阐明该地区构造变形特征,不但能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江南-雪峰隆起带及其周缘的构造变形特征,而且能够更好的指导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本文通过对该区域复杂构造特征的详细解析,厘定出该区发育了NEE-EW和NE走向两幕印支期变形,以及NE向和NNE-NS走向两幕...  相似文献   
87.
资锋  王强  刘新华  邱华宁 《矿物学报》2011,31(2):185-200
冶山和山里陈岩体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东部,毗邻郯庐断裂带东侧,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玢岩。它们的单矿物(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1.22±0.77 Ma和130.07±0.48 Ma。冶山和山里陈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w(SiO2)>56%,高Al2O3[w(Al2O3)=14.95%~17.67%]、Sr[w(Sr)=495×10-6~2086×10-6]、Sr/Y(44~159)和La/Yb(26~68),低重稀土元素,如w(Yb)=0.82×10-6~1.56×10-6),w(Y)=9.14×10-6~20.32×10-6,无明显-正Eu异常(δEu=0.90~1.11)。另外,样品普遍具有较高的MgO[w(MgO)=2.01%~4.98%]、IMg(45~71)和Cr[w(Cr)=19.2×10-6~199×10-6]、Ni[w(Ni)=13.8×10-6~58.8×10-6]。它们的Sr-Nd-Pb同位素特征为:(87 Sr/86 Sr)i=0.7059~0.7062,εNd(t)=-14.75~-12.15,(206 Pb/204 Pb)t=16.082~16.847,(207 Pb/204 Pb)t=15.303~15.461,(208Pb/204Pb)t=35.889~36.919。冶山和山里陈埃达克质侵入岩可能是由于扬子与华北地块在三叠纪的碰撞及扬子地块东部的地壳拆离作用,导致下地壳增厚并发生拆沉熔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了反应。郯庐断裂带两侧早白垩世时期的埃达克(质)岩可能形成于断裂带早白垩世时期由左行平移向伸展活动转变的阶段,其源动力很可能是受到滨太平洋板块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1概况位于扬子地块西缘上扬子地区的渝东南地区分布了大量的铅锌矿床,矿床规模为中小型,容矿地层主要为古生代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自渝东南北部至南部,铅锌矿床的产出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北部石柱县一带,矿体常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如万宝铅锌矿、都会铅锌矿。矿石矿物包括有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以  相似文献   
89.
滇中盆地位于云南省中部,出露地层多为中生界陆相红色岩系,又被称为滇中红色盆地和楚雄红色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上扬子古陆块西缘,是我国西南地区大型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云南楚雄砂(页)岩型铜矿就赋存于滇中盆地内。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特征分析的手段,结合与前龙门山构造带、碧口地块、米仓山构造带和汉南地块的沉积特征对比,探讨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查明其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在南华纪—早古生代后龙门山构造带沉积环境可分为南华纪—震旦纪裂解-稳定沉积和早古生代伸展裂陷沉积两个阶段,其中在早古生代伸展裂陷阶段后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裂解→抬升→局部裂解→抬升→裂解的反复过程,最终形成了志留系茂县群裂陷槽沉积,主要沉积了一套代表伸展裂陷环境的沉积岩系,并有少量的陆内火山岩系。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龙门山构造带在南华纪—早古生代总体是一个陆内裂谷带,不发育与古缝合线相关的构造混杂岩和蛇绿混杂岩带,是在陆内裂谷的基础上于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