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07篇
大气科学   259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热带低层大气30~60天低频动能的年际变化与ENSO循环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龙振夏  李崇银 《大气科学》2001,25(6):798-808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相关及合成分析研究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年际变化与ENSO循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也称30~60天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在热带中西太平洋地区最强.在ElNino成熟之前的春夏季,热带西太平洋的30~60天振荡异常活跃,其动能明显增加且逐渐东移;在E1Nino成熟以后,热带西太平洋大气30~60天低频振荡迅速减弱.与这种加强的30~60天振荡相伴随,在赤道北侧为异常的气旋式环流,赤道地区出现偏西风异常.相反,在LaNina成熟之前的春夏季,热带西太平洋大气30~60天振荡偏弱.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化是引起热带大气30~60天振荡的年际变化的主要机制:强东亚冬季风导致热带西太平洋积云对流加强,从而引起热带西太平洋大气30~60天振荡加强;相反,对应于弱的东亚冬季风,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积云对流偏弱,大气30~60天振荡偏弱.作者的资料分析还证实,热带大气30~60天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作为一种外强迫,对ElNino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论江淮气旋生成的一种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崇银 《大气科学》1982,6(3):258-263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夏季江淮气旋生成的一种机制。理论分析和理论计算说明,江淮气旋的生成是积云对流与天气尺度的气旋性扰动间正反馈的结果,其机理类似于热带海洋上台风的形成。较深厚的积云对流所造成的凝结加热和涡度混合是气旋生成的主要原因。没有积云活动,仅仅是大尺度凝结加热不大可能促成这种气旋的生成。  相似文献   
83.
在实际大气中,对流层中、上层的环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如1—2天),由纬向型发展成为经向度很大的流型,即波动的振幅随时间迅速增长,一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长波不稳定。大气的长波不稳定,以及其他各种不稳定,都能使天气系统较迅速发展,并伴随着较强烈的天气现象。本讲主要讨论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几种不稳定及其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4.
叶笃正  李崇银 《气象》1983,9(4):34-38
一、引言 动力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应用流体力学方程组及有关物理定律研究大气运动和天气演变的规律。它不同于一般流体力学,首先,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地转偏向力(又称科里奥利力)对于大尺度大气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水平气  相似文献   
85.
环境流场对台风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李崇银 《气象学报》1983,41(3):275-284
本文用简单的数学模式、基于CISK理论,从动力学角度分别讨论了在对流层低层气旋性切变基本气流作用下以及对流层上层切变基本气流作用下,台风低压增长率的改变。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的气旋性切变基本气流可以使增长率明显增大,这从动力学角度解释了赤道西风或西南季风的加强以及适中强度的冷空气影响有利于台风生成和发展的天气事实。对流层上层反气旋性切变基本气流有利于台风发展,而对流层上层气旋性切变基本气流使台风削弱。但对流层上层环境流场的影响相对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86.
肖子牛  李崇银 《大气科学》1992,16(6):707-717
本文通过在IAP-GCM上实现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大气对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SSTA的响应,着重讨论了大气遥响应的性质和演变过程. 数值模拟清楚地表明,大气对异常外源的响应主要是一种具有30—60天周期的低频遥响应.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这种强迫响应的30—60天低频振荡的结构及活动,可以清楚看到它与大气中实际存在着的30—60天振荡极为相似.因此也可以认为,大气对海温异常的强迫遥响应是激发产生全球大气30—60天振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7.
华北地区汛期降水的一个分析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李崇银 《气象学报》1992,50(1):41-49
通过历史资料的分析,本文首先指出华北地区的汛期降水量存在着不同时间尺度的低频变化,其中以准两年周期振荡和周期约为16年的振荡比较明显,而且前者同平流层QBO有一定关系。另外,在汛期多雨年,华北降水量有明显季节内(30—60天)振荡;而在汛期少雨年,降水量的30—60天振荡却不太清楚。 ENSO对华北的汛期降水有重要影响,El Nino年华北汛期雨量平均偏少,仅El Nino年华北汛期平均雨量偏多。El Nino年所出现的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华北汛期降水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关于高纬度和极区环流对华北汛期降水量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8.
The shearing basic curren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nditional instability of second kind (CISK) theor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hearing basic current on the growth rate of the typhoon depression is investigated with a simple theoretic model in this paper.The vertical shearing basic current could restrain the CISK. It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tropospheric ventilating condition. The cyclonic shearing basic curren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makes an increase of the growth rate. It could explain the synoptic facts that the enhancement of the equatorial westerly or the southwest monsoon and the cold wave with moderate strength are conductive to the 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yphoons. The cyclonic (anticyclonic) shearing basic flow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could make a decrease (an increase) of the growth rate. These agree with Simpson's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89.
1.引言动力气象学是研究同天气和气候有关的大气运动的学科,但动力气象学家惯于强调天气尺度和行星尺度的运动。在过去四年中,有关天气尺度和行星尺度运动的动力学已取得许多令人鼓舞的成果,其中许多与大气运动短期变化的各种形态有关,而这些短期变化可以由内因引起,也可以由外因造成。若干研究已超越了传统的扰动处理方法,在那种传统处理中,扰动被假定为叠加在一种纬向对称的基本状态上。目前,关于准静止纬向非对称气流的动力学,以及关于这种气流对瞬时环流的控制作用的认识,已有了重大的进步。在这篇评述中,将重点介绍研究对流层中天气  相似文献   
90.
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及其气候影响   总被引:66,自引:12,他引:6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崇银  穆明权 《大气科学》2001,25(4):433-443
对近百年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SST)确实存在着偶极子型振荡的变化特征,它在9~11月最强,而在1~4月最弱;年际变化(4~5年周期)和年代际变化(主要为20~25年周期)也十分清楚.这个偶极子主要有正位相型(海温西高东低)和负位相型(海温东高西低);一般正位相型的振幅强于负位相型.尽管在极个别年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似乎与太平洋ENSO无关,但总体而论,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偶极子(类似ENSO)有很好负相关.它们的联系主要是赤道大气纬向(Walker)环流.资料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亚洲南部流场、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都有明显关系,表明它对亚洲季风活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