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2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桂北龙胜地区上朗变镁铁质岩进行年代学研究。2件年代学样品给出近乎一致的年龄信息,集中在(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553.5±9.2)、(774.2±5.9)和(822.0±10.0) Ma等8个年龄峰值。锆石成因类型研究表明,(774.2±5.9) Ma锆石为样品中最年轻的岩浆锆石,代表上朗变镁铁质岩的侵位时代。UPb年龄大于(822.0±10.0) Ma的锆石为捕获锆石,代表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物质的时代。(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和(553.5±9.2) Ma为热液锆石年龄,代表变镁铁质岩成岩后遭受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的时限。其中,(442.5±6.7) Ma代表寿城—三门断裂韧性变形的时代,与区域NNE向韧性断裂的变形时代一致。而小于(442.5±6.7) Ma的热液锆石年龄,表明岩石韧性变形后遭受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泛非期(553.5±9.2) Ma热液锆石的存在,表明华南大陆曾受泛非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应具有冈瓦纳大陆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82.
麻艺超  蔡永丰  马莉燕  周云  赵锴 《地球科学》2021,46(8):2860-2872
目前关于扬子地块西南缘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研究仍显薄弱,制约了对华南板块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完整认识.对滇西点苍山地区出露的变基性岩(斜长角闪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根据Nb/La比值,将斜长角闪岩样品分为2组,第1组样品的Nb/La比值为0.75~0.76,均大于0.5,类似富铌玄武岩;第2组样品的Nb/La比值为0.20~0.21,强烈亏损Nb、Ta,类似岛弧玄武岩.第1组样品的SiO2含量为52.4%~52.6%,MgO含量为4.1%~4.2%,FeOt含量为8.7%~8.8%,Mg#为53;第2组样品相对第1组具有较低的SiO2含量(47.4%~47.5%)和较高的MgO含量(5.4%~5.5%)、FeOt含量(9.8%~9.9%)、Mg#(57).样品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第1组样品的(La/Yb)cn值为3.0~3.2,(Gd/Yb)cn为1.42~1.51,具有轻微的Eu负异常(δEu=0.75~0.76);第2组样品具有相对较高的(La/Yb)cn(14.0~14.3)和(Gd/Yb)cn(1.85~1.93)比值,Eu异常不明显(δEu=0.99~1.13).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2个代表性的斜长角闪岩样品给出了764±6 Ma和779±9 Ma的形成年龄,暗示点苍山地区存在新元古代时期基性岩浆活动.综合研究认为斜长角闪岩的形成与新元古代俯冲体制下的弧后拉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3.
为阐明扬子地块西缘中元古代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本文对扬子地块西缘苴林地区花岗岩展开了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两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分别给出了1063±9 Ma和1064±6 Ma的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苴林地区花岗岩具有高硅钾、贫镁钙、低磷钛特征,其A/CNK平均值为1.37,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海鸥"型,具负Eu异常,富集高场强元素Zr、Th、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Ba、Sr、P、Ti等元素;样品具有相对富集的Nd同位素组成,其εNd(t)值为-9.90~-4.53.综合研究表明,苴林地区花岗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苴林地区花岗岩是古老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或后造山的拉张环境,其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蛇纹石化与壳幔演化乃至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过程密切相关.泰山蛇纹石质玉石产于华北克拉通鲁西雁翎关绿岩带内,是绿岩带型蛇纹石质玉石的典型代表,玉料可分为泰山墨玉、泰山碧玉和泰山翠斑玉(泰山花斑玉)三大类.虽然前人对泰山超基性岩型蛇纹石质玉石进行过研究,但对其玉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仍然薄弱.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泰山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泰山墨玉主要矿物组成为叶蛇纹石和利蛇纹石,而泰山碧玉和翠斑玉主要矿物均为叶蛇纹石;三类玉料均富集Cr、Co、Ni等相容元素;与其他产地蛇纹石玉相比,泰山蛇纹石玉更富Ni而贫Cr;Cr/Ni和Ni/Co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25~0.42、27.43~42.77;亏损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玉石具有稀土元素总量低(ΣREE=0.57~3.02μg/g),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Eu负异常较为明显(δEu=0.18~0.45)等特征.早期形成的泰山墨玉主量元素更加贫Si、富Mg、Fe,泰山碧玉和翠斑玉则相对富Si和富集U、Pb等亲流体元素.结合野外产状特点,可以认为,①泰山玉原岩为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鲁西绿岩带上残余亏损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超基性火山岩,其原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某些特征;②低Cr含量和Cr/Ni值,低稀土元素总量、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等是绿岩带型泰山蛇纹石质玉石重要特征;③泰山碧玉和翠斑玉的成玉过程可能受到后期热液流体的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85.
钨是中国、美国、英国、欧盟等国家的战略性关键矿产,如何在已知矿区外围寻找新的钨矿资源是当前找矿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广泛调研钨矿床野外地质事实及基础地质资料,指出江西茅坪、东坪、淘锡坑,广西社垌,广东梅子窝等石英脉型钨矿床具有扇状成矿的规律,即于花岗岩体顶部形成两组相向倾斜的"双胞胎"矿脉,横剖面呈扇状.扇状容矿裂隙系统可能是在花岗岩浆主动上侵动力、区域水平构造应力、岩层自身重力等联合作用下形成的.此规律对于在已知矿脉组外围寻找与之相向倾斜的另一矿脉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江西盘古山钨矿床为例,推断矿区内除了3组已知南倾矿脉之外,还可能发育另外三组北倾矿脉.  相似文献   
86.
岩石矿物学研究发现HED (Howardite-Eucrite-Diogenite)族陨石NWA 12274/12275/12276/12277/12278与NWA 11586可能为成对陨石,但需要稀有气体等证据支持.本次工作对这5块陨石开展了稀有气体、宇宙暴露(CRE)年龄和气体保存年龄研究.结果 发现它们具有相一致的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和CRE年龄,表明NWA系列陨石互为降落成对陨石;陨石CRE年龄[(36.2±3.7)Ma]与灶神星主要溅射事件/时期年龄(35.0~42.5 Ma)一致,表明它们可能在约36 Ma前从灶神星或Ⅴ型小行星溅离;陨石的U、Th-4 He(T4)及40K-40Ar(T40)气体保存年龄分别为0.3~1.3 Ga和2.8~3.4 Ga,显示这些陨石不同程度受到了后期热事件的影响;该流星体进入大气层的初始半径约为12.2 em,在穿越大气层期间质量损失了约56%.  相似文献   
87.
在扇状成矿规律指导下,资源几近枯竭的赣南盘古山钨铋矿床取得新的找矿成果。在矿区南部揭露了两组倾向北的钨矿化石英细脉,总脉数达102条,与矿区北部倾向南的已知矿脉相向倾斜,横剖面呈扇状。这一成果对广大钨矿找矿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8.
<正>基性岩脉中的煌斑岩是深部地幔富金源体中金的载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金矿密切相关,在火成岩中含金量最高(Mc Neil and Kerrich,1986;Rock and Groves,1988)。前人的研究显示,煌斑岩脉中多产出金矿(赖少聪和徐海江,1993;Kerrich and Wyman,1994;Taylor et al.,1994;应汉龙,1996;程小久等,1998;涂  相似文献   
89.
弄屯矿床发育在华南钦杭成矿带西南端广西境内,它是近年来广西在大规模找矿勘查中新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矿床。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弄屯矿床铅锌矿体主要呈脉状和似层状充填于断裂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严格受断裂控制,矿体及围岩中硅化和碳酸盐化蚀变大量发育。依据矿物组合及脉体穿插关系,矿床中的热液流体活动可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闪锌矿-黄铁矿阶段(Ⅱ)、铅锌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表明,矿床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单相水溶液包裹体,仅在Ⅰ、Ⅱ阶段出现少量富气相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表明,由早阶段至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温度和盐度逐步降低,分别为276~342℃(Ⅰ)、209~301℃(Ⅱ)、140~272℃(Ⅲ)和116~172℃(Ⅳ),对应盐度ω(NaCl_(eq))分别为8.81%~15.07%(Ⅰ)、5.26%~11.58%(Ⅱ)、3.23%~9.98%(Ⅲ)和0.88%~4.34%(Ⅳ)。与国内外典型铅锌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参数对比,弄屯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与SEDEX型、MVT和Skam型铅锌矿床明显不同,而与热液脉型矿床十分相似,结合该矿床产于细碎屑岩建造并且受断裂构造控制等一系列的证据,将弄屯矿床定为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氢同位素(δD=-97‰~-54‰)和氧同位素(δ~(18)O_(H_2O)=0.98‰~3.83‰)证据指示,成矿期流体与岩浆源流体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出现同步降低的演化趋势,暗示了岩浆源流体与天水流体的混合作用可能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0.
桂西铝土矿中除了丰富的铝资源,其中还伴生有大量的稀有、稀散和稀土金属元素,这些元素虽然都未能形成独立矿床,但其含量却不容忽视,个别元素含量已经达到了大型或超大型矿床规模(曾德启,2000),如果善加利用,其价值将远远超过铝土矿本身。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开采,致使铝土矿中大部分伴生元素都被残留在赤泥之中,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