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7篇
  免费   1207篇
  国内免费   1880篇
测绘学   213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680篇
地质学   5292篇
海洋学   123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95篇
自然地理   60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34-338
南江县马门铁矿大地构造归属于扬子地块,位于秦岭造山带和四川盆地稳定克拉通之间的前陆褶皱冲断带。通过对前人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及研究,而后又对矿区进行实地考察,初步分析了马门铁矿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矿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元古界火地垭群,在构造上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压性特征,片理和近南北向的小规模横断层非常发育,岩浆活动较为频繁,围岩蚀变以矽卡岩化为主;主要控矿因素为岩浆岩和断裂构造;经过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域铁矿为沉积变质经后期热液迭加改造而形成的铁矿床。  相似文献   
82.
既往,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土质边坡,对裂隙发育的岩质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大理海东新城开发某地段的边坡工程为背景,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 GTS模拟降雨条件下该边坡的应力场和渗流场的变化,并运用强度折减法,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出降雨入渗后的边坡稳定性系数,结合孔隙压力和饱和度的变化分析,综合评价边坡稳定性变化情况。模拟结果发现:在降雨条件下,考虑裂隙发育时的计算结果与宏观观察结果基本一致;裂隙发育的岩质边坡在降雨条件下,降雨通过裂隙渗入到边坡深部,此时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和基质吸力都会显著、迅速降低,从而导致边坡极易发生失稳破坏;在降雨条件下,采用预应力锚索+排沟+裂隙处理的方案对边坡进行综合处理,稳定性系数从原始的1.25上升到1.58,避免了边坡发生失稳破坏造成的安全隐患。该研究结果将为降雨条件下裂隙岩质边坡的工程治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3.
马莲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高原区,按储介质和埋藏条件可将地下分为黄土潜、基岩潜和基岩承压三类,利用2015—2018年流域的295组地下化学数据,分析了地下中锶(Sr2+)的质量浓度平、垂向分布及沿流向分布的特征,并采用因子相关性研究地下中Sr2+的来源和富集成因。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地下富锶现象显著,黄土潜、基岩潜和基岩承压中锶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4 mg/l、1.39 mg/l和5.24 mg/l;地下中锶富集成因主要是含锶矿物天然状态下的-岩作用,黄土潜、基岩潜和基岩承压三类地下中Sr2+的主要来源分别为碳酸盐岩与铝硅酸盐岩、碳酸盐岩与硫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溶滤作用;地下中Sr2+的质量浓度沿流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不同区域中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84.
2020年,在广大作者、审稿专家、编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科学进展》的论文平和内容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19年11月,《科学进展》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2023年)”。2020年,《科学进展》连续第9次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2-2020年),连续第3年入选“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2020年全国96篇),1篇论文入选2019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20年12月10日,《科学进展》创刊30周年暨第四届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南京召开。  相似文献   
85.
多主体建模作为研究"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等复杂适应性系统的重要工具,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资源管理领域.在调研国内外重要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多主体建模的基础理论、建模工具和框架,并对多主体建模在城市资源管理、农业资源管理和流域资源综合管理3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阶段性总结.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和难点,结合我国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提出以下4个研究重点:①加强主体行为决策规则刻画;②加强模型验证和评估研究;③开展代表性流域多主体建模研究;④推动学科交叉和综合集成研究.多主体建模能够揭示人类活动—文循环的互馈机制,为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议,加强多主体建模在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可为资源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6.
模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海洋次表层的高分辨率观测,对空间尺度为百公里的海洋中尺度涡旋如何影响空间尺度大于千公里的模态的认识仍然欠缺.为了解决这一科学难题,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实施了一次成功的海上观测试验.系统梳理了基于该观测数据所发表的有关涡旋影响模态潜沉和输运的主要研究成果:①捕捉并揭示了中尺度涡导致混合层潜沉的过程和动力机制;②发现了中尺度涡携带模态迁移的新路径;③阐明了模态多核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揭示了黑潮延伸体海域中尺度涡旋影响大尺度模态的物理本质,为该海域多时空尺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通过对该次观测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得到了如下新的科学推论:海洋次中尺度过程对模态的形成和耗散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7.
传统的—粮食—能源关联对生态系统的支持与反馈能力考虑不足,增加了协同保障区域—粮食—能源安全的难度.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粮食—能源—生态系统关联框架的搭建,发现有必要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统筹、粮食、能源等资源部门的社会治理过程.基于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农业、河流、森林、草地和城市生态系统的5种常见关联结构,但目前针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相对不足.量化评估中子系统边界的确定,关联预测中多主体对关联的影响,整合优化中结合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是难点所在.未来可以从把握区域特征、扩充指标体系、整合模型需求和优化国土空间4个方向入手优化—粮食—能源—生态系统关联结构,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整体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资源短缺且空间分布不均衡,虚拟贸易实现了对资源的远距离空间调配.以2010-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和37种农作物为研究对象核算各国农作物虚拟贸易,利用标准差椭圆、Moran's I指数、LISA指数刻画农作物虚拟贸易的时空格局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农作物虚拟贸易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①沿线各国"低耗-高出口型"作物占比4.013%,"高耗-高出口型"作物占比1.926%.②沿线各国农作物虚拟贸易的进口格局呈收缩趋势,出口格局呈扩张趋势,且其局部存在一定的集聚特征,进口的"高-高集聚"区域主要处于南亚地区,出口的"高-高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东欧地区.③各显著驱动因素能较好地解释沿线各国农作物虚拟净出口量,各因素中国内生产总值呈负相关驱动特征,耕地面积呈正相关驱动特征,而人口规模、森林面积和邻国接边数在各单元间呈正负两极的差异驱动特征.  相似文献   
89.
针对断裂构造带中断裂核部和裂隙破碎带的内在结构高度非均一性和渗透特性的强烈变异性难以表征和确定的难题,通过显微观察、粒度特征、孔隙特征、原位钻孔压试验和室内渗透试验,研究了北山断裂带不同构造单元渗透特性和内在结构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十月井断层核部发育有断层泥,并可见构造错动结构面,室内渗透试验表明断层泥渗透系数约在(2~5)×10-11m·s-1,未发现断层泥垂向和侧向的渗透特性各向异性;借助于三维精细探槽,对十月井断层破碎带和F4断裂带的结构和地质成因进行了描述;钻孔压试验获得十月井断层核部破裂带渗透系数范围为1.32×10-5 m·s-1到1.94×10-5 m·s-1区间内,芨芨槽F4断层核部岩体渗透系数一般大于2.4×10-6 m·s-1;十月井断层破裂带样品室内渗透试验表明断裂损伤带的渗透系数大体处于10-9~10-6m·s-1之间,其P-Q曲线表现为典型的层流型、充填型、冲蚀性,样品渗透能力随其包含裂隙数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0.
针对不同养护龄期对于粉煤灰泥土抗剪强度影响的问题,采用不固结不排三轴剪切试验从宏观力学的角度分析养护龄期对粉煤灰泥土的影响,结合SEM试验和XRD试验从微观角度分析试样内部结构与物质成分。试验结果表明:从宏观角度分析,粉煤灰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应变软化型,试样的抗剪强度随养护龄期的增加逐渐增大且28 d的抗剪强度最大,同时,由于试样内部各物质之间的反应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持续进行,龄期越长试样内部各物质之间的胶结作用越强,致使试样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随养护龄期逐渐增大;从微观角度分析,试样内部生成的结晶物质(钙矾石)与胶凝物质(C-S-H凝胶)等填充试样内部的大孔隙且相互黏结,导致试样愈加密实,抗剪强度增大。本文旨在为粉煤灰等材料固化黄土的抗剪强度提供试验依据,为粉煤灰等工业副产品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对粉煤灰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