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3篇
  免费   897篇
  国内免费   1301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651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674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415篇
  1991年   527篇
  1990年   417篇
  1989年   32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南盘江—右江成矿区作为中国南方集中产出卡林型金矿的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资源产地之一。笔者等通过沉积系统、地层系统、岩石系统、构造系统、年代系统、物质系统、就位系统、动力学系统的研究,拓展了构造蚀变体的内涵,建立其判别指标,明确其既可产出于不整合面之间,亦可在能干性差异大的岩层之间,构建了中国南方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建立了贵州卡林型金矿区域找矿预测综合模型。笔者等基于构建的成矿系统和预测模型,开展了区域成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进行了理论指导下的找矿实践,实现了贵州卡林型金矿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82.
赵佳琪 《地质与勘探》2023,59(1):122-133
利用地物光谱仪识别具有光谱诊断性吸收特征的蚀变矿物,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及组合特征,是后续利用航空、航天高光谱遥感开展找矿预测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以位于甘肃柳园地区花牛山矿集区的花西山金矿床为例,首先利用FieldSpecPro FR便携式光谱仪对采集样品进行光谱测量,通过The Spectral Geologist 8软件对获得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解译,揭示了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地表蚀变矿物为绢云母(白云母和多硅白云母)+黄钾铁矾+赤铁矿+针铁矿,外围蚀变矿物主要为绢云母(钠云母)+绿帘石+绿泥石+蒙脱石+水铝石。基于这一认识,对矿区及周边开展CASI/SASI航空高光谱遥感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综合地表及航空高光谱解译信息,建立了花西山式金矿床的高光谱遥感找矿预测模型,并基于该找矿预测模型在外围圈定了预测区1处,经野外查证,预测区内发现有明显金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和总结调查区成矿地质背景和蚀变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高光谱遥感信息可快速地、更有针对性地发现成矿有利区段,为矿产勘查部署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3.
王治安 《地质与勘探》2023,59(3):533-544
巴隆河西金矿床是东昆仑金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其形成时代、地质特征与矿床类型尚不明确。本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蚀变填图、锆石U-Pb定年和综合对比等方法,研究巴隆河西矿床的成矿特征和岩体侵位时代,以确定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与成矿时代。构造-蚀变填图发现巴隆河西矿床的金矿化赋存于花岗质岩体的9条构造蚀变带,明确了5个金矿体呈带状分布于北西西向断裂中,揭示金矿化与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密切相关。赋含金矿化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侵位时代分别为202.5±1.8 Ma和222.1±1.1Ma,属于印支晚期,约束了巴隆河西金矿的形成时代。结合区域岩浆活动时限、巴隆金矿地质特征、矿体产状与中低温矿物组合特征,提出巴隆河西矿床为造山带型金矿,推断逆断层及其伴随的热液活动是巴隆河西矿床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的关键因素,指出北西西向构造蚀变带是该区带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84.
车路沟金矿是北祁连山发现的首例与斑岩有关的金矿床,矿体产于加里东晚期侵入的中酸性斑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内。为了查明含矿斑岩体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本文以车路沟一带含矿斑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研究。该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英云闪长斑岩组成,对花岗闪长斑岩、英云闪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分别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38.6±3.8Ma和433.0±3.8Ma,指示岩浆侵位时代为早志留世晚期。岩石Si O2含量为61.4%~68.6%,Al2O3含量为15.0%~16.7%,MgO含量为0.36%~2.95%,σ值介于1.20~2.03之间,A/CNK值为1.0~1.1之间,属钙碱性系列准铝质花岗岩类;具有弱负铕异常-正铕异常(δEu=0.90~1.18),高Sr(319×10-6~549×10-6  相似文献   
85.
胶东型金矿具有独特的成矿特征和成因机制,不同于国际已知金矿类型。为了深化认识控制矿床形成、变化和保存的地质要素及成矿过程,本文综合分析了胶东半岛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构造活动和成矿特征及其构造背景,提出该区深部岩浆活动与地壳快速隆升及浅部变质核杂岩、张性断层、断陷盆地等伸展构造,共同控制了以Au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演化过程,谓之热隆-伸展成矿系统。阐明了晚中生代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元素变化规律,发现了金矿化蚀变带中的低Ba、Sr含量异常及早白垩世胶东地壳中金丰度的显著变化,揭示了壳幔物质混合和伟德山型花岗岩岩浆活动对金成矿的贡献。认为这一成矿系统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后俯冲伸展环境,由于软流圈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性质由富集向亏损转化,从而引起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变化,地球化学元素重新调整,幔源含金流体与由重熔下地壳析出的壳源含金流体混合形成富金流体库,并产生贫金花岗岩。大规模岩浆活动为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提供了热动力条件,上地壳伸展产生的断裂构造则为成矿元素聚集提供了良好空间。热隆-伸展成矿系统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重要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86.
早子沟金矿是西秦岭地区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床。随着开采深度加大,矿坑涌水成为影响矿山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次采用解析法和比拟法进行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表明:若将早子沟金矿矿山开拓至2 100 m标高,借用等效介质孔隙含水层,运用地下水向潜水完整井运动的裘布依公式预测,正常矿井涌水量为2 976.32 m3/d,矿井最大涌水量为3961.10 m3/d;依据矿区已知井下排水资料,比拟法计算得出正常矿井涌水量为3 704.99 m3/d,矿井最大涌水量为4 350.37 m3/d。综合分析认为,解析法水文地质参数求取容易产生误差,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比拟法经验公式计算简洁,计算参数相对可靠,结果更符合矿坑实际情况。因此,早子沟金矿矿坑涌水量预测应采用比拟法。  相似文献   
87.
【研究目的】阿沙哇义金矿位于西南天山,处在“亚洲金腰带”的中南缘,是最近几年新探明、中型规模的金矿,矿床基础研究程度较低。【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开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成分分析、测温、H-O同位素等研究。【研究结果】提出矿床的含矿地层为上石炭统喀拉治尔加组,矿体产于NEE走向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次级断裂内;成矿可分为3阶段,早—中阶段发育H2O溶液型、CO2-H2O型及纯CO2型三种流体包裹体,但晚期仅发育纯H2O溶液型包裹体。其中早期均一温度236~386℃,盐度1.6%~9.7%Na Cl eqv.;中期均一温度225~301℃,盐度1.4%~12.5%Na Cl eqv.;晚期均一温度139~222℃,盐度1.4%~7.3%Na Cl eqv.;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图谱显示液体成分为H2O和CO2,含CH4和N2;表明成矿流体具中低温、富CO2、含CH  相似文献   
88.
五龙金矿是辽东地区大型岩浆热液型金矿床,163矿脉是矿区内目前发现的最大含矿构造。为进一步探测深部找矿潜力,近几年矿山对163矿脉进行了大量的探采工程,其中在-762 m坑道实施了600 m钻孔。本文在详细编录该钻孔的基础上,对全孔样品进行成矿元素测试工作,利用SPSS软件对所得测试数据进行元素相关性、聚类、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显示,具有显著正相关的元素主要为Bi、W、Cu、Ag、Au和As、Sb、Sn、Zn两组;Mo元素与Sn、Ag、Cu、Bi、W、Sb地素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Pb元素与Cu、Mo、Au、W元素呈显著负相关性,Hg元素与其它元素相关性不明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型聚类在类的距离为5的水平上,这些元素明显可分为3组:Hg、Cu、Pb、Zn、Sn、Mo、As、W;Ag、Au、Sb、Bi。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提取3个因子可以反映出12个元素变量64.42%的地球化学信息,F1的主要载荷因子组成为Sn、Ag、As、Zn、Sb, F2的主要载荷因子组成为Au、W、Bi、-Pb, F3的主要载荷因子组成为Hg。根据成矿元素随深度变化特征,结合前人构造叠加晕研究成果,推测该钻孔深部还...  相似文献   
89.
斑岩铜矿形成后常常遭受后期抬升剥蚀和破坏改造,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是中国北方造山带中少有的几个早古生代斑岩铜矿床之一,其变化保存过程研究具有理论和找矿双重意义。锆石裂变径迹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表明,自150 Ma以来白乃庙铜金矿区总体剥蚀量为3.11~3.25 km。矿区内岩体隆升冷却呈快速—缓慢—快速阶梯状3个阶段:150~<90 Ma快速剥露阶段,构造应力以挤压作用为主,平均剥蚀速率0.045 7 mm/a; 90~<20 Ma稳定剥蚀阶段,矿区构造应力由挤压转变为伸展,平均剥蚀速率0.003 3 mm/a; 20 Ma至今快速剥露阶段,矿区构造应力为挤压作用,平均剥蚀速率0.038 8 mm/a。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矿区受古亚洲洋俯冲、碰撞以及陆内造山活动的影响,白乃庙铜金矿成矿后处于挤压和伸展交替的环境,为白乃庙铜金矿的变化保存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0.
洞嘎金矿位于西藏雄村矿集区, 是冈底斯成矿带较早发现且投入开采的金矿, 但研究程度低, 矿床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系统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开展了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测试, 分析成矿物质来源, 进而探讨洞嘎金矿的成因。洞嘎金矿体受控于雄村组凝灰岩中的裂隙系统, 矿体呈脉状产出, 已探获金金属资源量9.55 t, 达到中型规模。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细脉状构造, 金主要以包裹金和粒间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黄铜矿中。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 将洞嘎金矿的成矿过程划分为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 其中热液成矿期为主成矿期, 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 成矿早阶段、成矿主阶段及成矿晚阶段。洞嘎金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S= –1.57‰~+5.26‰, 平均值+1.69‰, 具明显的塔式分布, 表明硫源具岩浆硫的特点。结合前人已发表的数据, 我们认为洞嘎金矿属于斑岩铜金成矿系统外围的热液脉型金矿床, 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金矿床, 找矿潜力极大。洞嘎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地幔, 有少量的地壳物质(俯冲沉积物)加入。洞嘎金矿床的金与绿泥石密切相关, 该绿泥石主要为溶蚀-迁移-结晶机制形成, 绿泥石形成过程导致含金热液流体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使得成矿流体中的金发生卸载, 最终在凝灰岩的裂隙系统中形成洞嘎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