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795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对凡纳滨对虾几种常见养殖模式后期的浮游植物及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因养殖模式、养殖时间、不同的环境条件等原因变化很大,其群落组成由最少的11种到最多的28种不等;其优势种与次优势种中以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为主,甲藻门、裸藻门偶有出现,主要优势种有小环藻、波吉卵囊藻、中肋骨条藻、颤藻、林氏藻、裸甲藻、胶球藻、小席藻、腔球藻等,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由高至低依次为高位池分级精养模式、海水土池粗养模式、低盐度养殖模式、咸淡水半精养模式、工厂化集约养殖模式、高位池集约养殖模式,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均匀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细胞密度485.9×104~35459.8×104L-1,在高密度精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氮、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在早期呈负相关,在后期则几乎同步增长;在低密度养殖模式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氮、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始终呈负相关。各养殖模式pH值的变化与浮游植物的密度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高密度养殖宜采用高位池分级精养模式,低密度养殖宜采用海水土池粗养模式。  相似文献   
82.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得的颗粒物样品,对南大洋普里兹湾海域水体中生物硅的含量分布及年际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2013年夏季普里兹湾表层水体中生物硅含量在0.38—8.62μmol/dm3之间变化,平均为1.55±1.86μmol/dm3。生物硅在67°S以南湾内区域表层水体中的含量明显高于67°S以北的湾外区域,最大值出现在普里兹湾陆架区,生物因子是表层水体生物硅含量分布的主控因子。根据不同年份即25、26、27、28、2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数据研究显示,普里兹湾表层水体中生物硅含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历史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气候事件对普里兹湾海冰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因而对相应年份该海域浮游植物数量和种群结构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表层水体中生物硅含量的年际差异。  相似文献   
83.
高小丰  吴莹  朱卓毅 《海洋与湖沼》2015,46(5):1010-1017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海洋中溶解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浮游植物死亡后释放的新鲜溶解有机质活性高、数量大、生物可利用性高,其降解过程中对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的消耗显著。但到目前为止,对此类溶解有机质的降解过程以及其耗氧情况还鲜有研究。本文基于2013年8月东海航次,对浮游植物(硅藻为主)死亡后释放的新鲜有机质进行人工受控培养,研究其降解过程及对DO的消耗,并评估该降解过程对低氧现象形成的贡献。研究发现:培养体系中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DO浓度皆随时间呈指数下降,总溶解态碳水化合物(total carbohydrate,TCHO)也出现明显降解;体系的初始DOC浓度越高,降解速率常数k(DOC)、k(DO)越大,k(DOC)受DOC浓度、活性以及DO浓度的影响;培养过程中细菌丰度明显增加,添加Hg Cl2的对比实验表明细菌在降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死亡后释放的溶解有机质的快速降解及其对溶解氧的消耗,对长江口低氧环境的促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the modification and optimizing of the CHEMical TAXonomy (CHEMTAX) running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samples grouping, successive run and ev...  相似文献   
85.
2013年春季崂山湾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环境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 年春季(3、4、5 月)对崂山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理化环境进行了3 个航次的调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40 属75 种, 硅藻是调查区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 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为1.27×106个/m3,3 月份的平均丰度显著高于4、5 月份(P<0.01); 优势种主要为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opsis glacialis)、加拉星平藻(Asteroplanus karianus)、密联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 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明显, 由3 月份硅藻控制逐步过渡到4、5 月份硅/甲藻共同控制; 相对较低的硝酸盐水平是导致4、5 月份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3 月份的主要原因; 物种–环境数据的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 温度、硝酸盐含量是控制崂山湾春季浮游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6.
于2012年春季、季、秋季分别对滨州浅海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采用香农-威纳(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c Naugton优势度指数对其浮游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40个属种,其中硅藻门的种类最多,占92.50%;浮游植物丰度为(2.66~23520.27)×104 ind/m3,均值1525.13×104 ind/m3。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分别为1.76±0.20和0.70±0.25,以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好,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分布比较均匀,其群落结构处于较完整和稳定的状态。该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阈值等级评价为Ⅱ级,多样性一般,其中春季和夏季多样性一般(Ⅱ级),秋季多样性较好(Ⅲ级)。  相似文献   
87.
通过向具有相同营养盐浓度的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石油烃,对中肋骨条藻、赤潮异弯藻、微小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斯氏藻进行周期性培养,探讨了石油烃对微藻营养盐吸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开始30min内,微藻对营养盐均有一非耗能的短暂快吸收,随后吸收速率下降并趋于稳定.石油烃对中肋骨条藻和赤潮异弯藻氮、磷的吸收都表现抑制作用,浓度从0.13 mg/L到8.25mg/L的石油烃所呈现的抑制作用基本表现为先减弱后逐渐增强,8.25mg/L浓度的石油烃抑制作用最强.与中肋骨条藻和赤潮异弯藻实验结果不同的是,石油烃对微小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斯氏藻的氮、磷吸收在低浓度时呈现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的程度随石油烃浓度的增加有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高浓度下促进作用会消失,8.25mg/L的石油烃不表现促进作用.石油烃对微藻营养盐吸收动力学的影响表现出复杂性,这既受石油烃浓度的影响,也与浮游植物的种类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8.
九龙江河-海系统夏季浮游植物磷胁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群落水平和细胞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10年夏季(6-7月)九龙江河-海系统(河流-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的磷胁迫,结果表明,单位叶绿素a的APA在河流下游区[(48.80±14.69)nmol/(h.μg Chl a)]显著高于河口区[(10.60±15.58)nmol/(h·μg Chl.a)]和邻近海域[(23.54±25.41)nmol/(h·μg Chl.a)],表明河流区的浮游植物磷胁迫显著高于河口区和邻近海域.三个区域高比例的游离态APA表明该水域浮游植物已较长时间处于磷胁迫状态.细胞水平的浮游植物荧光标记结果显示,河口区(20%±20%)与邻近海域(38%±20%)无显著差异(P>0.05),此结果与群落水平APA结果相一致;但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的标记比例显著高于河流下游区(9%±3%)(P<0.05).  相似文献   
89.
王艳  汪岷  杨琳  卢龙飞  王健  孙辉 《海洋与湖沼》2013,44(1):198-204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南黄海秋季浮游病毒丰度在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微微型浮游植物等宿主丰度以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海区秋季浮游病毒丰度在(2.22×106)-(1.60× 107)ind/ml之间,平均值8.32×106ind/ml.病毒丰度在调查海域的东北和中南部海域出现高值区,在西南部出现低值区,且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丰度的平面分布趋势较一致.在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浮游病毒丰度平均值分别为8.63×106、7.83×106、8.49×106ind/ml,表层和底层丰度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中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丰度、VBR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聚球藻、水深、水温、盐度、溶氧、叶绿素a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