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关于喀斯特石漠和石漠化概念的讨论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8  
李阳兵  王世杰  容丽 《中国沙漠》2004,24(6):689-695
喀斯特石漠化是近年来所认识到的一种地质生态灾害,所造成的经济、环境乃至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但却存在生态建设超前、基础研究落后的严峻现实。本文总结了当前石漠化的类型划分和存在问题,从喀斯特生态系统运行的地学过程、生物学过程和人为过程出发,提出石漠化过程存在地质石漠化过程、生态系统石漠化过程和人为加速石漠化过程,对不同类型的石漠化宜分别采取保护、恢复、重建、维持措施。石漠和石漠化表达的时空范畴不同,是石漠化这一土地退化过程的最后或顶极结果,自然条件下其形成多与地表坡度较大有关,而人为加速石漠化过程中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与地形坡度、地貌部位并无直接联系。建议以“干扰方式 植被 土壤 地貌”对人为加速石漠化过程导致的石漠化土地进行类型划分,评价的土地应分为非石漠化土地、行漠化土地和逆转优化的“基准化”土地。  相似文献   
82.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演化与治理   总被引:144,自引:0,他引:1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喀斯特石漠化是青藏高原隆升在其东南翼所诱发的重要地质生态灾害问题,是制约中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不是一种纯自然过程,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不仅造成土地资源丧失,干旱缺水,生态系统退化,而且使该区的贫困问题加剧,具有明显的自然和社会学属性.本文着重从地质和生态的角度,阐述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特点和演化方式,及其对综合治理的指导意义.对西南岩溶山地而言,土壤和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环境要素,与非岩溶区相比,具有明显的脆弱特征.它们在干扰下发生迅速演替,诱发地表水文条件的改变,导致石漠化的形成.文中特别强调岩溶山区碳酸盐岩基底岩性的不同、生态环境类型与植被演替的方式和进程的多样性对于岩溶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基于上述认识,对石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过程以及可能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83.
上扬子区震旦纪南沱冰期后碳酸盐岩帽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贵州铜仁和湖南大庸两地南沱冰碛岩层之上白云岩层的岩石、结构和构造、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认为该白云岩层具有快速沉积所形成的沉积结构和构造,碳同位素特征可与全球同期沉积的碳酸盐岩帽(Cap Carbonate)进行对比;特别是在白云岩中发现有机碳同位素低的沥青结核体,支持了冰期后碳酸盐岩快速沉积是由于海底固态CH4发生脱气作用,导致碳酸盐岩帽快速沉积的观点。  相似文献   
84.
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洞穴化学沉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探索全球性气候变化规律和环境变迁史的研究工作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随着全球变化研究工作的逐渐深入 ,国际岩溶学术界也开始将注意力从溶蚀过程转向沉积过程 ,从宏观形态研究转向微观记录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洞穴化学沉积物 (石笋、石钟乳、流石等 )与黄土、树轮、珊瑚、冰芯一样也是重要的自然环境历史档案 ,其中石笋由于其沉积剖面完整、年轮 (微层 )明显和组分构造有序 ,更能保存系统的、连续的同位素、微量元素组成以及年龄信息 ,从而成为综合研究几十万年以来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的理想载体。人们最早注意到…  相似文献   
85.
A global-scale glaciation occurred at about 600 Ma ago. As a result, the Earth became the “Snowball Earth“. The glaciation came to the end abruptly when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increased to such an extent as to be about 350 times the modem level because of subaerial volcanic degassing. The rapid termination of glaciation would have led to warming of the Snowball Earth and extreme greenhouse conditions would have been created. The transfer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to oceans would give rise to the rapid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in warm surface seawaters, thus forming the cap carbonate rocks as observed worldwide today. Regionally persisting, thin layers of carbonate rocks directly and ubiquitously overlie Proterozoic glacial deposits almost on every continent, and ar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cap carbonates. Their unusual litho- fabrics, stratigraphically abrupt basal and upper-level contacts and strongly negative carbonate isotopic signatures ( δ ^13Cearb. values range from -7.0‰ —0‰) suggest a chemical oceanographic origin, the details of which remain unknow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se enigmatic deposits are related to the destabilization of gaseous hydrate in terrestrial permafrost following rapid postglacial warming and flooding of widely exposed continental shelves and internal basins.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studies on the geochemistry, sedimentology and palacontology of the Sinian cap carbonates in Guizhou and Hunan provinces, including the occurrence of cap carbonates of unusual fabrics, strongly negative carbon isotopic signatures, and a lot of bitumen nodules.From the resul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ap carbonates were formed from solid methane seepage, and it is in agreement with Kennedy‘‘ s viewpoint (2001) that the cap carbonates resulted from the rapid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in response to solid methane seepage.  相似文献   
86.
贵州岩溶地区岩性与土地石漠化的 相关分析   总被引:94,自引:3,他引:94  
在构筑1:50万贵州岩溶地区岩石组合类型分布图的基础上,以GIS为分析手段,对贵州省石漠化分布图和地层岩性图进行了空间分析,探讨了各类岩性与不同级别石漠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石漠化与岩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强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纯质碳酸盐岩地区,尤其是纯质灰岩地区;中度石漠化在白云岩组合中的比例较灰岩组合中高;轻度石漠化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夹层和互层中分布较广;石漠化与纯碳酸盐岩相关关系最明显。  相似文献   
87.
关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土地恢复重建目标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阳兵  王世杰 《热带地理》2005,25(2):123-127
根据恢复生态学相关研究进展和西南岩溶区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现状,探讨了石漠化土地生态恢复重建的不同空间尺度目标、阶段性目标、植被生态建设目标、社区文化建设目标和效益目标。指出防治岩溶石漠化的实质绝不仅仅是岩溶山区的水土保持问题和恢复植被,只有实现环境恢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者的协调发展,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并举,石漠化等环境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全面解决。因此,近期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目标必须结合市场重新认识资源环境优势,由扶贫型向提高生活质量型转变,由单一坡改梯向多途径特色农业转变,由防护型向开发型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参与式转变,从而打破岩溶脆弱生态背景上土地退化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8.
以黔中平坝剖面为具体对象,从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元素质量平衡等多方面对黔中白云岩上覆红粘土剖面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是下伏基岩白云岩风化成土并累积的结果,无其他外来物源,是原位风化壳;成土过程具有两阶段模式特征,即白云石、方解石的溶蚀-酸不溶物累积和酸不溶物进一步风化两个阶段;长时期的构造稳定和白云岩整体溶蚀作用是黔中地区白云岩风化壳土层厚度大、分布连续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9.
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黔北、黔东、黔中4个剖面土样中的石英颗粒形态和表面特征,发现土样中的石英有3种类型:碳酸盐岩中的原生碎屑石英,呈次圆状或圆状,表面有被长时间、长距离水搬运的痕迹,无风成特征;燧石团块石英,具有新鲜的表面,呈不规则的尖棱状、次棱角状,表面基本无搬运痕迹;晶形较完整的次生石英,呈棱角状,晶形较完整,晶面有微生长晶体,无搬运特征。这些信息指示,3种石英均具有原位特征,前两种石英是直接对基岩的继承,第三种石英是风化壳剖面的次生产物,该结果为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物源及原位特征的确认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0.
重庆喀斯特地区土地覆被类型对土壤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Introduction The karst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with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center, extends across Yunnan Provinc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Sichuan Province, Chongqing, western Hunan Province, Hubei Province, and Guangdong Province, cove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