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通过对龙陵-瑞丽断裂与主高黎贡断裂夹持区内构造混杂岩进行地质填图和剖面研究,在原划的三叠纪扎多组中发现沿龙陵-瑞丽断裂带呈透镜状断续分布的中酸性火山岩,并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130.0Ma±1.7Ma,首次证实滇西龙陵-瑞丽断裂带存在早白垩世火山岩。结合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判断该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可能是早白垩世怒江洋闭合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2.
选用面包酵母菌为吸附菌株,研究了菌株吸附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矿液中Cu2+的吸附富集过程,探讨了吸附试验中pH值、温度和初始菌体加入量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酵母菌吸附Cu2+的过程中,菌体细胞上的蛋白质酰胺和多糖等成分更多地参与了吸附Cu2+的过程,Cu2+与菌体表面的有机基团结合形成颗粒物沉淀附着在细胞壁上。菌株动力学吸附分析中发现,实验用各菌株对Cu2+的动力学吸附过程除了受菌株种属的影响外,还应与菌株的细胞壁形貌、菌株本身的生长状况的等因素相关。在pH=4.5、t=30℃、初始菌体加入量8.0 g/L的条件下,吸附反应14 h后酵母菌的最佳铜吸附率可达66.64%,面包酵母菌可以吸附富集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矿液中的Cu2+,可以有效回收低品位黄铜矿中的铜资源。  相似文献   
83.
<正>晚古生代峨眉山大陆地幔柱活动形成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MLIP)(图1a),它从壳幔深部带来了大量成矿元素(张云湘等,1988;Mahoney et al.,1997;王登红等,1998;侯增谦等,1999;Song et al.,2001;Xu et al.,2001;张招崇等,2004;胡瑞忠等,2005),使峨眉山玄武岩具有高铜背景值(平均170×10-6)的特征,并在大火成岩省外带高钛玄武岩中形成了大面积的  相似文献   
84.
针对自然降尘进行的物相、成分分析表明该降尘的物相组成非常复杂,以石英、方解石、钠长石、白云石、云母为主要物相成分。为探讨降尘中矿物在有机酸中的溶解情况,进一步揭示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本文以西宁降尘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柠檬酸为代表有机酸,分别用XRD、FTIR及ICP-AES等方法对柠檬酸处理前后降尘的残余固体及反应上清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尘中方解石在经柠檬酸作用10 min后完全溶解,白云石在16 h内基本溶解完全,根据红外分析结果,Si—O、Al—O结构未发生明显破坏。然而,溶出元素结果显示,Al、Si的溶出量随着溶解时间的增长而缓慢增加,说明柠檬酸对Si—O四面体及Al—O八面体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作用。通过分析降尘中3种难溶矿物在相同条件下的溶解速率可以得出,在整个溶解过程中,钠长石的溶解速率高于绢云母,而石英的溶解速率在不同的溶解时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3种纯矿的溶解速率推断三者的溶解顺序,钠长石明显先于云母溶解,石英的溶解先后顺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降尘及纯矿在柠檬酸中溶解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元素溶出比例及矿物溶出速率可以得出除石英外4种主要矿物的溶解顺序为:方解石,白云石,钠长石,绢云母。  相似文献   
85.
对成都平原8条具有代表性的隐伏断层进行氡气测量,其研究表明其氡气特征除新津断层外其余都表现为多峰异常,成都平原隐伏断层大多为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可能有多个分支断层组成。位于成都平原中西部边缘的隐伏断层活动性强于东部的隐伏断层,表明成都平原隐伏断层活动性受龙门山构造的控制。通过该研究,为监测隐伏断层的地震活动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
陈兴长  陈慧  游勇  柳金峰 《岩土力学》2018,39(9):3229-3236
泥石流拦砂坝底的扬压力会抵消坝体的部分有效荷重,影响其抗倾覆稳定性。为了研究拦砂坝底扬压力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制作了拦砂坝模型和扬压力采集系统,开展了不同沟床坡度和不同坝前堆积条件下的扬压力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扬压力自坝踵至坝趾不断减小,且与渗流距离呈线性关系,当坝前有堆积物时相关系数绝对值达到0.98以上;沟床坡度明显影响坝底扬压力的分布。随着沟床坡度的增加,扬压力不断减小,且对坝踵处扬压力的影响较坝趾处更大;坝底和坝前堆积物的渗透性对扬压力的影响也很显著,它们的渗透性越差,扬压力就越小;坝前堆积物的渗透性还显著影响扬压力的分布规律,渗透性越差,其分布规律性就越强。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泥石流拦砂坝底扬压力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峨眉山玄武岩铜矿与基韦诺超大型铜矿相似,杏仁状玄武岩中的自然铜矿石就是该类型铜矿床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称其为"杏仁体式"自然铜矿床。通过矿石矿物标型特征、矿物组合特征以及固溶体分离结构特征等分析研究,认为川南滇北"杏仁体式"自然铜矿为火山热液矿床,形成于低温还原环境,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作用结束期及间歇期热液阶段,成矿经历过热液蚀变改造。铜矿物生成顺序为:自然铜→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赤铜矿、黑铜矿、孔雀石等。玄武岩中广泛分布的沥青与自然铜同时形成,并为自然铜及铜的硫化物的形成提供了强还原环境。沥青形成温度和斑铜矿-辉铜矿的固溶体分解温度将自然铜形成温度区间限定为290~225℃。  相似文献   
88.
2017年发生里氏7.0级地震,九寨沟景区位于此次地震的核心区域,受损严重。对景区现场踏勘和珍珠滩、镜海、诺日朗和火花海4处地表水主要离子的取样分析,初步得出景观受损情况及水化学变化:地震对部分景观造成破坏,钙华坝体开裂及崩塌,火花海最为严重;震后地表水水化学主要受Ca2+和HCO3-的影响,地震和降雨加速了矿物溶解,导致Ca2+和HCO3-浓度高于往年;受钙华沉积的影响,Ca2+和HCO3-浓度随海拔降低而降低,受降水量减少的影响,Ca2+和HCO3-浓度随时间下降,2018年3月份HCO3-浓度上升,与光合作用、CO2溶解量及水温等因素相关;震后4处景观地表水SIC值>0,利于钙华沉积。水化学结果说明此次地震增加了水体Ca2+和HCO3-浓度,如及时实施人工干预,受损景观可以实现恢复。   相似文献   
89.
结合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城区色曲河左岸城区不稳定斜坡治理的具体工程实例,通过野外地质勘查,查明了该地区斜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进行了边坡变形机理和破坏模式特征研究,以及斜坡稳定性评价分析。并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德格县城区色曲河左岸城区不稳定斜坡的治理方案,此方案为相关部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决策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90.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垂直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青  石敏球  郭亚琳  张宇 《地理学报》2013,68(11):1559-1567
以岷江上游山区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的方法,利用遥感资料和GIS技术,提取岷江上游山区空间信息,定量研究山区聚落生态位影响尺度、人口密度及民族类型带谱垂直分异特征,并建立民族聚落生态位类型图谱。研究表明:聚落生态位地理半径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其数值介于300~600 m;相反,聚落生态位人口密度却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其数值介于200~630 人/km2;聚落生态位地理半径和人口密度的垂直分异特征,是山区居民长期适应山地环境的结果,与民族类型及其生计方式密切相关。在流域尺度上,岷江上游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条民族廊道,聚落生态位民族类型空间格局具有典型的带谱特征:藏族和回族聚落生态位均处于河流干支流的上部,羌族聚落生态位对应于干旱河谷和V型河谷上部的低半山缓坡地带,汉族聚落生态位位于岷江上游入口处的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