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8篇
  免费   1157篇
  国内免费   312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6236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356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理塘混杂岩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新龙县-理塘县一带,其内部保存有完整的混杂岩系,包括蛇绿岩残片、洋岛残块、洋内弧残块、复理石建造、裂谷残片、高压变质岩等,是恢复和反演甘孜-理塘洋盆演化的理想地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理塘混杂岩的物质组成、构造环境及形成时代,进一步约束了甘孜-理塘洋盆的时空、性质以及演化历程。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甘孜-理塘混杂岩带内蛇绿岩年龄为(346±17)Ma、(286.2±5.1)Ma、(219.5±2.2)Ma、(216.1±2.3)Ma,洋岛年龄为(271±10)Ma、(245.1±1.5)Ma、(211.8±1.8)Ma,在侏罗纪瑞环山组粉砂岩夹层中测得碎屑锆石最新年龄为(196±3)Ma,结合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鉴定结果,分析认为理塘混杂岩最早的年龄记录可追溯至中泥盆世,最晚可延至早白垩世,是甘孜-理塘洋盆中泥盆世-早白垩世连续演化的记录。综合以上研究成果,笔者还大致建立了甘孜-理塘洋盆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演化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82.
为确定东昆仑祁漫塔格乌兰乌珠尔地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对该岩石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457.5±2.3 Ma,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98~1.02,属准铝质岩石,Na2O/K2O比值为0.440~0.625,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二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422.5±1.6 Ma,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3~1.05,属弱过铝质岩石.二者均具有高硅(SiO2介于68.93%~74.72%)、高碱(全碱ALK介于6.83%~9.40%)、低磷(P2O5小于0.12%)等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δEu值为0.29~0.70,显示Eu中度负异常.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样品的εHf(t)值为-2.2~+1.4,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 320~1 546 Ma.结合岩石成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认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457.5±2.3 Ma)为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导致的局部拉张环境.二长花岗岩(422.5±1.6 Ma)岩浆来源于中元古代新增生的下部地壳熔融产物,形成于碰撞拼贴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3.
为加深对西藏泽当地区新特提斯洋演化的认识,对西藏泽当蛇绿混杂岩带内的共国日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及年代学等研究,研究显示:共国日二长花岗岩岩体规模小、岩性稳定,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90.40±0.68)Ma,属晚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具高硅、富铝、富钾、低钛和准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表现为相对富集Rb、K、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显著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87Sr/86Sr)i=0.705 708~0.706 284,(143Nd/144Nd)i=0.512 689~0.512 716,εNd(t)=2.00~2.51。以上特征表明,位于泽当蛇绿混杂岩带内的共国日二长花岗岩属于I型花岗岩,由正常岛弧岩浆形成,应为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形成的岛弧环境下俯冲带上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不属于泽当蛇绿岩的组成部分,表明在90 Ma前泽当洋内弧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84.
吴龙  柳长峰  刘文灿  张宏远 《现代地质》2021,35(5):1178-1193
三叠系沉积物广泛覆盖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中松潘—甘孜地区三叠系的沉积物得到了较系统的研究,但是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三叠系盆地的研究却较为缺乏。为了丰富相关研究和揭示区域构造演化的特点,通过古水流方向统计、砂岩中碎屑矿物统计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祁连山三叠纪盆地物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三叠系盆地的古流向主要有南东向、正南向、南西向,物源来自岩浆弧和大规模褶皱造山作用的混合区。祁连山三叠系砂岩中的碎屑锆石的年龄谱主要峰值集中在250~290 Ma、360~460 Ma、1 600~2 000 Ma和2 200~2 600 Ma这4个年龄段。通过对比分析华北板块、华南板块中和秦祁昆中央造山带中岩浆锆石年龄谱特征可知:1 600~2 000 Ma和2 200~2 60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华北板块,360~46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北祁连造山带,250~29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东昆仑的火山岛弧。此外,600~1 000 Ma年龄段锆石很少,这些锆石来自扬子板块,表明在三叠纪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发生碰撞形成了秦岭造山带,阻断了来自扬子克拉通的物源。  相似文献   
85.
苏门答腊地处特提斯构造域与印度洋岛弧系统之内,区内广泛发育中-新生代火成岩.这些火成岩对特提斯构造带的延伸及界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于苏门答腊岛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选取苏门答腊岛中部Panti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研究表明,Panti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55.5±0.3 Ma.该套花岗岩具有高SiO2(76.61%~78.37%)和高碱(Na2O+K2O=7.47%~8.21%)的特征,其分异指数(DI)为95~96,A/CNK为1.08~1.12,为高分异S型花岗岩.稀土配分模式图及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其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04~0.05),并亏损Nb、Ta、Sr、P和Ti的特征.且该套花岗岩还具有高Rb/Sr和低CaO/Na2O值,同时显示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9.1~-2.6)和较老的Hf二阶模式年龄(tDM2=1.29~1.70 Ga),这些特征均指示该套花岗岩来源于古老的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对比缅甸-滇西-藏南一带同时期的岩浆事件,我们认为Panti早始新世高分异S型花岗岩可与滇西腾梁和东盈江同时期花岗岩进行对比,指示了新特提斯构造岩浆带南延至苏门答腊中部.  相似文献   
86.
辽东地区胶-辽-吉造山带发育大量的变基性岩墙/床,这些岩墙/床对研究造山带古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辽东地区辽河群中的变基性岩床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有助于深入认识胶-辽-吉造山带古元古代地质演化过程.辽东地区变基性岩床顺层侵入于辽河群大石桥组大理岩中,发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岩石类型以斜长角闪岩和石榴斜长角闪岩为主,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其他矿物有石榴子石、石英、黑云母、磁铁矿和黄铁矿等.变基性岩床样品的锆石具特征的环带结构和较低的Th/U值(0.01~0.34),指示锆石为变质成因,4个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1854±11 Ma、1846±12 Ma、1847±9 Ma和1848±7 Ma)表明基性岩床发生变质作用的时间为~1.85 Ga,与华北克拉通最终碰撞拼合的时间一致.根据基性岩床与胶-辽-吉造山带其他地区~2.1 Ga的基性岩具有相似的野外产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侵位时代可能为~2.1 Ga.基性岩床样品的SiO2含量为47.07%~52.18%,K2O+Na2O含量为1.78%~4.70%,MgO含量为3.92%~8.59%,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大部分样品的稀土总量较低(47.3×10-6~109.5×10-6),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La),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没有明显的亏损且未发生分馏作用.所有样品的Al2O3、CaO和Fe2O3T含量在主量元素相关性图解上分布规律且与MgO含量呈较好的相关性,Nb/La值(0.52~0.73)随SiO2和MgO含量的变化较小,表明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受地壳混染的程度较低,似"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是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区遭受古俯冲组分改造的结果.结合已有的辽河群变质火山-沉积岩、辽吉花岗岩和基性岩的研究成果,胶-辽-吉造山带在~2.1 Ga处于陆内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87.
88.
喻晓  吕新彪  曹华文 《矿物岩石》2021,41(3):95-108
喜马拉雅中—新生代地层沉积于印度被动大陆边缘,三叠系沉积物物源分析是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古地理研究的重要载体.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上三叠统涅如组碎屑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背景具有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采集隆子县斗玉乡晚三叠世粉砂质板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涅如组碎屑锆石年龄具有两个明显的峰值:206~224Ma(峰值213 Ma)和462~567Ma(峰值512 Ma),表明涅如组沉积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涅如组w(SiO2)含量较低(平均值为57.7%),w(Al2O3)值较高(17.2%),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稀土/重稀土元素平均值为8.1.高场强元素中Nb,Ta,Ti亏损,Zr,Hf,Th,U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中Ba,Sr亏损,Rb和K富集.综合分析认为源区岩石以酸性岩浆岩为主.本次研究认为上三叠统涅如组浊流相沉积形成于裂谷环境,代表新特提斯洋的打开;标志着拉萨板块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并开始向北漂移.  相似文献   
89.
辽东石庙沟地区位于华北陆块东部的辽吉造山/活动带上,该带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记录了多期岩浆-构造-变质事件。石庙沟岩体为花岗斑岩,富SiO2、Na2O和K2O,贫CaO、MgO及Al2O3,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Ta、P),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U),A/CNK值大于1,REE配分曲线呈"海鸥"式分布,以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为特征,高Ga/Al值,与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一致。花岗斑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123.0±1.6)Ma,为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Hft)值均为负值,介于-15.72~-12.85之间,平均值为-14.1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在2 164~1 989 Ma之间,平均为2 067 Ma,反映源岩以大陆壳成分为主。结合花岗斑岩高SiO2,低Mg、Co、Cr、Ni,且富集LREE和LILE,亏损HFSE等特征,表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岩浆应为大陆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早白垩世花岗斑岩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弧花岗岩。研究区早白垩世花岗斑岩的形成主要受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形成环境受板块俯冲造山后伸展作用和下地壳拆沉作用的联合制约,是辽东地区岩石圈减薄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0.
罗立源  李双应 《古地理学报》2021,23(5):999-1009
安徽宿松志留系—泥盆系分布于下扬子地层区西部,大别造山带东南缘,郯庐断裂带南端东侧。为了获得宿松地区志留系—泥盆系的物源信息,对出露于宿松地区的坟头组、茅山组及五通组细砂岩及粉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样品均获得了约970 Ma、820 Ma的主要峰值年龄和约450 Ma的次要峰值年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岩石。根据花岗岩中锆石的判别图,研究层段碎屑锆石大多属于I型和S型花岗岩锆石,而江南造山带内新元古代及华南地区加里东期的花岗质岩石大多为I型和S型。通过与华南碎屑锆石年龄谱的对比,认为研究地层物源主要来自华南板块内部。根据锆石结晶年龄与沉积年龄差异模式图,判别出安徽宿松志留系—泥盆系形成于碰撞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