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苏门答腊地处特提斯构造域与印度洋岛弧系统之内,区内广泛发育中-新生代火成岩.这些火成岩对特提斯构造带的延伸及界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于苏门答腊岛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选取苏门答腊岛中部Panti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研究表明,Panti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55.5±0.3 Ma.该套花岗岩具有高SiO2(76.61%~78.37%)和高碱(Na2O+K2O=7.47%~8.21%)的特征,其分异指数(DI)为95~96,A/CNK为1.08~1.12,为高分异S型花岗岩.稀土配分模式图及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其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04~0.05),并亏损Nb、Ta、Sr、P和Ti的特征.且该套花岗岩还具有高Rb/Sr和低CaO/Na2O值,同时显示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9.1~-2.6)和较老的Hf二阶模式年龄(tDM2=1.29~1.70 Ga),这些特征均指示该套花岗岩来源于古老的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对比缅甸-滇西-藏南一带同时期的岩浆事件,我们认为Panti早始新世高分异S型花岗岩可与滇西腾梁和东盈江同时期花岗岩进行对比,指示了新特提斯构造岩浆带南延至苏门答腊中部.  相似文献   
2.
苏门答腊岛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沿该岛分布了大量不同时代和成因的花岗岩,但这些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延伸以及对比均未能得到很好的界定,也限制了对东南亚主要岩浆岩带延伸及其构造背景的理解.对西苏门答腊实武牙地区新识别出的花岗岩体开展了精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3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成因,其岩浆年龄分别为215.1±2.4 Ma(MSWD=0.14)、206.1±5 Ma(MSWD=0.22)、214.3±5 Ma(MSWD=0.11),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西苏门答腊存在晚三叠世的岩浆作用.对比东南亚花岗岩省内同期侵入岩认为,西苏门答腊实武牙地区的晚三叠世花岗岩可与东南亚西部花岗岩省进行对比和联系,该套晚三叠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中特提斯洋初始俯冲的弧后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3.
昆嵩地体位于印支陆块的核部,记录了大量的印支期岩浆作用和构造热事件,是了解古特提斯洋演化及印支与华南陆块碰撞拼合过程的关键区域,但目前对该期岩浆事件的成因及其与北部长山带的关系未能得到有效厘定.对昆嵩地体绥安(■ Tuy An)和胶寮(Chu Loan)地区的Van Canh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以限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岩样品的结晶年龄为244~239 Ma.该套样品包括了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它们的A/CNK值为1.03~1.21,为S型花岗岩.花岗岩均显示明显的Rb、Th和U富集,以及Nb、Sr、Zr和Ti的亏损,并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24~0.56).锆石具有富集的原位Hf同位素组成(εHf(t)=-11.2~-0.7)以及古-中元古代的Hf二阶模式年龄(TDM2=1.98~1.31 Ga).研究表明该套中三叠世花岗岩是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变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伴有少量变火成岩...  相似文献   
4.
徐畅  王岳军  钱鑫  张玉芝  余小清 《地球科学》2020,45(6):2077-2090
苏门答腊岛位于巽他大陆西南缘,被中苏门答腊构造带分隔为东、西苏门答腊两地体.其中东苏门答腊地体的基底年龄和构造归属均未得到很好地约束.在东苏门答腊北部Takengon地区新识别出的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原位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结果表明该套花岗片麻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2 ±5 Ma(MSWD=1.03),代表其结晶年龄.锆石的εHf(t)介于-1.3至-7.8之间.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富SiO2(69.97%~74.30%)和Al2O3(13.90%~15.93%),相对贫TiO2(0.48%~0.61%)、MgO(0.54%~0.93%)和CaO(0.11%~0.25%).样品具高的A/CNK值(2.58~3.06)和CIPW刚玉体积百分含量(10.0%~11.4%),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富集LILE(Rb、Th、U),亏损HFSE(Nb、Ta、Ti).地球化学研究表明Takengon花岗片麻岩是变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该套花岗片麻岩的发现证实了在东苏门答腊地块发育有前志留世基底岩石,其形成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长山构造带(简称长山带,Truong Son)是印支陆块北部最大的构造岩浆岩带,保存了大量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岩浆记录,并被认为与马江古特提斯分支洋/弧后盆地的演化及随后的印支与华南陆块的拼合有关。本文系统综合了该带二叠纪-三叠纪的长英质火成岩数据并分析其岩石成因,阐明马江古特提斯分支洋/弧后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早二叠世花岗质岩石来自新底侵的基性岩源区,而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的花岗质岩石和流纹岩的源区为古-中元古代变火成岩和变杂砂岩组成的混合源区。二叠纪长英质火成岩形成于马江分支洋/弧后盆地向印支陆块的俯冲过程。三叠纪具负εHf(t)和εNd(t)值的花岗质岩石来自古-中元古代变火成岩和变沉积岩的混合源区,而具正εHf(t)值的晚三叠世花岗质岩石来自新生基性地壳并有一定变杂砂岩组分的加入。这些数据表明在三叠纪初期(~250 Ma),马江古特提斯分支洋/弧后盆地已经闭合,随后华南与印支陆块发生碰撞。在中-晚三叠世,长山带进入到碰撞后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