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437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48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881.
海南宝石级红锆石的组成及某些谱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中,采用电子探针、中子活化、红外和顺磁共振等手段,系统测定了海南砂矿中的宝石级红锆石。得出结论,宝石级红锆石纯度很高,是典型的晶质而并非变生晶体。 红锆石的红、红褐色,是由于480—500nm范围的色心吸收引起。该色心的形成与红锆石中的U、Th和REE含量有关。Fe~(3+)造成红锆石的黄色。室温下测出的7条ESR精细结构谱线属于Gd~(3+)的。而同时得出的超精细结构谱线由空穴心造成。  相似文献   
882.
Large areas of relatively level idle uplands which seem to be very suitablefor cultivation are found in the Leichow Peninsula (雷州半岛)~2.Many areunder the impression that these lands will permit an enormous expansion of cropproducing areas in Kwangtung province.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相似文献   
883.
渤海湾西部海域波浪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84.
885.
莱州湾西南部的物理自净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86.
887.
海湾扇贝南移后繁殖的变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敏  何进金 《台湾海峡》1994,13(2):118-124,T001
本文根据海湾扇贝的肥满度,肉柱百分数,性腺指数及消化腺指数等指标的周年变化,并结合性腺的组织切片确定其繁殖期。结果表明,海湾扇贝南移后的繁殖期是从每年的10月下旬开始的,直到翌年5月下旬,其中4月的繁殖盛期,繁殖期间,扇贝的性腺分批成熟,分批排放,并有消退与恢复的现象,同时,海湾扇贝引进中国北方海区并南移福建后,其繁殖规律与原产地(美国大西洋沿岸)的繁殖期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888.
几种海洋生物体内硒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几种海洋生物体内的硒含量。本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30pg,变异系数低于5.9%,回收率94%-99%。测定发现;褐藻含硒量比红藻和绿藻低,紫贻贝和海湾扇贝的外套膜中硒含量远远高于肌肉组织。  相似文献   
889.
本文研究的沙蚕科Nereidae标本是1958-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成的考察队在海南岛采到的,共计29种(其中包括一些变种,种和变种的总数为37)。除光突齿沙蚕Leonnates persica Wesenberg-Lund 外其余均采自潮间带。 海南岛潮间带沙蚕科与太平洋西北部其他地区潮间带沙蚕科进行比较时,首先看到的是从北向南种数显著增加。北千岛群岛潮间带发现3种沙蚕(1961),南千岛群岛7种(1961),黄海15种(赫列勃维奇、吴宝铃, 1962) ,海南岛潮间带有28种。 海南岛潮间带沙蚕科与千岛群岛所有区之间完全没有共有种,与黄海的共有种数为6,这6种在黄海仅发现在潮间带,它们是Paraleonnates uschakovi, Nereis oxypoda,N.erythraensis,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P. cultifera 和P. nuntia,这或许是黄海动物区系的热带特征在潮间带比其他带表现的特别显著的例证。 海南岛潮间带沙蚕科大约有一半种属印度西太平洋型,约有1/3是热带和亚热带的广布种。因此海南岛潮间带沙蚕区系根据种的组成应属印度西太平洋区。  相似文献   
890.
分析了大亚湾湾口测点W1和湾内测点W2的台风波浪资料,并与海口新海湾内测点B的波能消衰情况进行对比,说明不同地理位置海湾内的台风波浪分布特性之差异,结果表明,W1及W2两处台风波浪的平均波高H和平均周期T的比值分别为0.54和0.75,而最大比值分别为0.67和1.01;同时,不同地理位置海湾内的台风波浪也各有不同的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