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326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陕西富平地区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等深流沉积。以实测剖面、岩石光面、薄片资料以及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赵老峪组等深积岩类型、层序以及等深流沉积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 (1)赵老峪组发育灰泥等深积岩和粉屑等深积岩2种类型,识别出由单一的灰泥等深积岩以及灰泥等深积岩与粉屑等深积岩组成的2种等深积岩层序;(2)等深流水团温度越低,盐度越高,则等深流强度越大;(3)等深流水团水温由高变低、再变高,盐度由低变高、再变低,可能造成了等深积岩层序由细变粗、再变细;(4)古水深变大、古气候变干热、古盐度变低有利于等深流和等深流沉积的发育。  相似文献   
92.
白石泉铜镍矿床位于中天山地块北缘,沙泉子深大断裂南侧。矿体产于同源同期侵入的中基性—超基性岩体内,其含矿岩石为单辉橄榄岩和斜长橄辉岩。铜镍矿化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锆石SHRIMP微区原位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285±10Ma、辉长闪长岩年龄为284±9Ma和辉长岩年龄为284±8Ma。三者在测定误差范围内十分一致,表明该含矿杂岩体的侵位及矿化作用均发生于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初,成岩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为造山期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3.
溪洛渡电站软弱夹层剪切强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体的力学强度参数,特别是软弱夹层剪切强度参数c、f的优化选取进行分析对比,对大型和特大型水电工程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多种力学参数选取方法讨论了溪洛渡水电站软弱夹层剪切强度参数c、f的取值问题,使剪切强度的选取有了更大的可比性,提高了c、f值的选取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4.
对湖南雪花顶岩体花岗岩和包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包体为弱过铝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石英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岩石,寄主岩石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者具有比较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微量元素上,均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相容元素场Cr、Ni和高场强元素Nb、Ta、P等,具明显的Nb、P、Ti、Ba、Sr负异常;在稀土元素上,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呈较强的分馏并具有中等的Eu负异常;包体的εSr(t)、εNd(t)值变化在207.0~247.7、-5.8~-7.8之间,寄主岩石的εSr(t)、εNd(t)值变化在214.9~236.6、-7.9~-8.6之间,均具有地壳的典型组成。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岩石形貌学、矿物学研究,本文认为雪花顶岩体中包体为寄主岩石源区的花岗质岩浆的残留体。再综合区域加里东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认为雪花顶花岗岩为挤压向伸展松弛转换环境下早元古代晚期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诱导因素可能为加里东早期沿赣东北、湘南、粤西一线发生的地幔物质底侵事件。部分熔融过程中没有新生地幔物质的加入。源区物质主要以长石质陆源沉积物为主,含有较多的中-基性岛弧成分;其成熟度可能较低,推测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95.
南岭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可分为壳源重熔及其分异型(C 型)、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H 型)和铝质A 型花岗岩三大类。 原生锡矿(包括云英岩型、变花岗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斑岩型六个主要类型)与H 型和铝质A 型花岗岩关系密切。本区矿床(点)主要沿古板块结合带、大型隆起区与坳陷区结合部、深大断裂(带)等三个部位分布, 具体分布在一带(NE 向锡田-骑田岭-九嶷山-花山、姑婆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和六区(康家湾-大义山锡多金属成矿 集中区、都庞岭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粤北赣南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湘东赣西锡钨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丹池锡铅锌多金 属成矿集中区、九万大山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南岭地区从晋宁期到燕山晚期均有与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点)形成,其 中,燕山期150~160 Ma 为南岭成岩成矿高峰期。提出南岭成矿带作为找矿重点的11 个找矿远景区,具体找矿工作应围绕以 下几个方向展开:(1)老矿山的深部及外围找矿;(2)深入岩基找矿;(3)隐伏花岗岩分布区找矿;(4)区域性不同方向 构造带交汇地带找矿;(5)寒武系与泥盆系不整合面附近有望找到破碎带蚀变岩型(底砾岩型)钨锡矿;(6)远离花岗岩 岩体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锡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本构破坏准则的探讨,选取Mohr-Coulomb等面积圆屈服理论作为模型的破坏准则,将岩体的c、(φ)值进行修正,使其更适合于软土地区浅埋偏压的小净距隧道,进而建立有限元三维弹塑性数值模型,对米家寨隧道空间效应进行模拟,研究软土体中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并对其双线隧道开挖面的合理间距作出分析.以米家寨隧道为例,开挖面对纵向20 m以内围岩具有一定的空间约束作用、30 m以内围岩具显著的空间约束作用且塑性应变较大,左右线隧道开挖面纵向合理间距应控制在30 m左右,通过Matlab计算机编程和再进行工地现场的监测,分析数据证实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为实际的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高盐分海洋沉积物样品洗盐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不同沉积类型海洋沉积物通过3步洗盐法和连续洗盐法进行探索实验。结果表明,3步洗盐法不适用于海洋沉积物洗盐,原因在于第2步洗盐时上清液出现水溶胶,而胶体中元素在总沉积物中占一定比例。若弃去胶体,势必会对后续测定工作产生负误差。分析3步洗盐上清液中Na的质量分数,表明一步洗盐便可达到洗盐要求,且最佳浸泡洗盐时间为30h。  相似文献   
98.
1980-2010 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空间耦合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依天  郑度  张雪芹  刘羽 《地理学报》2013,68(6):813-824
在气候变暖、西部大开发及2009 年以来实施的19 省市对口援疆建设背景下,和田绿洲面临着全方位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水土资源需求的巨大挑战。为此,基于研究区3 期18 景TM/ETM+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从空间耦合角度分析了和田绿洲1980-2010 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表明:① 1980-2010 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显著。耕地、城乡工矿居民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2.32%、142.23%,灌丛与荒漠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3.12%、18.82%。新增耕地主要源于草地、未利用地开垦及毁林开荒。绿洲耕地向西北方向逆盛行风向扩张,其质心年平均偏移16.5 m。② 中游绿洲区与下游荒漠区的绿洲面积、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信息熵与均衡度等分别呈现上升与下降相反趋势。这种以耗水量为纽带的空间耦合源于中游耕地扩张导致的下游径流量逐年减少而造成的下游土地退化。③ 耕地扩张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水平的同时,林地与草地遭受破坏,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上升,过渡带植被受损严重,系统不稳定性增强,威胁到和田绿洲稳定,进而危及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安全。故建议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缩减高耗水量作物种植面积,严禁以各种名义的开荒;制定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分配法案,立法保障关于地表水分配、增加生态用水等规定严格实施,同时严禁地下水过量开采。  相似文献   
99.
以往将位于湘南、桂东北的都庞岭花岗岩基分为西体、中体和东体三部分。野外观察和岩相学研究表明,都庞岭中体和东体主要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斑状结构,部分钾长石斑晶呈椭球状至球状,具斜长石环边,构成环斑结构。采用锆石SHRIMP U-Pb法获得都庞岭中体和东体中环斑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26.6±6.9 Ma和209.7±3.1 Ma,均属于晚三叠世,相当于印支晚期。都庞岭环斑花岗岩富硅、碱,贫钛、磷、镁和钙,其Rb、Cs、Th、U、REE、Pb、Y含量和Rb/Sr、Rb/Ba比值较高,而Sr、Ba含量和Zr/Hf比值(8.16~25.01)较低,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2~0.13),10000×Ga/Al比值(2.64~4.38,平均3.15)高,显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南印支早期S型花岗岩相比,都庞岭环斑花岗岩的εNd(t)值(-8.0~-8.3)明显偏高(前者低于-10),而tDM2值(1624~1645 Ma)则明显偏低(前者1800 Ma),表明它们可能直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但成岩过程中有地幔物质的参与。都庞岭环斑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时代的确定,揭示了晚三叠世华南东部处于大陆裂解或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结合华南东部沉积/岩石大地构造分析,认为华南早中生代构造体制的转换发生在中、晚三叠世,而非前人所认为的发生在中、晚侏罗世;同时,环斑花岗岩的出现,指示了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来临,晚三叠世是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0.
2009年3月14—19日济南市发生严重CO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78例,中毒患者绝大部分出现在15日夜间至16日早晨,具有暴发性特征。对中毒事件发生期间的天气形势、气团性质和气象要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CO中毒事件发生在一次冷空气过后天气异常转暖的过程中;气团干暖、中低层大气层结稳定;气温呈明显大幅持续升温,气压呈现大幅持续下降等特征;弱风速时段与中毒人数的激增时段相吻合。分析影响此次事件的不良气象条件主要有:500 hPa暖脊的东移发展,引导我国西北地区干燥暖气团东移控制济南地区,造成本地的气温、气压剧烈变化,导致空气密度显著降低,使济南较长时间处在低密度气团中,严重影响室内的自然通风和烟囱的抽吸效应,造成室内CO积聚引发中毒事件;夜间在弱风速与低密度气团对室内通风、烟囱抽吸效应产生的双重负面作用,是引发中毒人数激增的主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