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对地表风蚀作用影响的风洞实验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种类型生物结皮的风洞实验表明, 其对地表风蚀影响甚大, 且随结皮类型及其破损度不同而呈明显的变化. 在25~30 m·s-1的风速下, 未经扰动的4类生物结皮均未发现沙粒起动和地表风蚀现象. 相同破损率条件下, 起动风速以苔藓结皮最大、 地衣结皮次之、 藻结皮和藻类地衣结皮最小. 裸沙面在8.42 m·s-1的起沙风作用下, 风蚀强度为0.09 g·m-2·s-1, 25 m*s-1时为1214.82 g·m-2·s-1. 在同等风速吹蚀下, 4类结皮的风蚀率最大不超过裸沙面的8.95%. 随着破损率的增大和风速的加强, 风蚀强度显著增大. 在数量级和变化趋势上以苔藓和地衣结皮相似, 变化于0~23.67 g·m-2·s-1之间; 藻结皮和藻类地衣结皮相近, 变化于0~69.00 g·m-2·min-1之间. 根据该沙漠的风能环境分析和风洞实验结果, 为了不致产生风蚀, 人类放牧等经济活动应以不造成30%以上的地表结皮破损为宜, 特别是在春夏两季的强风盛行期更要谨慎处之.  相似文献   
9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也是中国境内受西风环流影响最明显的沙漠之一.本文简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地貌的研究历史,综述区域风况和输沙势特征、主要沙丘类型分布格局、风沙物质来源、沙丘粒度特征、沙漠环境演变和纵向沙垄发育模式以及现代沙丘动态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3.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研究区,以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1B)数据为例,辅以MODIS光谱响应函数(SRF)和全波段光谱仪(ASD)准同步采集的雪面反射光谱,运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实现了稀疏植被区积雪遥感信息提取.结果表明:①利用SRF对雪面反射光谱进行端元光谱到像元光谱的转换,生成对应于MODIS1-7波段的离散光谱,将其与用最小噪声分离(MNF)变换和像元纯度指数(PPI)法获得的MODIS影像端元光谱进行对比,发现MODIS1波段光谱值远大于转换光谱值,MODIS2-7波段光谱值与转换光谱值接近;②MODIS2-7波段影像端元光谱值适用于LSMM估算稀疏植被区积雪分量,积雪分量估算值与归一化差分积雪指数(NDSI)拟合结果显示,剔除MODIS1波段后估算的积雪分量与NDSI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表明所提取的积雪分量可以作为估算积雪的典型指数.  相似文献   
94.
 于2000—2009年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防护体系内的生境变化与自然定居植物进行了系统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草方格及人工植被相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可以有效固定重大工程扰动地表。防护体系建成初期,土壤水分条件好于原始地表,为人工林的生长和植物自然定居创造了良好条件。防护体系建成10 a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有效改善,普遍形成了地衣结皮,但土壤水分出现了减少的趋势。在未经扰动的原始地表,总计有植物48种,其中短命植物30种。防护体系建成初期自然定居植物仅有8种,10 a后多达33种,其中短命植物达到21种。定居植物多度由初期的1.4株·m-2增加到10 a后的14株·m-2,其中短命植物占到自然定居植物总株数的85%,很少观测到自然定居的乔灌木。自然定居植物呈明显的差异性分布,与风向对种源的影响密切相关。随着草本植物的进入、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土壤水分的减少,人工植被的稳定性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5.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短命植物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涛  田长彦  孙羽  冯固 《干旱区地理》2006,29(5):675-681
采用野外定点取样和室内萌发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短命植物在沙丘不同部位的空间分布、萌发状况、密度、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种子库生物多样性与地上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短命植物种子主要集中分布于地表0~5 cm土壤中,5 cm以下土壤中极少存在有活力的种子;沙丘间及沙丘不同部位的种子库密度大小不同,密度自坡底随高度增加逐渐减少,坡底、坡中部及坡顶部密度分别为124粒/m2、91粒/m2、66粒/m2。迎风坡种子库密度比背风坡面少,迎风坡种子库平均密度为81粒/m2,而背风坡种子库平均密度为100粒/m2;短命植物种子在4月上旬达到萌发高峰,沙丘不同部位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存在较高的相似性,此外短命植物在沙丘不同部位的分布存在较高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6.
莫索湾南缘沙漠植物群落多样性抽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2005年9月中下旬,在莫索湾南缘沙漠设置的200m×40m样带内共观测到植物物种22个,其中草本物种占77.3%。通过种一面积方程拟合和临界抽样面积的求解发现要达到抽取群落60%以上物种,临界样方面积至少在518.33m~2以上,而草本物种在735.49m~2以上。样方间相似性指数分析发现样方布样经历的生境异质性越高,物种替代性增加,相似性降低,抽样效率提高。研究发现沿垂直于沙丘走向的方向布样,以4m×4m为基本样方,抽样272m~2即达到60%群落物种,远低于临界抽样面积的求解结果,表明基本样方大小和设置方向对抽样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沙漠物种偶见种多,频度和密度较低,并且分布的环境特异性强,认为对沙漠植物群落观测,样线法、巢式样方法以及对草本观测的梅花样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建议对草本和灌木物种多样性观测,在确定合理的布样方向基础上,以4m×4m为基本样方。提出对沙漠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构和功能有全面了解,必须将局部抽样与区域抽样结合,增加抽样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97.
2006年7月初,我避开了喧嚣的城市和酷暑的袭扰,又一次前往阿勒泰地区,准备航空拍摄福海辖区。从乌鲁木齐出发,沿着准噶尔盆地西缘的217国道向北行驶,途经和布克赛尔伊克乌图布拉格牧场,便转入318省道径直向福海县方向驶去。转眼间,公路两侧,绿草如茵,这和几小时前的砾漠地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此时,空气中也散发着植被特有的芳香,同时,也享受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缘尽头乌伦古湖温暖湿润气候带来的凉爽。  相似文献   
98.
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纵向沙垄上,按5 m×5 m的网格采集浅层风沙土组合样品184件,调查植被样方100个,并测试了风沙土质地、pH、盐分、含水量、全N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状。研究发现:受沙垄地貌和植被格局的影响,风沙土性状具有中等到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依赖范围(变程)介于21.3~74.8m,大致对应着单一沙垄宽度或垄间地-沙垄-垄间地的地貌单元宽度。利用地统计分析求得不同取样尺度上的分维D。风沙土质地(粒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和盐分(电导率)及养分(有机质和全N含量)在0~40m的取样间隔下,D较大,空间变异程度基本处于中高水平;在90~150m的取样间隔下,D骤减,空间异质性大大增强。风沙土含水量的空间变异强度曲线为几段式形态,并且分维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9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与半固定沙丘成因初探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处于干旱荒漠区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降水、冬季的积雪、悬湿砂层、丘间地和背风坡的植被、沙丘表层微弱的分化、砂物质粒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由于沙丘的稳定性差 ,人类活动过程中应加强对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0.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应用探地雷达(GPR)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部植被线形沙丘内部构造进行探测,获取了沙丘内部构造的雷达相图像信息,结合区域自然地理和沙丘形态特征分析,初步探讨植被线形沙丘内部构造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1)GPR探测揭示了沙丘地表以下3—5 m深度的浅层构造信息,可识别沙丘中上部和丘顶部位的高倾角、上凸形和楔状交错层理、沙丘中下部和丘间地的低倾角-近水平层理构造,反映了沙丘上部风沙蚀积活动较强烈,而两翼中下部和丘间地以风沙加积为主。(2)从沙漠边缘到沙漠中心,植被线形沙丘浅层沉积构造组合由两坡不对称分布向对称分布变化,沙丘横剖面形态亦由两坡不对称向对称形态同步变化,但未发现沙丘侧向迁移的沉积构造证据。(3)依据不同规模沙丘内部构造变化序列,可将植被线形沙丘演化划分为灌丛沙丘、风影灌丛沙丘、垄状沙链、植被线形沙丘等4个发育阶段。随着叠置灌丛沙丘不断合并融入,线形沙丘宽度和高度持续增大,沙丘顶部风沙活动性增强,高倾角、上凸形、楔状交错层理增多。(4)在沙丘表层3—5 m以下块状层理以及GPR探测信号衰减、图像分辨率变差的成因,应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验证。此外,系统阐明研究区植被线形沙丘演化过程,尚需补充更多GPR探测资料并开展年代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