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4篇
  免费   1887篇
  国内免费   1385篇
测绘学   910篇
大气科学   605篇
地球物理   3372篇
地质学   5317篇
海洋学   412篇
天文学   261篇
综合类   784篇
自然地理   71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637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506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307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48年   9篇
  1947年   5篇
  1945年   5篇
  1942年   7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山2 3亚段海陆过渡相页岩是未来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心描述、薄片鉴定,结合全岩衍射、特征微量元素测试等手段,划分出硅质页岩相、硅质黏土质页岩相、钙质硅质(或硅质钙质)页岩相、黏土质页岩相4种页岩岩相类型。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指标表明,山2 3亚段继承了太原组沉积晚期地形平缓的陆表海格局,大规模海侵导致本区在山2 3沉积早期快速演化为海湾环境,沉积环境由氧化转为还原,水体盐度接近正常海水,有机质保存有利,形成了该亚段下部富有机质页岩相,其中钙质硅质(或硅质钙质)页岩相是相对优质的富有机质页岩岩相,具有高有机质含量、高脆性矿物含量、低黏土含量的特点,为页岩气开发有利层段。进入山2 3沉积晚期,区内逐渐演化为障壁岛沉积体系,在潟湖、滨岸沼泽环境中发育硅质黏土质页岩相、黏土质页岩相,虽多次受海侵影响,但海水影响程度总体上逐渐减弱,水体盐度呈降低趋势,沉积环境趋于氧化,有机质的保存条件变差,导致有机质含量总体偏低,同时脆性矿物含量偏少,不利于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92.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87-191
近来年,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聚居点选址总体要求是安全、方便、整洁。本着方便当地村民的原则,对于川东北地区有较多煤矿分布地,不可避免在煤矿采空区上面修建构筑物,然而当地政府管理人员及村民,对构筑物建在采空区之上心存疑虑。那如何评价采空区上覆建筑物安全性,本次参照《南江县红岩乡红寨村新农村集居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行阐述,为评价采空区上覆建筑物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缘断层是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与喜马拉雅地层区分区断层,大致呈东西向延伸。在西藏江孜县地区断层上盘为三叠系朗杰学群复理石沉积,表现为北东向褶皱和北东向逆冲断层组合;断层下盘为中生代地层褶皱冲带,以东西褶皱构造为主。断层带在江孜县白沙帕夏村以西出露宽约150m,划分出9个结构带,表现为强弱不等的韧脆性变形特征,断层面呈高角度"铲"式逆冲断层,断层倾向北西,走向北东东,断层性质为逆断层;断层微观运动方式以粘滑,断层最新的活动年龄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94.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和我国陆地三级阶梯中的一、二级阶梯之间,由于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所形成的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等自然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按2017年底发布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类方案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四川省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特色与亮点,为此,在充分研究国标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规范以及全省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特色,依据资源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主要分类原则将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划分为8亚类34基本类型,其中前者4亚类21基本类型、后者4亚类13基本类型,与国标相比,取消了四川没有的海面1个亚类及其相应的3个基本类型以及不便于识别的垂直自然带1个基本类型,划分的基本类型与国标一致的有16个、修改完善的有7个、新增加的有11个。对四川景观资源分类方案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95.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涵盖了前身的东特提斯地质构造演化、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和高原隆升对气候环境演变的制约,它不仅包含有关全球构造的空间格局、运动状态的历史记录,而且也留下了青藏特提斯洋陆转换、盆山转换构造体制的时空结构、运动形式和发展变化的地质遗迹。所以青藏高原是研究全球构造的窗口,被自然科学工作者誉为解决地球动力学的一把钥匙。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1979年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演化、系列编图及综合集成等研究工作。本文以认识现今青藏高原地质历史各阶段重大地质构造事件的结构组成和演化为主线,回顾了40年来历次重大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过程,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过程、碰撞构造效应,以及东特提斯地质调查研究中一系列重要新发现、新进展、新成果,并对相关研究成果和新发现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就青藏高原形成演化模式、科学理论与学术争论观念层次上的问题,以及关键的基础地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96.
探地雷达共中心点(CMP)法仅用于局部速度测试,为使用宽角反射法进行剖面探测,可固定一个雷达天线而将另一个天线沿测线移动,从而获取整个地质界面的反射信号。本文提出宽角反射剖面探测方法,基于平直岩层界面导出其反射信号的关系式,并开发出解释软件,可精确计算岩层几何参数和层速度,从而进行地质分层。  相似文献   
97.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在中始新世裂陷期文昌组沉积早、晚期之间存在明显的构造转换,该构造事件对古近系源-汇体系的形成和演变有重大影响。基于研究区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构造转换控制了裂陷期源-汇体系的盆山地貌、物源供给、搬运方向及沉积样式等基本要素,并影响深层古近系储层条件。而且在构造转换的制约下,研究区发育物源迁移型和断裂转换型两种源-汇模式,前者的主物源在构造转换影响下发生变化,沉积边界、可容空间及沉积样式也随之改变,形成叠合连片的有利储集区;后者物源供给、搬运、堆积等在时空上发生有序变化,形成扇-洲-滩共存的复合沉积体系,储层条件分带性较强。因此,探讨构造转换控制下的源-汇体系特征及控砂模式,对寻找古近系优质储层有重要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8.
现有针对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分析的方法或不具备物理过程模拟,或缺乏对风险随机性的探讨。以沂沭河水系连通工程为例,在水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连通河网不同河流洪峰相关性,创建随机水情条件下河湖水系连通伴生风险分析模型。通过1 200组水情条件,对沂沭河水系上游进行洪水过程模拟,针对橡胶坝可能造成的洪峰叠加问题,提出不同洪水重现期下橡胶坝运行调度风险管控建议。结果表明:① 50年一遇与10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条件下,均呈现出橡胶坝坝址处水位风险极高(概率P>0.8),流速风险较低(P < 0.3)的规律,且每当橡胶坝高度升高25%的设计坝高时,沂河与沭河坝前水位风险皆提高约70%,沭河坝址处流速风险降低约50%。②若在汛前塌坝下泄蓄水,人为洪峰的叠加会使沭河中下游河段产生极高风险。③通过划分水位、流速综合洪水风险安全域,洪水重现期50年一遇时,建议沂沭河橡胶坝在汛前调节至低于50%设计坝高,且控制沭河水深和流速分别在12 m和2.23 m/s以内,可以降低水位和流速风险至低风险(P < 0.4);洪水重现期100年一遇时,需将橡胶坝调至25%设计坝高以下,或者汛前尽早缓慢塌坝下泄蓄水,才能有效降低沂沭河水系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99.
利用淮南深部地球物理实验场地下848 m巷道内的Burris弹簧重力仪和地表LCR-ET20弹簧重力仪同期连续重力潮汐观测资料,对实验场地表和地下重力噪声水平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频率小于1.70 mHz(对应周期约为9.8 min)时,地下重力噪声水平都要比地表低;特别是在重力仪敏感的信号频段(周期大于3h的信号频段),地下848 m巷道内的重力噪声水平要比地表低约2个数量级,充分验证了实验场地下观测环境具有低重力噪声水平的超静特点.实验结果证明淮南深部地球物理实验场地下848 m巷道可为深地多物理场观测提供超静观测环境,为检测微弱地球物理场信号提供绝佳观测条件.  相似文献   
100.
目前,关于乳房状石钟乳成因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科学猜想”阶段。通过对湖北阳新“地心大峡谷”洞穴内采集的一对孪生乳房状石钟乳样品进行矿物构成、晶体形态以及年代学分析,获得如下新认识:乳房状石钟乳由致密—疏松互层递序生长的方解石构成。致密层方解石呈菱面体晶型,无色透明,垂直向下生长,没有横向扩张;疏松层方解石呈细小颗粒状,乳白色不透明,呈“皮壳”状聚集,有一定程度的横向扩张,是乳房状石钟乳基部和主干部位膨胀的主要原因。致密层和疏松层之间并不是连续生长的,存在显著的沉积间断。疏松层的232Th含量普遍比致密层高1~2个数量级,说明疏松层中不溶于水的杂质含量显著高于致密层。结合以上实验结果,以及洞内“皮壳”状沉积物可以在洞壁、洞顶分布的特征,推测:①“皮壳”沉积的溶液是从围岩或相关沉积物(石钟乳)基底以面状缓慢渗出的。②当溶液过饱和析出碳酸钙后,溶剂以水分蒸发的形式离开沉积界面。③“皮壳”沉积结构疏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地下河改道,洞穴密闭度变差,洞穴空气CO2浓度降低,方解石结晶速率加快,从而造成方解石晶体缺陷增多,并以微晶集合体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