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地下水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δ13CDOC值是指示DOC来源及生物代谢活动的重要参数.通过对石家庄地区浅层地下水中DOC浓度及δ13CDOC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相应的水化学检测,探讨了δ13CDOC值对地下水环境演化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DOC浓度及其同位素特征均受到天然及人为两方面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特征.在垂向上,除石家庄西北部地区以外,研究区地下水中DOC浓度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有降低趋势,δ13CDOC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增大;石家庄西北部地区具有一定特殊性,地下水埋深较浅,交替强烈,TOC含量较高,而DOC浓度较低,δ13CDOC值偏负.在水平方向上,滹沱河沿岸地区,沿地下水流向,DOC浓度逐渐降低,δ13CDOC值逐渐偏正.石家庄南部地区受污灌影响,DOC浓度较高,δ13CDOC值偏负.研究区地下水埋藏深度、补给条件、径流特征以及人为作用均对地下水中DOC浓度及其同位素特征产生显著影响.δ13CDOC值与SO42-、NO3-浓度的相关关系指示出研究区地下水中反硝化作用和硫酸盐还原作用的发生,从吴家营、宋营一带开始逐渐由硝酸盐还原环境向硫酸盐还原环境过渡;沿地下水流向,地下水环境还原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92.
崔妍  徐文慧  李庆祥  赵春雨  周晓宇  敖雪  余君 《气象》2019,45(2):240-250
本文采用惩罚最大T检验(PMT)方法,结合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东北地区129个气象站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并与已有均一化数据集(CHH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的非均一性在空间上普遍存在,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检测出断点74个和94个,资料拼接和迁站是造成非均一性的重要因素。均一性检验和订正提高了东北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空间一致性,线性趋势空间分布更加合理,订正之后变化趋势略有增加,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由0.1和0.22℃·(10 a)~(-1)增至0.17和0.33℃·(10a)~(-1),与CHHT相比,两套数据时间相关系数在0.9以上,对东北地区气候长期演变趋势基本一致,东北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温趋势,采用PMT得到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较CHHT分别偏高0.05和0.03℃·(10 a)~(-1),在线性趋势空间分布上PMT均一化检验订正结果较CHHT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93.
94.
根据全球气候系统和中国的最新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2016年ENSO循环过程,讨论了强厄尔尼诺过程对2015年全球温度和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可能影响,重点研究了其对中国夏季和秋冬转换季节的降水异常的影响。指出自2015年春季开始,厄尔尼诺条件迅速发展,使得2015年厄尔尼诺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强的三次厄尔尼诺之一,同时由于前期(2014年春季开始)赤道太平洋异常热状况的维持,这次厄尔尼诺也可以视为最长的厄尔尼诺过程。受到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和强厄尔尼诺等共同影响,2015年全球地表温度和中国陆面气温均创有观测以来的最高记录。强厄尔尼诺事件在2015年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了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也使得中国夏季华北地区,特别是河套地区、内蒙古中部和环渤海湾地区降水显著减少,并造成一些地区夏季严重干旱。在2015年11-12月厄尔尼诺峰值时期,受到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菲律宾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和中高纬度欧亚-太平洋遥相关型负位相异常环流的共同影响,中国东部出现偏南风异常,造成南方地区降水明显增多,而北方地区偏北风气流受到抑制,PM2.5浓度异常偏高,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目前,这一事件快速减弱,但其对全球和中国气候的影响在未来几个月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95.
裂隙网络非连续介质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体水力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岩体渗流场与温度场的耦合分析。笔者关注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对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系统综述了裂隙岩体渗流-温度耦合的研究情况,阐明了裂隙岩体三种渗流模型的特点、适用范围及裂隙网络非连续介质模型的研究概况,分析了裂隙岩体渗流-温度耦合作用研究及工程应用。最后,提出基于裂隙网络非连续介质渗流温度耦合分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并指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磁暴期间几种主要磁扰成分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子午链台站的资料,对1997~1999年期间发生的25次磁暴,用自然正交分量法(NOC)、相关分析和傅里叶分析三种方法,分3个步骤依次分离出依赖于世界时(UT)的暴时变化(Dst)、依赖于地方时(LT)的太阳静日变化(Sq)和太阳扰日变化(SD).对各种变化时空特征的分析表明:①Dst变化清楚地反映出赤道对称环电流磁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特征;②满洲里、北京十三陵和琼中台Sq幅度在多数磁暴主相期间出现极大和极小值,反映了Sq焦点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所产生的地磁效应;③SD变化在主相期间最强,在恢复相期间逐渐减弱;④相关分析和傅里叶分析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提取Sq和SD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地磁脉动Pc5在2000年7月15~16日磁暴期间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MAGE链22个台站的地磁脉动10 s数据,分析了2000年6月15~16日磁暴期间Pc5地磁脉动的频率、振幅、位相和极化特征:(1)磁暴初相和主相期间Pc5脉动的主频率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恢复相期间主频率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主相期间Pc5的主频率比初相和恢复相期间的低;(2)Pc5脉动初相期间的振幅有一个主峰在64°N附近,主相期间在66°N附近,恢复相期间在71°N附近;位相在主峰两侧随着纬度变化了大约180°, 从初相到恢复相主峰位置向高纬地区大约移动了7°;(3)Pc5地磁脉动的偏振极化椭圆初相期间在PEL站(6346°N)接近线偏振,主相期间在MAS站(6607°N)接近线偏振,恢复相期间在BJN站(7133°N)接近线偏振,并分别在这几个台站两侧的偏振椭圆的旋转方向反向.  相似文献   
98.
模拟酸雨对土壤有效磷衰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pH3.0和pH4.5的2种模拟酸雨与对照pH6.0的雨水, 湿润培育加磷后的土壤(2种红壤和1种水稻土)。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的有效磷的衰减在快反应阶段呈直线下降,而在慢反应阶段缓慢下降。快反应阶段持续时间约3-6h,随模拟降雨的p H值不同而不同,pH值愈低,持续时间愈短。与对照相比,模拟酸雨对有效磷衰减产生较大影响,模拟酸雨pH值愈低,有效磷衰减得愈快,尤其在快反应阶段影响更为明显;在慢反应阶段,随着时间的延续,影响逐渐变小。模拟酸雨对有效磷衰减的影响因土壤类型不同而不同,表现为红壤大于水稻土。酸雨加快土 壤有效磷的衰减,其主要原因是酸雨作用导致活性铝的大量释放,增加了磷的活性吸附点位,从而增加了对磷酸根离子配位吸附。  相似文献   
99.
对NOAA的POES系列极轨卫星观测得到的1978年以来近30年的极光沉降粒子半球能量的估算值EPI(Estimated Power Input)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极光沉降粒子有显著的春秋分峰值的年变化特征,并且有冬季半球沉降能量较大的南北半球不对称性.对EPI的时均值Pa与地磁指数AE、Dst的相关分析得到,Pa与AE的相关系数为0.76,Pa与Dst的相关系数为-0.55.把南北半球的时均值SPa,NPa数据分别与AE,Dst指数做相关,发现SPa与AE的相关性稍高于NPa的,SPa和NPa与Dst的相关性近似.当时延τ=0时,AE与Pa的相关最好,表明全球极光沉降粒子和极光电集流的变化同步;当Dst滞后于Pa,时延τ=1~2 h,Pa与Dst的相关最好,并且时延τ为6~8 h,Pa与Dst的相关都好于无时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0.
湖南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田野鸡尾矿床产于千里山花岗岩岩体东南缘与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和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灰岩接触带附近。是一个富含钨、锡、铅锌等多种金属的矽卡岩-云英岩-硫化物复合型矿床,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研究表明,该矿床中花岗岩造岩矿物的ε~(18)O 值在-1.7‰~ 12.1‰之间,其中石英的δ~(18)O 值较高,变化范围为8.4‰~12.1‰,钾长石为3.8‰~8.6‰,黑云母为-1.7‰~-1.4‰。石英-钾长石和钾长石-黑云母矿物对的氧同位素平衡温度为350℃~630℃,低于一般花岗岩的结晶温度。石英包裹体的δD为-56‰~-62‰,位于正常岩浆水的范围之内。矽卡岩期流体的δ~(18)OH_2O 为8.2‰~9.2‰,δD为-100‰~-156‰;云英岩流体的δ~(18)O_(H_2O)为4.9‰~6.7%e,δD为-69‰;硫化物期流体的δ~(18)O_(H_2O)为2.5‰~-36.1‰,δD为-54‰;晚期石英脉流体的δ~(18)O_(H_2O)为-7.3‰,δD为-58‰。从矽卡岩到晚期石英脉,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具有独特的演化特征,可以用沸腾去气作用和岩浆水与雨水混合作用来解释。矿区围岩灰岩和大理岩的占δ~(18)O_(SMOW)值为4.2‰~20.0‰,δ~(13)C_(PDB)为-6.0‰~0.3‰,灰岩与大理岩的δ~(18)O 和δ~(13)C 显著不同,用矿化和蚀变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和同位素交换反应可以圆满地解释。矿床硫化物的δ~(34)S 值为 2.8‰~ 8.9‰,其中矽卡岩硫化物的δ~(34)S 在 2.8‰~ 8.9‰之间;云英岩中硫化物δ~(34)S 在 3.4‰~ 6.9‰之间;硫化物阶段的δ~(34)S 在 3.7‰~ 6.3‰之间。估算的成矿流体总硫δ~(34)S_(∑S)约为3‰,表明硫的主要来源可能来自千里山花岗岩岩浆。综合氢氧碳硫同位素组成研究,本文认为野鸡尾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千里山花岗岩,也可能有少部分物质来源于围岩沉积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