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2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389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1128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2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近些年来我国东部平原湖泊面积减小,而西部高山区湖泊面积变大,同时西部高山峡谷区水库数量和面积都在逐年增加中。这或许会加大作为江河上游源头的西部地区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同时多年来东部湖面持续减小和地面沉降等又会加大内涝风险。上下游不同地区湖泊和水库的水量均衡调查、变堵为疏的淡水引水工程实施、雨季水资源的应急统一调配,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技术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92.
路堑边坡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估及管理的技术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力学》2017,(12):3505-3516
路堑边坡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边坡灾害、承灾对象及其成灾模式有较大的不同,将面对不同的风险事件及可能性,需要开展差异化的风险评估和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调控。提出一个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路堑边坡系统分析模型和路堑边坡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估及管理的技术框架,在边坡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服务这3个典型的工程寿命周期内,阐明风险分析中范围界定、数据采集和信息编目的工作要点,危险性分析中破坏概率的不同定义与分析方法,危害后果分析中承灾体识别、灾害到达承灾体的概率、承灾体的时空概率和易损性等关键指标的定义与确定思路,以及各阶段风险定性与定量估算的适用方法;分别论述在上述3阶段开展边坡风险评价与效益分析、风险调控方案比选及控制规划、风险调控对策实施及监测、校核与修正的技术流程与实施要点;并讨论了风险容许标准的确定原则和提高风险评估精度及可靠性的思路。研究成果初步规范了路堑边坡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估及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案,希望能抛砖引玉,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3.
黄河下游漫滩高含沙洪水河床调整剧烈,多数断面洪水后形成"相对窄深河槽",洪水前后河槽宽度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以观测断面洪水前后的河槽宽度为基准,计算漫滩高含沙洪水期泥沙时空沉积分布,结果表明,漫滩高含沙洪水与非漫滩高含沙洪水相比,能将主河槽内淤积泥沙量的59.3%搬运至嫩滩或滩地,减缓主河槽淤积。在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洪水后漫滩河段河槽相对缩窄率与洪水前期河槽宽度的量化关系,洪水后主槽宽度缩窄率为15.5%~44.0%;分析遴选了漫滩高含沙洪水滩地淤积量与主要水力因子间关联度及物理含义,给出了漫滩高含沙洪水滩地淤积量与相应水力因子间的响应函数;初步提出漫滩洪水河道塑槽淤滩的临界水沙配置指标,临界水沙系数取值为0.025~0.040。成果对高含沙洪水调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黄河源区玛曲段河谷开展野外考察,在太吾若(TWR)发现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剖面。根据野外沉积学宏观特征判别,并结合粒度分布、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和石英颗粒微形态特征等室内实验分析测定结果,准确鉴别出TWR剖面所夹一组多层洪水滞流沉积物(SWD),属典型的河流洪水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沉积的悬移质泥沙。结果表明,TWR剖面古洪水SWD和现代洪水SWD沉积学分类为沙质粉沙,现代土壤为黏土质粉沙,现代风成沙为中沙。古洪水SWD粒度自然分布频率曲线为正偏,呈单峰,主峰高且峰值集中,分选性良好。古洪水SWD和现代洪水SWD磁化率较低,介于现代土壤和现代风成沙之间,化学元素明显区别于现代土壤和现代风成沙,表明它们尚未受到风化成壤作用影响,为古洪水悬移质快速沉积形成的滞流沉积物。石英颗粒微形态特征的分析表明,古洪水SWD和现代洪水SWD石英颗粒表面分布明显的三角痕、V形坑、撞击坑和凹面等水成沉积物的典型特征,属于河流沙类型。采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光释光技术测年,证明在13.6~13.0 ka BP,黄河源地区经历了一期多次的大洪水事件,发生时段对应末次冰消期向全新世转折的时期,与欧洲和格陵兰冰芯记录末次冰消期中的Bolling/Aellrod暖期相对应,此时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大规模消融,这期古洪水事件正是流域内冰融水大量下泄汇入黄河而形成的大洪水。  相似文献   
95.
刘秋兴  李铖 《海洋通报》2017,36(2):135-142
河口地区是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集中交汇区,也是上游洪水、天文潮和风暴潮等各种动力要素的综合作用区,该区域的水动力研究尤为复杂。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上游洪水对河口地区的影响尤其明显,特别是天文高潮、风暴潮与洪峰效应相叠加时(俗称"三碰头"),往往会对沿岸造成严重的海洋灾害。以长江大通水文站为上边界建立了一个适合于长江口地区的精细化天文潮、风暴潮和洪水耦合模型,通过对近年来影响长江口的典型台风风暴潮过程的模拟发现,耦合洪水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更为吻合。通过理想数值实验,充分考虑天文潮、风暴潮和洪水的相互作用,定量分析了不同径流量对长江口不同区域的影响,并给出了在不同上游洪水流量和不同台风强度组合情景下,洪水对长江口地区水位的影响以及长江口地区可能出现的高水位。  相似文献   
96.
在分析长江口北港北汊河段实测水文资料及1977-2013年海图基础上,研究近30多年来该河段河势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历史上,北港北汊河段经历了团结沙与北港北沙的交替更迭;(2)北港北汊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河槽,其上段1995-2006年以冲刷为主,2006-2013年以淤积为主;中段1995-2013年均以冲刷为主;下段变化不大。(3)洪水导致了北港北汊复式河槽格局的形成,而北槽深水航道北导堤和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限制了北港落潮水流通过横沙东滩串沟进入北槽,进而导致北港北汊分流增加,是北港北汊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文章通过论述海洋环境监测的CalCOFI计划经验与海洋环境监测在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的质量与水平;(2)加强对海洋环境的动态跟踪与管理;(3)积极做好海洋环境监测信息的发布工作,完善海洋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8.
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永和县佛堂村(FTC)支沟口的回水湾内发现了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结合沉积学分析,判定它们是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悬移质泥砂颗粒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的沉积物。利用“古洪水SWD厚度含沙量法”恢复古洪水洪峰水位,借助HEC-RAS模型估算出4次古洪水事件洪峰流量在25 200~51 500 m3·s-1之间。OSL测年结果显示,FTC地点的古洪水发生在1 900~1 700 a BP、3 400~3 000 a BP。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表明,这两个时期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多有发生。FTC地点的两期四次洪水反映了这两个时期的气候异常变化成果,表明了黄河中游水文系统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响应,也印证了季风区河流对气候突变的响应规律,为黄河中下游地区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
基于格网的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以巴基斯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水灾害已成为给当今人类带来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灾害风险评价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与条件。本文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降水(累计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量)、河流(河网密度)、地形(高程值和坡度值)、土地利用和植被(NDVI)共5种相关因子,以1km格网数据为基础,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巴基斯坦洪水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巴基斯坦洪水灾害危险性受降雨和地形的影响较大,其危险程度东南部大于西北部,并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00.
重庆武隆羊角镇的区域地壳环境是基本稳定的.羊角镇后山大斜坡不是一个完整的崩滑堆积大斜坡,不具备大规模整体深层滑动的条件,不存在统一的大滑坡问题.长期崩滑堆积作用和持续降雨影响,斜坡区多期多区域的局部蠕动、滑移作用和零星的小规模滑坡是存在的.斜坡后部的云子山是一处构造单斜山经长期侵蚀后的“残留峰”,不是基岩滑动、变位岩体或滑裂岩体问题.羊角镇的地质危险主要来自南山危岩的变形开裂和崩塌,其引发因素主要是南山陡崖下长期开采煤矿、硫铁矿形成的采空区.危岩体目前主要表现小规模危岩崩塌,在停止继续采矿或没有地震、强烈暴雨等外力干扰下,近期可能不会产生大规模崩塌.羊角区域地质安全对策包括停止南山陡崖带下的采矿活动,开展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主动清除危石或危岩,加固云子山体,搬迁避让危险区段的居民等.羊角斜坡区应停止新的工程建设活动,对已有居民点和工程设施实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