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3篇
  免费   2289篇
  国内免费   2805篇
测绘学   1301篇
大气科学   2921篇
地球物理   1447篇
地质学   4532篇
海洋学   1563篇
天文学   195篇
综合类   926篇
自然地理   1522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502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789篇
  2013年   674篇
  2012年   861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688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679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668篇
  2005年   795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428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为解决抗滑短桩加固滑坡体理论研究不满足工程应用需要的现状,本文采用基于快速拉格朗日算法的FLAC3D软件,对桩长变化的抗滑短桩加固碎石土滑坡全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通过分析滑体位移、应力、抗滑短桩位移和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抗滑短桩的受力变形特性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经抗滑短桩加固后的滑坡,稳定性显著提高;随着桩长增加,桩后应力分布越均匀,抗滑短桩与桩周土体的整体性越好,滑体最大位移逐渐减小,有效抑制滑体位移;当桩长小于60 cm时,滑体出现"越顶"现象,在楔形体前缘顶部形成了贯通滑动面,且发生较小范围的失稳破坏;当桩体自由段与滑体厚度比值为0.52~0.59时,加固效果最理想。研究结果对抗滑短桩加固滑坡体的抗滑机理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92.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准确和高效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是交通诱导、管理和控制的前提。由于交通流量动态变化中表现出的时变性和非平稳性特征,其预测难度较大,是交通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提高短时交通流量的预测精度,本文设计与实现了基于自适应时序剖分与KNN(A-TS-KNN)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算法。① 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动态剖分单日时序为不同的交通模式;② 在不同交通模式,采用互信息法求解每个预测时刻时间延迟的最大阈值,构造不同时间延迟的状态向量,生成交通流量历史数据库;③ 采用十次十折交叉验证的方法求解每个时刻不同时间延迟与不同K值的正交误差结果分布,提取误差最小的正交结果,得到自适应时间延迟与K值的参数组合;④ 采用K个最相似的近邻的距离倒数加权值作为预测结果。对比K近邻(K-nearest neighbors, KNN)、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以及门控递归单元神经网络(Gate recurrent unit neural network,GRU)共4种主流预测模型,A-TS-KNN算法预测精度显著提升;将A-TS-KNN算法用于福州市城市路网中其他交叉路口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结果表现出良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93.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科学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合理布局生态修复空间是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面临的难点之一。本研究以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系统评价为基础,通过对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研究识别出山东省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并对各重点区域提出了生态修复的主导方向,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4.
为充分发挥BDS-3四频观测信息的优势,提出一种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首先对无几何相位组合和无几何无电离层组合系数进行优选,联合3个无几何相位组合和1个无几何无电离层组合对不同周跳进行探测,然后使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周跳浮点解,最后采用LAMBDA方法进一步得到周跳整数解。经过BDS-3四频观测数据验证可知,本文方法可有效、快速地识别各类周跳,并对其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95.
西藏搭格架水热区位于拉萨-冈底斯地块南缘, 毗邻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 区内出露酸性泉、中性泉和弱碱性泉, 为不同类型地热水中REE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成因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通过在搭格架采集不同类型热泉样品, 开展了样品REE浓度测试、配分模式分析和赋存形态计算, 旨在揭示高温地热环境中REE地球化学行为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搭格架热泉中REE的地球化学行为呈非保守性, 其ΣREE浓度受热泉环境中富Fe, Al矿物(或无定形态固体)而非硫酸盐矿物的吸附过程的影响; 热泉REE配分模式和形态分布则主要受热储内氧化-还原条件及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控制, 是其地质成因和总体水化学特征的反映。虽然搭格架热泉中宏量组分水化学特征指示热储围岩应主要为长英质岩石, 但中、碱性热泉呈现的Ce负异常意味着热储中也可能存在碳酸盐岩。本研究为高温热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96.
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燕萍 《测绘通报》2006,(10):65-68
主要介绍形式美法则,分析研究这些规律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
辽河流域属于气候变暖较为显著区域,增温幅度比全球和全国的增温幅度都要高。同时辽河流域也是水资源较为匮乏且需求量大的地区,因此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问题也更值得关注。基于长期历史观测气象水文数据和未来不同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资料,建立评估气候变化与径流量的关系,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可能影响,为辽河流域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961—2020年,辽河流域气温为持续上升趋势,降水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但存在阶段性变化;辽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具有较为一致的长期变化趋势与特征,年降水量与径流量相关数达到0.6以上。日降水量与径流量相关分析表明,降水发生后次日且为大雨降水等级(即日降水量≥25 mm)时,两者相关系数可高达0.85;敏感性试验和模式模拟试验表明,径流量对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响应,降水增加(减少)、气温降低(升高),则径流量增加(减少);在未来RCP8.5排放情景下气温升高趋势最为明显,未来径流量也为显著增加趋势;RCP2.6排放情景下气温增加的幅度最小,未来径流量也表现为无明显增减趋势;RCP4.5情景下,气温增加的幅度居中,未来径流量则为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8.
采用涡旋运动稳定性方法,结合大尺度环境场和积云对流潜热释放,研究初生西南涡发展与消亡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在稳定层结和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当大气扰动频率超过对应的临界频率时,初生西南涡均可以维持并向成熟涡转变;当大气扰动频率未超过临界频率时,初生西南涡要么因频散而消亡,要么在维持一段时间的纯涡结构后消亡,不能发展为成熟西南涡。(2)初生阶段,大尺度场的辐合辐散是西南涡发展和消亡的主要因素,辐合才有可能使得初生西南涡发展,辐散只能导致初生西南涡消亡;小尺度的潜热加热则决定着稳定层结下的扰动临界频率,进而影响稳定层结下初生西南涡的发展及向成熟西南涡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
利用1981年至2018年的月全球海温同化资料(GODAS)以及热通量、扰动速度和平均流场等数据,统计分析了大西洋上层海温的季节变化特征。以海温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定量诊断了北大西洋不同海区中热通量、扰动速度对平均温度的平流贡献、平均流场对扰动温度的平流贡献,探讨比较了三个上层海温影响因子的季节分布及其对海温影响的相关贡献大小。研究发现:在北大西洋上层温度的季节变化中,热通量贡献在相关贡献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空间分布也具有一致性,扰动速度对平均温度的平流贡献有次要影响,平均流场对扰动温度的平流贡献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0.
《内蒙古气象》2021,(1):3-9
近些年来,内蒙古呈现出干旱趋势。文章利用1961—2019年内蒙古107个气象站逐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内蒙古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指出内蒙古夏季降水,尤其是东部地区(110°E以东)夏季降水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夏季降水由前期(1983—1998年,P1阶段)偏多阶段转变为后期(1999—2011年,P2阶段)偏少阶段。分析表明:亚洲中高纬地区气温异常可能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年代际突变有显著影响,一方面,内蒙古东部地区夏季降水与亚洲中高纬地区气温有显著的负相关;另一方面,亚洲中高纬地区气温在20世纪末显著增高,升温幅度明显超过趋势变化。进一步分析表明,亚洲中高纬地区气温对我国北方大气环流有调制作用,在P1阶段,亚洲中高纬地区为负的温度距平,我国北方为气旋性环流异常,这一环流形势有利于内蒙古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多;而在P2阶段,亚洲中高纬地区增暖显著,内蒙古上空被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大陆高压偏强,导致内蒙古东部地区偏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