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Zn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Zn在人体病理性矿化灶中的分布尚不明确。本文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和成像技术,对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症、乳腺炎症、卵巢浆液癌、主动脉钙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等病灶中的矿化物共28例中的元素含量和分布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Zn与Ca在矿化灶中的分布总体一致,部分区域此消彼长,与Sr-Ca关系相似,提示Zn进入(碳)羟磷灰石晶格占据Ca的位置。 此外,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中矿化灶的Ca/Zn(摩尔浓度)值有显著差异(P<0.01),乳腺癌矿化灶中Zn元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2.
化石记录长达35亿年的蓝细菌在地球历史的生态演化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蓝细菌有关的"前寒武纪之谜"等系统性科学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学者.胞外聚合物在蓝细菌钙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基础上,通过系统介绍蓝细菌及胞外聚合物的主要特征,回顾和总结前人在蓝细菌光合作用有关和降解过程中的钙化过程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3.
工业的迅速发展、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大量砍伐等引起大气中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浓度逐年上升,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大气CO2浓度将达到目前的2倍,即达到700μL L^-1。由CO2等微量气体浓度增加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已成为影响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而又不可忽视的因素。近几年来通过“全球海洋通量的联合研究”表明,海洋对大气中CO2的净吸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被称为“生物泵”的生物学过程来实现,其中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水中溶解态CO2转化为颗粒态是“生物泵”中一个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可见海洋浮游植物对海洋回收大气CO2举足轻重。大气CO2浓度升高将导致海水中CO2浓度升高和pH值下降,进而对海洋浮游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海洋浮游植物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机制,对于预测未来大气CO2升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4.
以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a)、稀杯盔形珊瑚(Galaxea astreata)、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为研究对象,研究光照对酸化环境中的珊瑚钙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随着p H降低,光照钙化率(G_L)下降,且光子照度越低钙化率越低;酸化环境中,不同光谱低光强(LL)条件下G_L、G_L/GD(暗环境钙化率)比值小于高光强(HL)环境,G_L变化率大于HL环境,稀杯盔形珊瑚尤为明显,酸化对石珊瑚G_L的影响在高光强环境(HL)中受抑制。酸化环境中霜鹿角珊瑚总光合作用效率(P_G)在HL条件下降低速率明显小于LL,稀杯盔形珊瑚和盾形陀螺珊瑚则无差异,光子照度对酸化环境中不同珊瑚的P_G调节效果不同;G_L和P_G、G_L变化率和P_G变化率间的线性相关性显示HL加强了P_G,且可能加强G_L,由于P_G可能受限于pCO_2,且HL条件下,酸化减缓了pCO_2对P_G的抑制作用。低光子照度下珊瑚对酸化环境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95.
凝块石是一种不具纹层状组构的微生物碳酸盐岩,与纹层状组构的叠层石形成鲜明对照。鲁西地区寒武系张夏组中的凝块石生物丘主要由致密泥晶和微亮晶组成的团块构成,在团块中可见到细胞外聚合物质(EPS)钙化作用的残余物及钙化蓝细菌化石。在复杂的微观组构中,表现出球状结构、片状、席状及蜂窝状结构的EPS钙化残余物,说明凝块石中团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矿化作用过程。这些EPS钙化残余物与较为普遍的致密泥晶和钙化蓝细菌化石一起,为了解凝块石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因此,对凝块石生物丘的分析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和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96.
前寒武纪沉积物中的分子标志物对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切片实验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华北地区高于庄组富有机质岩心的分子标志物特征,评估了污染和扩散对分子标志物的影响.结果 表明,饱和烃受污染和扩散的影响较大,芳烃受影响较小.芳烃成熟度表明高于庄组有机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在最内层切片中,正构烷烃呈双峰分布,前峰C15-C17占优势,后峰具有强烈的奇偶优势,这可能指示蓝藻的贡献而非高等植物的污染型输入.内层切片中具有高丰度的C10-C21的单甲基烷烃,其中2-、5-和7-甲基异构体占优势,未检测到藿烷、甾烷类化合物.这些结果可能指示中元古界高于庄组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原核生物,尤其是蓝细菌.  相似文献   
97.
人体心血管系统中磷酸盐矿物矿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心血管系统中矿化作用表现为含钙磷酸盐形成过程的钙化作用,常见的是瓣膜钙化和大动脉与冠状动脉的血管钙化.本文主要简述人体心血管系统中钙化特征及其医学认识,旨在从矿物学与病理学交叉学科的角度,研究心血管系统矿化作用特征与疾病诊疗间的关系,为心血管系统钙化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8.
《云南地质》1996,15(4):363-370
中国云南路南是高原型喀斯特发育最为典型的区域之一,“石林喀斯特”最为著名。该区域喀斯特演化历史及其特点充分反映了云南东部地区在喜马拉雅运动期地壳活动的特征。石林喀斯特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钙质沉积物,包括河滩钙华、瀑布钙华、湖滩钙华、洞穴钙华及第三系硫酸盐岩。位于不同海拔高度的石林地貌及其间的洞穴钙华,代表了石林发育的不同阶段和过程:地壳抬升-溶蚀、再抬升、钙华沉积。湖滩钙华和河滩钙华的规程特征也  相似文献   
99.
宁修仁  D.沃洛 《海洋学报》1991,13(4):552-559
1986年1月和7月,作者在长江口及冲淡水区对海洋蓝细菌Synechococcus spp.的密度分布,细胞特性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细胞密度低(平均约103cell/cm3),活性也低.夏季细胞密度要比冬季高1至2个数量级.高值区出现在离长江口门向东大约100km的带状区,在该区细胞密度峰值(2×105cell/cm3)的出现是由于富营养盐的长江冲淡水,随着悬浮物质的沉降(临界值为2-3mg/dm3),光的利用率增加的结果.流动细胞仪测定结果表明,细胞密度最大区,平均细胞体积最小,这与种群生长速率高有关;细胞藻红蛋白的含量受光的利用率和无机氮的浓度所调节.  相似文献   
100.
自2002—2004年应用表面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对胶州湾聚球菌(Synechococcusspp.)蓝细菌的季节变化、月变化及其对浮游植物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胶州湾Synechococcusspp.丰度处于0.16×104—21×104cells/ml之间,最大与最小值之间相差约两个数量级,其中夏天Synechococcusspp.丰度最高,春、秋季相当,冬季最低。夏季Synechococcusspp.丰度平均值约是冬季的3—4倍。Synechococcusspp.的季节变化呈现一定周期性。Synechococcusspp.月最高值(21×104cells/ml)出现在8月的B2站表层,最低值(0.15×104cells/ml)出现在12月A1站表层。对18个月的胶州湾Synechococcusspp.水平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口和近岸区域Synechococcusspp.丰度相对较高。以D8站为典型站位对Synechococcusspp.垂直分布进行的分析发现,不同季节Synechococcusspp.最大值出现的水深不同。胶州湾Synechococcusspp.在总浮游植物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在0.2%—77%之间,平均为4.7%。此外,对2003—2004年温度与Syne-chococcusspp.丰度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两者呈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达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