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6篇
  免费   2913篇
  国内免费   4152篇
测绘学   395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1725篇
地质学   15802篇
海洋学   608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325篇
自然地理   533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476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501篇
  2015年   532篇
  2014年   847篇
  2013年   637篇
  2012年   765篇
  2011年   840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691篇
  2008年   691篇
  2007年   640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633篇
  2003年   563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612篇
  2000年   550篇
  1999年   675篇
  1998年   644篇
  1997年   571篇
  1996年   510篇
  1995年   479篇
  1994年   467篇
  1993年   409篇
  1992年   695篇
  1991年   741篇
  1990年   619篇
  1989年   459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4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31.
伸展盆地转换带分析──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例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转换带可划分为5种类型:离散型转换带,汇聚型高凸起与低凸起转换,同向型高凸起与低凸起转换带。其中当伸展增加时,高凸起转换带可能发展为低凸起转换带。转换带的形成是由于变形地壳物质组成的不均一笥或区域张应力场的不均一性,而使伸展断层呈侧列或雁列式发生。松辽地发育种类型转换带,而以同向型高凸起低凸起转换带最为发育,推测高凸起转换带是盆岭式裂谷系的典型转换带。转换带是油气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932.
自然金个体发育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33.
大陆碰撞构造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对青藏高原分布的蛇绿岩带的地质特征进行剖析,认为这些蛇绿岩是陆内裂谷环境产出的初始洋壳而不是大陆缝合线。然后对喜马拉雅山系的构造特征及其造山体制加以讨论,认为以喜马拉雅山系作为碰撞造山的样板并无地质事实的根据,而是一种想当然的臆说,后来也得不到参验。结论:碰撞造山带在大陆是不存在的,是看不到的。  相似文献   
934.
长江三峡仙女山断层带微构造及变形环境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树仁 《地质科学》1994,29(3):220-227
在宏观变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仙女山断层带的微观变形特征。估算了断层带发育过程中两个主要变形阶段的温度、应力和应变速率,探讨了微观变形机制和变形环境。  相似文献   
935.
小秦岭矿化带近东西向展布有5个金矿化宫集带(亚矿带)。其中以文峪-杨砦峪亚矿带矿脉密度最大,矿床数量最多。全区发育有两类金矿化,即含金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两者空间发育具互补性特点以及一定的分带趋势。全区自西向东,石英脉型矿化所占比重渐减,蚀变岩型矿化逐增,至东部雪家山岩体以东则形成一些蚀变岩型小型矿床,垂向分布上,含金石英脉型矿化多在浅部;蚀变岩型矿化则多发育于深部。  相似文献   
936.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4,(1):11-26,101,104
宁夏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发育,化石丰富,是我国石炭—二叠系地层重要研究地区。首次系统的孢粉地层学研究,共发现60余属、18O余种孢子和花粉。根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演化规律,可划分出10个孢粉组合带,其中石炭系8个带,下二叠统2个带。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下二叠统孢粉组合带可与甘肃靖远和华北地区同时代孢子带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和前苏联有关孢子带对比。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下二叠统孢粉带的研究不仅有重要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意义,而且对该地区石炭系和石炭—二叠系界线划分与对比有重要意义,对研究华北地台和祁连褶皱带之间关系以及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37.
谢承迪 《甘肃地质》1994,3(2):73-82
基于对失饱和带毛管与潜水流间交互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以“失水带迟后反应”模式计算延迟给水下的定降深流动①的成因方法。它能自然地解释水位、水头的Walton三阶段演变规律,且拟合实测资料,具较强实用性。现行的纽曼代表性模型未能考虑延迟给水作用,因而其水位计算结果与实测线型相反.博尔顿法是经验性的,未予揭示该现象成因。本法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文后图示了各参变量对水头时空分布的影响。验算表明,将本法用于潜水出流试验推求含水层参数,可获更佳结果。  相似文献   
938.
西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由塔里木板块与中天山岛弧于海西晚期碰撞而成。在这一碰撞造山过程中,中天山岛弧逆冲到塔里木大陆板块北缘之上。穆龙套型金矿是一种与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它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于缝合带的韧性剪切带中。在西南天山,它的主要成矿时代为印支期。中天山岛弧上的主要金矿类型为与岛弧的形成和演化有关的金矿,形成于海西期。根据我们对西南天山区域大地构造格局和穆龙套型金矿成因类型的认识,研究区可分为两大成矿区:科克苏成矿区和伊犁成矿区。前者为穆龙套型金矿成矿区,后者是与岛弧的形成和发展有关的金矿成矿区。  相似文献   
939.
对达拉松含金成矿岩浆体系的地质、构造、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阐述;主要侧重于研究方法以及从花岗岩穹形构造观点出发,对成矿区、矿区和达拉松矿床的结构、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年龄划分,矿石和热液产物成分特征和不同等级地球化学浓集场特征及其分带问题;以同位素研究和温压地球化学研究为基础,建立了达拉松金矿的成因模式,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40.
西岔、金厂沟金矿床属于层控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其成矿时代为印支至燕山早期.地层岩石中元素含量及其演化资料表明,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双重性,即有来源于地层,也可能有部分来自岩浆岩.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为:西岔金矿床δ~(34)S=1.9%—7.4‰,金厂沟金矿床δ~(34)S=3,2‰—5.1‰,二矿床硫同位素组或基本相近,表明硫源相似;δ~(18)Ο_(H_2o)=5.3‰—6.4‰; δ~(13)C=—6.1‰.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氯化物水型.成矿温度集中于142—290℃.由此推断矿波水可能是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矿液中的碳可能来源于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