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452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941.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反硝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N2通量法,在一套连续流动培养装置中测定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的反硝化速率,探讨各种因素对淇澳岛海岸带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速率受NO3-的利用率影响,而不是NO3-的绝对浓度.大型红树植物对淇澳岛海岸带的反硝化速率影响最大,其次是硝酸盐利用率,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小.由于大型红树植物的影响,样品Q0411-5的反硝化速率比同在岛内的Q0411-3高出1倍.样品Q0412-14的NO3-培养前后的浓度变化(△NO3-)是Q0412-9的4倍多,因为受硝酸盐利用率的影响,它的反硝化速率却是Q0412-9的2倍多.温度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程度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942.
梅冥相 《地质论评》2011,57(3):419-436
当蓝绿藻被修正为蓝细菌的时候,多年使用的藻席的概念就被修正为微生物席。科学家们长期观察和研究的结果表明:微生物席实际上是一种多种生物共生的、而且是同营养生物的同生微生物群落,这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几乎包含了曾经出现在地球上的所有的新陈代谢途径。尽管还存在一些争议,多年来认为碳酸盐叠层石是“藻席”(微生物席)的建造物的理念,促使沉积学家们在碎屑岩中寻找微生物席的生命活动留下的痕迹。随着对早年描述的一些可疑的遗迹化石的重新解释,产生了席底和席底构造的新概念;也随着现代和化石记录中更多的与微生物席相关的沉积构造在碎屑岩中的发现,从而出现了将碎屑岩中的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Microbial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简称为MISS构造)归到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的新认识;在强调了包含一个较宽泛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基础上,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还被进一步归为微生物席生长、新陈代谢、破坏、腐烂和成岩过程几个大类。成因类型的挖掘和分类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在地球生物学框架下的碎屑岩微生物席沉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3.
海洋雾状层的成因及其对海洋碳循环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雾状层既是陆源物质进入海底的输送通道,又是海洋水体中沉降颗粒及底部再悬浮颗粒物的停留场所。雾状层物质来源主要有陆源、生源以及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不同海区、不同层位的雾状层的物质来源有所差异;雾状层的成因具有复杂性,既有物理作用,又有生物及化学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海底洋流、内波(潮)等物理作用是雾状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雾状层中碳的存在形态主要有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有机碳(DOC)、胶体有机碳(COC)以及无机碳,雾状层与其上下海水之间、雾状层与海底表层沉积物之间不同形态碳在生物-化学-物理动力系统作用下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与迁移,对海洋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是整个海洋碳循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944.
海上漂浮式风力机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海上漂浮式风力机概念及其发展,列出了浮式结构的分类以及所面临的挑战,重点论述了目前世界上漂浮式风力机研究现状,给出了目前漂浮式风力机的发展趋势,并对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45.
从分析加强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入手,指出广东海洋大学课程建设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其课程建设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推进广东海洋大学课程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6.
胡老庄萤石矿位于豫西南萤石成矿带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通过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矿床成矿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发现:所有矿石和围岩样品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两者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暗示成矿流体对花岗岩进行了淋滤和萃取,萤石中的稀土特征继承了围岩的稀土特征;萤石样品的δEu和δCe均具有中等到弱的负异常,表明矿床在沉淀时成矿流体处于还原环境,且结晶温度较低(200~250℃),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且有部分地表流体淋滤风化花岗岩中的成矿物质参与成矿;萤石矿Y/Ho-La/Ho关系图显示,萤石矿石的样品主要呈现出近水平分布区,部分样品表现出负相关特征,表明区内萤石矿主要以重结晶作用为主兼有少部分元素迁移形式形成。  相似文献   
947.
被动微波辐射特征地形效应模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地形对被动微波辐射的影响机理研究, 利用AIEM 模型模拟微波辐射的地形效应, 建立实验地貌微 缩景观, 由车载微波辐射计进行观测, 探索影响被动微波辐射特征的地形因子。地基实验表明, 在低频波段本地入 射角对山地倾斜表面的微波辐射有10 K—15 K 的影响, 小于10GHz 的观测频率可以消除地形高度对微波辐射的影响。 同时, 实验验证微波极化受地表形态属性——山体坡向和山体形状的影响显著, 地形坡度对极化信息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8.
以体质量58.51 g±21.15 g、体长13.08 cm±1.856 cm的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为实验材料,对其消化道指数和主要消化酶活性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长鳍篮子鱼的消化道指数,其比内脏重、比肝重、比胃重,比幽门盲囊重、比肠重、比肠长分别为0.1572±0.0230、0.0166±0.0060、0.0115±0.0070、0.004 3±0.002 1、0.020 2±0.0102、2.595±0.457;体质量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Y=0.080 6X2.5457(r=0.9777,P<0.01).蛋白酶在各消化器官中的比活力顺序为幽门盲囊>肠>肝脏>胃;淀粉酶的比活力顺序为肠>幽门盲囊>胃>肝脏;脂肪酶比活力顺序为幽门盲囊>肝脏>肠>胃;肠的总蛋白酶活、总淀粉酶活、总脂肪酶活在各消化器官中都最高.肝脏、胃、肠、幽门盲囊的A/P值分别为2.15、22.65、3.81,1.96.研究表明,肠道是长鳍篮子鱼消化食物的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根据消化道指数、消化酶分布、A/P值,表明长鳍篮子鱼是偏植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949.
为探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我国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静态采样箱法,研究了互花米草入侵滩涂和临近未入侵滩涂在二甲基硫(DMS)、氧化亚氮(N2O)气体通量上的差异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互花米草滩DMS和N2O释放量均显著高于临近光滩、盐蒿滩和芦苇滩.该两种气体释放量同植被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效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DMS气体通量还与植被地上生物量有关,但两种气体通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无直接相关性.研究说明互花米草生物入侵不仅改变了生态系统结构,还能通过改变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50.
涨潮槽是河口重要的地貌类型,其潮汐动力受地形摩擦、径流及风浪等因素影响而发生不对称现象,直接影响槽内 的泥沙动力过程。本文基于实测数据与数值模型计算潮汐不对称偏度,研究长江口南支最大的涨潮槽———新桥水道的潮汐不 对称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受余流与各分潮的相互作用控制,新桥水道可分为三个区域,上段为涨潮优势区域, 中段为涨落潮转换区域,下段是落潮优势区域。(") 新桥水道欧拉余流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上段指向陆而在中下段指向 海并受到径流影响。斯托克斯余流则均指向陆并向陆增强。('') 新桥水道内中下段潮汐不对称受地形的影响较大,其中扁担 沙的北移增强了新桥水道中段的涨潮优势特性,新的新桥通道的形成促进了新桥水道下段的落潮优势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