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7篇
  免费   1163篇
  国内免费   1751篇
测绘学   474篇
大气科学   4529篇
地球物理   471篇
地质学   1530篇
海洋学   31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50篇
自然地理   28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青海气象》2009,(2):F0002-F0002
近年来,玉树州气象局在青海省气象局和州委、州政府领导下,全州气象职工发扬高原精神,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玉树气象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9210T程、自动气象站、单收站、L波段雷达等现代化项目相继建成,使玉树的气象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在上级部门的重视、支持和指导下,玉树气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982.
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一次雹暴三维结构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MICAPS提供的实况资料(包括用实况资料计算的其它物理量),对2006年7月27日发生在榆林市西北部部分乡镇的一次雹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的监测和分析。诊断分析表明:当日08:00,大气层结是稳定的,但925 hPa湿正压场上生成从东南方向伸入雹区的窄的强对流不稳定舌;雹暴发生前2 h,雹区地面邻近上游生成中β尺度能量比高值中心和反映弱冷空气活动的中β尺度能量比低值舌;雹暴的发生也伴随雹区对流层低层大气湿斜压性的增强、边界层温度出现跃升等现象;中尺度纬向次级环流圈的形成,为雹暴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条件。雷达反射率因子分析表明,强冰雹狂风是由超级单体风暴引发的,超级单体风暴是由中β尺度小钩状回波和由干侵入引发的新生中γ尺度强对流单体在钩状区合并而形成。超级单体风暴具有独特的动力学特征:除了伴随一个持久深厚的中气旋外,对流层低层入流急流持续时间长达50 min,钩状区近地层出现未曾见过或罕见的(由强下沉气流产生)中β尺度环形辐散区和环形辐散区向外扩展的特征。在0.5°仰角速度场,雹暴区气流经历了由径向辐合、气旋性辐合、气旋性旋转、再到径向辐合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83.
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雷暴大风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分析了2006年6月24日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瞬时极大风速超过32 m.s-1的雷暴大风事件。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表明,此次强雷暴大风与镶嵌在飑线回波带中的弓形回波相关。后侧入流急流促使飑线回波带南段快速移动并与其前面的新生单体合并加强形成弓形回波。深厚的中气旋、低层径向速度辐合和高层辐散等在构成弓形回波的强对流单体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据雷达回波特征演变推断,这次雷暴大风直接由构成弓形回波的一个强对流单体内的下击暴流导致。使用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揭示了上述强风暴发生的环境条件,即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值、中等强度的风垂直切变,以及风切变的分布特征为飑线等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下沉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层低层环境大气温度直减率明显增加并接近干绝热,这对即将到来的下击暴流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84.
2006-06-13贵州省望谟县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观测资料、FY-2C的红外云图TBB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的实时监测资料,对2006年6月13日发生在贵州省望谟县的突发大暴雨天气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演变、雷达回波特征及物理量场特征。结果表明,望谟县的短时强降水是受河套冷空气快速南下影响而致使贵州中部的辐合线南压锋生诱发β中尺度云团的生成与强烈发展所引起的。强降水区域与低层辐合带直接相关;对流层低层有能量锋出现,锋前积聚较强的潜在湿有效位能,在斜压扰动下,激发了倾斜垂直涡度的发展,导致大气层结对流性不稳定强烈发展,使中尺度对流系统得以发展和维持;雷达回波图反映了典型的中尺度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985.
L波段雷达维护与故障维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波段雷达是我国自主研制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型雷达,它具有探测精度高、采样速率快、使用方便等特点。2005年采用L,波段雷达,实现了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为了充分发挥雷达的性能,延长雷达的使用寿命,结合工作中积累的一些实际经验,针对一些特殊故障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86.
利用雷达资料对一次飑线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在飑线发展的过程中,反射率因子的大值区与逆风区相配合对反演的风廓线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飑线在过境的全过程风向变化,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是判断对流发展的一个参数,对于飑线的短时预报除考虑天气因素外,地形因素也是重要的考虑因子。  相似文献   
987.
利用2006年"珍珠"台风影响福建省期间的酸雨监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城市降水酸度分布特征及福州市短时段降水酸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自海上的台风降水呈偏碱性;登陆后台风对福建省城市降水酸度的影响与其螺旋雨带上降水云团的移动路径及城市周边污染源分布有关;"珍珠"台风的短时段降水酸度并非保持恒定,对福州市降水酸度的影响会随着台风强度、风场结构的变化及螺旋雨带上降水云团途经下垫面城市大气污染排放状况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88.
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其高时空分辨率、及时准确的遥感探测能力成为短时、局地强暴雨、雷暴、大风等特别是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方面极为有效的工具。新一代天气雷达是一个集电子、通信、计算机和网络于一体的庞大的设备,某一部分出现故障,即使是小的故障,也将影响到全网资料的正常应用。前一段时间,我们的雷达由于方位伺服系统引起的天线转速不稳定问题,困扰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现已工作正常。把我们处理过程总结一下,希望对维护工作者有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989.
CloudSat卫星及其在天气和云观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2006年4月28日成功发射的第1颗以对云层特性进行全球主动遥感测量CloudSat卫星的观测仪器、工作参数、运行方式、数据产品及“A—Train”卫星群等基本概况。CloudSat卫星主要有效载荷是94GHz(3mm波)云雷达,它可以“切开”云层,获得许多有关云的最新气象数据,主要数据产品包括了云的宏观物理参量和微观物理参量。介绍了CloudSat卫星已获得的典型天气和云的初期观测结果:从首次观测的云三维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南极洲上空风暴云的垂直剖面结构特征;从首张获得降雪云的垂直剖面图像可以得到降雪云层的发展状态以及结构特点;使用CloudSat统计数据可分析全球水凝物的分布特征。将TRMM卫星上的测雨雷达与CloudSat卫星上的云雷达联合观测研究,可以获得从薄云到浓厚云及降水的精细垂直结构特征。通过下载的CloudSat观测资料,对我国典型台风和层状云系等两类不同天气条件下云的宏微观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以看到台风眼区附近云系的垂直结构随台风发展不同阶段的演变;从层状云系的垂直剖面可以清楚地发现云层的内部分层结构及不同相态的垂直分布特征等。  相似文献   
990.
山东省一次积层混合云暴雨三维风场的双多普勒雷达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地基双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常规探测资料,对2005年9月19日凌晨发生在鲁中地区的一次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时段暴雨是积层混合云降水所致,中低层存在切变线和辐合线,风场中尺度结构造成小尺度对流单体的发展,这些对流单体以带状结构组成回波群镶嵌在大面积的层状云中;伴随弱冷空气侵入,风场的中尺度结构主要出现在4km以下的层次,中低层切变线和冷空气的侵入是强回波单体发展的动力因素;在垂直方向上,强回波区有明显的垂直运动。风场的中尺度结构对鲁中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