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3篇
  免费   1186篇
  国内免费   1423篇
测绘学   1578篇
大气科学   3332篇
地球物理   497篇
地质学   808篇
海洋学   83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91篇
自然地理   52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4篇
  1948年   8篇
  1946年   8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8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对一个中纬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层状降水区的微物理结构,结合雷达、卫星和其他飞机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CC层状区内某些部位盛行冰晶聚合体,它们分布在相当厚的过冷气层内(0.5—-14℃或更冷).冰晶聚并过程足层状区内降水质点增长的主要机制.它起源于较高较冷的气层,在冰晶聚合体下降途中聚并效率渐趋增强,在0℃层附近形成一大的冰晶聚合带. 层状区中云滴液态含水量一般低于0.3g·m~(-3).0℃层以下降水质点数浓度较低,平均为0.8L~(-1)(2D-P资料)和2.3L~(-1)(2D-C资料),相应的平均体积中值直径分别为1.0和0.6mm.在0—-10c气层内,冰质点平均数浓度为27L~(-1)(2D-P资料)和133L~(-1)(2D-C),远人于0℃层以下的雨滴数浓度,相应的平均体积中值直径为0.8和0.4mm.冰质点数浓度随高度向上增加,在飞机垂直探测的顶部(6600m高度)观测到最大数浓度52L~(-1)(2D-P资料)和289L~(-1)(2D-C资料).冰质点大小则相反,是随高度下降而增大的.在0℃层附近冰晶聚合体较大较多,冰质点中15%以上是聚合体,2D-P探头观测的冰质点平均体积中值直径达1.8mm. 滴谱分析表明,负指数律分布能较好地拟合所有观测的降水质点大小谱分布.对水滴,斜率参数λ平均为17(±3.6)cm~(-1),相对变差不超过20%,在云模式研究中可以近似地假定λ是常数.然而,对冰质点样本,λ值可相差3倍以上,小能当作常数处理.至于截距参数N_0,不论是水滴还是冰晶样本,都是变量,其值可有2—3个数量级之差.但是,N_0与λ之间数值上相关很好,据此可以将降水质点谱简化为单参数分布.  相似文献   
992.
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期地面风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翟国庆  俞樟孝 《大气科学》1992,16(5):522-529
根据对华东地区9次强对流天气的地面风场分析发现,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与锋前暖区的中尺度辐合线有密切关系,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伴的扰动辐合值为-0.8×10~(-4)·s~(-1)左右.当有移动的天气系统与其相遇时,交点附近扰动辐合值迅速增大,促使对流迅猛发展且移速加快.辐合线的形成与大尺度背景和特定地形有关.移动的中尺度辐合线与变压风有关而静正辐合线常与露点锋相伴.  相似文献   
993.
尽管每年美国中部有许多对流系统出现,但一些对流复合体的碎云砧消散或移走之后,在卫星云图上只有少数可以很好地确定为典型的中层涡旋.本文介绍1981-1988年中尺度对流系统生成涡旋(MCV)事件的气候分析结果,并讨论涡旋环流明显时的天气背景.针对许多个例,用最近的探测资料考查了卫星云图判别的MCVs每个发展阶段的运动学和热力学特征.对MCVs的形成和维持似乎有益的大尺度环境场特征包括弱的气流、弱的垂直切变、弱的环境相对涡度以及强的水平和垂直湿度梯度.可以用涡度方程的形变项解释观测到的中尺度涡旋快速生成的情形. 大多数MCVs出现在MCC型(即圆形的)系统中,但所有记录的个例(1981-1988出现在美国中部的24次事件)中只有一半起源于那些在大小和生命期上满足Maddox严格的MCC判据.此外,因为一些MCVs从尺度小且生命期相对短的对流系统中出现,所以,天气背景以及潜热释放的数量可能成为决定MCSs是否导致MCVs产生的重要控制因子.大多数MCVs(80%)首先在40°N以南观测到.既然许多对流系统在40°N以北形成,所以,MCVs在偏北地区稀少的现象并不是该地区缺乏对流系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一、前言国家环境卫星、数据和情报服务处(NESDIS)在业务上应用卫星资料估算降水量的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NESDIS现正在开发一个暴洪估算模型和临近预报方案(PROFFENS).临近预报方案包括现在天气的详细描述以及未来0-12小时的短期预报两部分(Scofield和Weiss,1977).PROFFENS的研制包括分析降了多少雨以及预报未来0-12小时内将出现多少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一、前言 随着光电、测距仪和袖珍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及大比例尺城镇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的开展,用极坐标法测算地形图碎部点坐标和高程与地籍图界址点坐标,是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和最重要的手段。这种方法一般是用测距仪测得极边距离和用经纬仪测出极边定向角和垂直角从而求算出所求点坐标和高程。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地形测量队人员在电离辐射地区内作业在增加,产生的照射可能损坏设备,破坏正常的导线测量作业。现行的技术安全规定设有制定出在原子能发电站和工业企业,那些利用辐射源的地方进行测量工作时的解决问题办法。  相似文献   
999.
用边界单元法模拟二维地形对大地电磁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边界单元法模拟二维地形对大地电磁场的影响.首先用格林公式将二维大地电磁的边值问题转变成积分方程,然后用边界单元法解积分方程,得到地形上的大地电磁场和它的法向导数,由此可计算电阻率.与有限单元法相比,本方法剖分后的地形与实际地形的拟合程度高,向计算机输入原始数据的工作简单,可以在微机上计算地形引起的视电阻率.本方法适合于在野外生产现场进行大地电磁法的地形改正.计算表明,地形对H_x型波的影响比对E_x型波严重得多;随着周期的增长,地形对H_x型波的影响变得稳定.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