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2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633篇
地质学   761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38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Traditionally, the mid-Holocene in most parts of China was thought to be warmer with higher precipitation, resulting from a strong Asian summer monsoon. However, some recent researches have proposed a mid-Holocene drought interval of millennial-scale in East Asian monsoon margin areas. Thus whether mid-Holocene was dry or humid remains an open issue. Here, Zhuyeze palaeolake, the terminal lake of the Shiyang River Drainage lying in Asian monsoon marginal areas, was selecte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details of climate variations during the Holocene, especially mid-Holocene, on the basis of a sedimentological analysis. Qingtu Lake (QTL) section of 6.92m depth was taken from Zhuyeze palaeolake. Multi-proxy analysis of QTL section, including grain size, carbonate, TOC, C/N and δ13C of organic matter, was used to document regional climatic changes during 9-3 cal ka B.P. The record shows a major environmental change at 9.0-7.8 cal ka B.P., attributed to a climate trend towards warmth and humidity. This event was followed by a typical regional drought event which occurred during 7.8-7.5 cal ka B.P. And a warm and humid climate prevailed from 7.5 to 5.0 cal ka B.P., attributed to the warm/humid Holocene Optimum in this region. After that, the climate gradually became drier. Moreover, comparison of the climate record from this paper with the summer insolation at 30°N indicates that the climate pattern reflecting the Asian monsoon changes was caused by insolation change.  相似文献   
993.
莉萍  方芳 《海洋世界》2004,(6):12-14
死海虽然以“海”命名,但死海实际上是亚洲西部著名的内陆成水湖泊,旧称鲁特湖。死海位于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约旦之间,东北距约旦首都安曼45千米,西距耶路撒冷24千米。死海呈长方形,南北长80千米,东西宽4.8至17.7千米,面积1050平  相似文献   
994.
由微生物产生的甘油醚类化合物是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这些大分子化合物能够敏感的响应环境参数的变化,因而在古气候重建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甘油醚类化合物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本文综述了该地区甘油醚类化合物气候代用指标的现代过程和古环境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以期为青藏高原地区古环境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95.
王欢业  刘卫国 《盐湖研究》2016,24(2):75-82, 91
由微生物产生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GDGTs)是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这些大分子化合物能够敏感地响应环境参数变化,因而在古气候重建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GDGTs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综述了该地区GDGTs气候代用指标的现代过程和古环境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以期为青藏高原地区古环境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96.
前人研究显示微生物群落对有机碳源的利用具有选择性,但是纯菌株对碳源利用的选择性却不甚明了。此外,在盐湖环境中微生物出于能量的考虑可能选择性利用有机碳源以抵抗盐度渗透压。因此,盐度可能间接地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碳源的利用。然而,目前类似的相关研究较少。采用单碳源纯培养技术、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相关统计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6个湖泊(洱海、青海湖、托素湖、尕海1、尕海2、小柴旦湖)沉积物中基于不同碳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盐度的响应关系。采用7种不同类型的单碳源(甲酸钠、乙酸钠、丙酮酸钠、乳酸钠、葡萄糖、纤维素、混合氨基酸)进行培养筛选。共获得10个细菌分类属的75株纯培养菌株,它们分属于γ-变形菌纲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弧菌属(Vibrio),β-变形菌纲的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以及芽孢杆菌纲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和游动球菌属(Planococcus)。其中,盐单胞菌属菌株可利用研究中使用的所有碳源类型,说明这类细菌具有广泛碳代谢途径,可能潜在参与了青藏高原北部湖泊碳循环过程。研究发现所得纯菌株对不同碳链长度碳源的利用具有选择性,即随着盐度增高,某些菌株偏向利用结构更加复杂的碳源。总之,盐度不仅影响着纯培养细菌群落多样性,而且还影响着细菌对碳源类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7.
敦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地表辐射平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3年干旱环境背景下敦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辐射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天气背景,各辐射分量的日变化过程差异较大,晴天变化曲线呈平滑的单峰型,多云天气平滑度不如晴天,阴天、雨天和沙尘天气呈现了不规则的多峰型变化;各季辐射通量的日变化都呈单峰型,但收入量差异较大,极值出现的时间也不相同。向下短波辐射、向上和向下长波辐射、净辐射月总量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向上短波辐射的月总量的季节变化不太明显。各辐射分量日平均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春季较大,秋、冬季较小,最大值出现在6月或7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或1月。生长季的地表反照率要低于非生长季,各季日平均反照率都是早晚高,中午低,呈"U"型。  相似文献   
998.
沙漠湖泊沉积物是研究气候环境变化的珍贵材料,湖泊岩芯年代学研究是重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其年代的测定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年轻湖泊沉积物测年一直是当前地质年代学研究的难题。~(14)C测年作为一种传统的测年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湖泊年轻沉积物的年代测定。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年轻沉积物能否利用~(14)C方法进行测年,其可靠性如何,需进行研究和验证。选择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两支岩芯(BR-1和YD-1),对其进行了~(14)C测年,并与已有的~(210)P_(buns)及其推算年代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沙漠湖泊中的植物残体来源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可能是原有的更老沉积层中的植物残体的再沉积,测年结果偏老约1000年。2)湖泊岩芯中有机沉积物样品的年代结果基本符合沉积规律,但受硬水效应的影响,其年代整体偏老400~900年。3)与~(210)P_(buns)年代对比,两种不同测年物质所测得的年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老现象,表明岩芯所在湖泊~(14)C年龄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测年材料极为稀缺的沙漠丘间湖区,利用岩芯中的植物残体、沉积物有机质进行~(14)C测年,可能受老沉积层中测年材料再沉积、湖水碳库效应等因素的影响,~(14)C年代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在对巴丹吉林沙漠丘间湖泊年轻沉积物测年研究过程中应谨慎运用。  相似文献   
999.
^(137)Cs在年代测定和土壤流失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认定^(137)Cs时标前,需要消除粘土和有机质(TOC)对^(137)Cs的富集作用。通过对比新疆多个湖芯钻孔^(137)Cs序列,发现它们异于北半球^(137)Cs沉降模式,即出现了1954、1963、1975和1986这四种时标且1986年的^(137)Cs比活度可能异常的高。通过分析艾里克湖钻孔的^(137)Cs序列,并结合新疆其他地区多个钻孔的^(137)Cs序列,与北半球^(137)Cs沉降特征以及靠近北疆的Belukha冰芯^(240)Pu/^(239)Pu沉降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了新疆^(137)Cs时标的可靠性以及1986年^(137)Cs比活度异常高的原因。在新疆^(137)Cs多个时标中,仅1963年的时标是高信度的(即北半球^(137)Cs最大沉积年)。1954年^(137)Cs蓄积峰代表其全球初始显著沉降,距今已有2个^(137)Cs半衰期,当年沉积通量低且可能发生^(137)Cs垂直迁移,仅能作为次要时标。1975年的时标反映了1960s-1970s的中国核试验,但距离罗布泊~300 km的博斯腾湖对中国核试验有截然相反的记录,表明中国核试验不是稳定信号,其核沉降范围以及对湖芯的影响作用还需进一步评估,不能作为可信的时标。1986年蓄积峰对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因核尘埃未大量进入平流层且距离新疆较远(~4 000 km),但同时考虑到新疆位于核事故的西风环流下风区,所以该事故对新疆有影响但影响不大。1986年的^(137)Cs时标可作为次要时标。新疆湖芯1986年的异常高蓄积峰可能是由新疆最近几十年的人类活动(如过牧、耕种等)加上1987/1988年的高降水导致的地表侵蚀增强引起的。增强的地表侵蚀导致含有高^(137)Cs含量的表层土壤颗粒被冲刷进入湖泊,叠加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37)Cs沉降之上,进而导致了湖芯沉积物记录到显著的1986年^(137)Cs蓄积峰。  相似文献   
1000.
太湖微气候条件及局地热环境的研究对于太湖周边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大气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准确模拟太湖湖-气交换,将CLM4-LISSS浅水湖泊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耦合进入WRF中的Noah陆面过程模型。采用太湖湖上平台及岸边陆上测站观测的数据,评估了CLM4-LISSS浅水湖泊过程方案对太湖区域近地层气象条件的模拟性能。并基于耦合模型模拟研究了太湖对周边城市区域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CLM4-LISSS湖泊陆面过程方案模拟的湖表面温度能反映真实温度的变化趋势。两种陆面过程方案在2 m气温的模拟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CLM4-LISSS与Noah方案计算所得湖上2 m气温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7和2.22℃,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4;模拟10 m风速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3和2.78 m/s,平均相关系数为0.72和0.68。太湖对周边城市热环境存在明显的影响。8月太湖对周边地区15时(北京时)近地层平均降温0.5-0.7℃,影响范围达60 km。06时太湖导致周边近地层平均升温达0.7-1℃,影响范围达50 km。湖风带来的冷空气抑制了城市热岛的垂直运动,在高温天气下使得苏州、无锡和常州城市地区昼间边界层下降高度可达300、400和100 m。无锡地区边界层内气温最高降幅可达0.5-0.7℃。通过选取无锡地区2015年8月28日高温小风天气作为背景条件,分析该地区湖风对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湖风能够破坏无锡地区的热岛环流结构,改变近地面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抑制城市热岛的垂直发展,并影响至整个无锡地区。局地热力环流的变化对于局地气候以及污染物质的输送与扩散有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准确的湖泊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于天气预报、空气污染模拟,以及气候模拟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