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4篇
  免费   1131篇
  国内免费   1474篇
测绘学   344篇
大气科学   2225篇
地球物理   899篇
地质学   2643篇
海洋学   607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463篇
自然地理   106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359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屈振江  栗珂  刘罡 《高原气象》2010,29(3):786-793
根据中国西北近703年(1306—2008年)大旱年发生时间间隔的资料序列,通过正态性、独立性等统计检验,确定序列的性质。利用平稳独立随机过程理论建立概率预测模式,通过独立样本预测试验,并对未来中国西北大旱年发生概率预测做了研究。预计下次大旱年可能在2016年前后发生,2015年发生的概率为58%,2016年发生的概率为61%。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澄清微秒时间尺度脉冲活动是否属于K过程的一个必要特征,分析了16次地闪和12次云闪后期对应电场K变化期间的VLF/LF(磁场)脉冲活动和VHF辐射特征。结果显示,微秒时间尺度脉冲活动是K过程的一个必要特征:(1)绝大多数K过程其VLF/LF脉冲活动表现为一个密集的小幅度脉冲簇,脉冲间隔从几微秒到十几微秒不等,其幅度比同期地闪回击幅度弱一个数量级,偶尔上面叠加了与地闪回击幅度可以比拟的大脉冲;(2)另有一部分K过程VLF/LF脉冲活动则类似于地闪或者云闪初始击穿过程的大双极性脉冲列。K过程同时伴随了准连续的Q噪声形态和分立脉冲形态的VHF辐射,这些VHF辐射倾向于与VLF/LF脉冲活动同时在K阶梯电场变化一开始即启动并伴随着K阶梯电场变化,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强度对应关系。K过程放电期间,这些VLF/LF脉冲源的入射方位演变特征表明,它们产生于一个云内不断扩展的源。K过程微秒时间尺度脉冲活动和VHF辐射特征以及它们与K变化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支持K过程是云内流光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3.
LAPS分析场资料在暴雨中尺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地面探测、高密度自动雨量站、高空探测资料,并且融合多普勒雷达拼图产品,LAPS可输出比较精细的分析场。针对2008年6月21~22日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基于LAPS不同时空分辨率的中尺度分析场,分析了雷达回波、风场、高度场以及物理量场,比较不同时空分辨率LAPS分析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此次强降水过程可划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雨量集中在沿淮地区,呈纬向带状分布;第二阶段集中在大别山地区,其雨强更大,是中尺度局地性降水。(2)大别山区的地形抬升对低涡增强或减弱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是低涡增强、发展的触发机制。当低涡接近大别山区时,低涡明显加强;当低涡逐渐远离大别山区时,低涡则减弱。(3)第一阶段有风的切变线,第二阶段有风的辐合,说明风场的辐合和切变促进云和降水的发生、发展,因此它们是产生暴雨的触发条件。(4)高分辨率的LAPS结果对于风场和云的变化刻画地更为细致。雷达回波发生在风的切变线处,或者风场辐合处;大别山区暴雨过程中,在其西侧有闭合性的涡旋,低涡缓慢东移,回波位于涡旋东侧,强降水发生在低涡东侧。(5)K指数、沙氏指数、整层可降水量与这次大别山地区暴雨过程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与暴雨落区基本相同。这些指数在暴雨落区预报与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正>1引言2009年汛期,我国大部地区暴雨日数接近常年同期,未发生大范围、流域性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全国大江大河干流水势基本平稳,但强降水天气面广、极端性强,部分中小流域洪水频发,局地和区域性暴雨洪  相似文献   
995.
张恒德 《气象》2008,34(11):117-123
2008年8月,正值我国举办奥运会,期间我国出现了不少强天气过程,南方暴雨洪涝和北方强对流频发.本月,全国平均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安徽月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多,湖北、贵州为历史同期第3多.  相似文献   
996.
一个区域地气耦合柱状模式的发展及其对半干旱区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的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用于研究地气耦合模拟的区域柱状模式,其中包括了详细的物理过程,可以作为研究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的工具。通过区域柱状模式与不同陆面模式的耦合,检验了不同陆面模式在非耦合和耦合两种情况下对半干旱区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陆面模式在耦合后对感热的模拟偏差放大,而潜热的模拟效果得到了改进,不同的陆面模式对区域柱状模式的模拟性能影响较大,耦合了CoLM后的区域柱状模式对地表气象要素的模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997.
利用NCAR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3.0,CLM3.0)及普林斯顿大学1948—2001年1°×1°、3 h一次的全球大气近地面强迫资料,对中国地区1948-2001年的土壤温度进行了off-line模拟试验,通过对模拟结果和全国台站观测土壤温度资料的对比,评估了CLM3.0对中国区域不同层次土壤温度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能模拟出中国地区多年平均土壤温度的空间分布型,除部分地区模拟比观测偏高外,模式模拟的土壤温度普遍偏低;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出中国地区土壤温度的年际变化,对4月的模拟稍好于7月。对于划分的8个子区域,东部区域模拟好于其它各区,除高原一带外,表层的模拟均好于深层;模式基本能抓住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而且模拟出了7月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土壤温度显著降低这一趋势,但模拟的趋势比观测有所偏弱。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主要阐述了山西省降水资源整合数据库建设和基于C/S架构的数据库查询显示系统的实现及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数据库建设主要解决了日降水量的存储过程计算,查询显示系统利用VB与Surfer Automation接口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实现了雨量站点分布图及降水量等值线图绘制,为科学研究、气象预报预测及气象服务提供了直观的图形分析.  相似文献   
999.
利用NCAR、NCEP和FSL/NOAA等共同研制的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9年6月3日河南地区发生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该次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成功地再现了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及强对流的分布发展特征,高空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近地层较暖,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位势不稳定层结及地面辐合线是这次强对流和飑线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强对流发生时,该地区出现的低空增温增湿、低空急流的爆发及低层急流核向东南快传、高空急流轴稳定在强对流天气发生地上空,对流有效位能积累和释放随时间的演变过程及垂直螺旋度大值中心等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郑州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1992-2006年郑州酸雨观测站数据以及2001年4月-2006年12月郑州空气质量逐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郑州市降水酸性呈现增强趋势,主要发生在秋、冬两个季节,频率在40%以上,冬季酸雨发生天数要多于秋季,降水酸度在秋末至12月较强。影响酸雨的主要因子为PM10、SO2与NO2浓度和降水量,PM10主要通过与酸性气体的化学反应来影响降水电导率K值,降水对大气中PM10的净化有较强的作用。连续性降水过程中降水pH值有减小趋势的占57.14%,主要在于降水对地面的湿润作用有效地阻止了来自地面的可溶性微粒进入大气中,不能足够吸收大气中酸性物质,致使酸性物质直接进入降水中造成降水持续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