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656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992.
全新世是地球发展历史的最近一页,距今约一万年,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全新世地质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如气候波动、植被演化、水系发育、海陆变迁、沉积速率等,为利用和改造自然,如泥炭的开采和利用、地下水的寻找以及工农业建设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93.
松树沟“入”字型构造体系是包容在秦岭纬向带中的低级序构造。其主干构造为商丹深断带,分支构造为其北侧的控制区内基性或超基性岩体的北西向褶皱断裂系。燕山期商丹深断带受左行直扭应力场的作用,形成该“入”字型构造。  相似文献   
994.
陈永群  詹秀春 《岩矿测试》1994,13(3):211-213
酸分解试样,点滴麦勒膜制片,Ni元素作内标,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金银标准样品中Au,Ag,Cu和Zn,分析范围为0.2%-100%。对于Au,Ag,Cu和Zn含量为83%,8.0%,6.2%,3.0%的试样,其RSD(n=6)分别为0.1%、1.1%、0.9%和1.1%。  相似文献   
995.
豫西堆积了第四纪不同时期的风积黄土和冲洪积黄土。前者形成了黄土台塬、黄土丘陵等地貌类型;后者则多分布于河谷阶地及洪积扇之中。冲洪积黄土物源多来自风成黄土,所以其粒度组成、物质成分具有相似性。豫西黄土具粉砂孔隙或粉砂孔隙—斑状结构,平均粒径约5.5—6.Oφ;标准偏差1.4—1.9φ;偏倚系数0.1—O.5;峰凸系数O.6—1.0;中位数O.03—0.04毫米;分选系数1.3—1.6。其岩性属粉质亚粘土、亚砂土,具有离散度较大,平均粒径对称较差、多为正偏倚、低峰态的粒度分布特征。豫西黄土轻矿物约占重量的85—95%,由长石、石英、云母及碳酸盐组成;重矿物占5—15%,主要为角闪石、帘石类、金属矿物、锆石、电气石、磷灰石;粘土矿物有伊利石,蒙脱石及高岭石。其化学成分以SiO_2和Al_2O_3为主,其次为CaO、Fe_2O_3、K_2O、MgO、Na_2O,FeO、TiO_2、MnO。豫西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渗透的各向异性和湿陷性。与西北黄土相比较,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干容重大、孔隙比小、湿陷性弱、压缩性低、凝聚力大等特征,因而其工程地质性质更好。  相似文献   
996.
997.
国产中子发生器配接引进测井仪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8.
999.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人民通过农牧业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两千多年来人们应用这些知识,并通过人工选择及杂交,培育了无数的动、植物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00.
近一千年来贺兰山积雪和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历史文献中关于贺兰山积雪变化记录的研究,以及其他反映贺兰山气候变化的环境信息的分析,确认贺兰山地区西夏、元明时期为冷凉气候,积雪特征反映的气候变化与中国西部气候变化相一致。通过贺兰山与天山、太白山、点苍山积雪变化的比较,发现其时间变化过程和演化规律具有一致性,进而对12世纪寒冷期永久积雪下限进行推测。根据对一千年来贺兰山年日最低气温≤0℃日数的计算,认为12世纪寒冷期年平均气温较现代约低1.52℃,推算当时贺兰山永久积雪下限为海拔34003500m;以17世纪中叶为代表的小冰期年平均气温较现代约低11.5℃,推算当时贺兰山永久积雪下限为海拔350036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