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621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647篇
海洋学   318篇
天文学   142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37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结合地震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 ,并利用地震学有关方法 ,对北纬 3 5°线附近地震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区进行预测。发现 5级以上地震有自西向东迁移的迹象 ,近 3 0a来 5级以上地震主要在菏泽 -黄海一带活动。通过分析认为 ,近期北纬 3 5°线与聊考带交界处及与响水 黄海构造带交界处 ,有发生 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利用 EISCAT-Svalbard 雷达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期间观测数据,对太阳活动高年前后极区电离层 F 区电子密度随高度和地方时的二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极隙/极盖区背景电离层特征,并与 IRI-2001模式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 ESR 雷达所在纬度,不存在“冬季异常”现象;但首次发现,此处电离层冬季日变化存在磁午夜前主极大。另外,无论在什么季节,白天时段 ESR 雷达上空电子密度都在磁正午附近有一极大值。与 IRI 模式的比较表明,模式预测的 F 区电子密度与 ESR 实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在500km 高度以上的顶部电离层和冬季,差别尤其明显。简要讨论了软粒子沉降对造成电子密度日变化磁正午极大的作用和冬季磁午夜前主极大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93.
琚宜太  缪秉魁 《极地研究》2005,17(3):215-223
我国第19次南极考察队于2002-2003年在格罗夫山地区寻找陨石,共搜集了4448块陨石,其中石陨石2892块、球粒陨石1524块、碳质球粒陨石25块、无球粒陨石6块和石铁陨石1块。这次陨石调查主要沿阵风悬崖南段、中段、北段蓝冰区进行,在上述地区分别发现了41块、2684块、1721块陨石。本次考察中,在已搜寻的蓝冰区,尽管其富集程度有很大差异,但均发现了陨石,因此,格罗夫山其它尚未搜寻的蓝冰区也可能富集陨石。大部分陨石可能是风从阵风悬崖或其上方吹来的,因这些陨石质量小,分布在蓝冰的凹地或冰碛的迎风坡。而另一些质量大的陨石可能受冰川搬运至收集地点,因冰的消融而露出蓝冰表面。这些陨石的发现充分证明格罗夫山地区为南极最富集陨石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94.
近30年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卞林根  林学椿 《极地研究》2005,17(4):233-244
采用NCEP的1973-2002年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对近30年南极海冰冰密集度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及其与南极海冰涛动指数的长期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极海冰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海冰融化速度远大于凝结速度,而北极海冰融化速度与凝结速度基本相同。南极海冰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海冰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年平均倾向率为28/10a。而北极海冰年际变化则相反,呈减少趋势,年平均面积指数的倾向率-3.5/10a。南极海冰涛动指数能代表南极地区近1/3的海水变化,是南极海冰变化的重要指数,具有10年、3-5年和2年左右的准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995.
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开放式多数据库集成的系统。依据系统功能需求,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模块、数据输入模块和网页发布功能模块组成。系统的特色在于建立了元数据和数据集系统。极地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硬件环境是Xseries345,操作系统采用的是Unixware7.1.1(双CPU+磁盘阵列,磁盘阵列系统作RAID5冗余),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Oracle8i for Unixware。Web服务器的硬件环境是IBM Netfinity7100(双CPU),操作系统使用的是Windows2003Server,服务器软件为IIS6.0+Net Framwork1.1。目前已经建成“极区海洋学”,“日地物理学”两个子数据库,共涵盖2143个数据集,容量80G的数据在网上提供查询、下载服务。考虑到极地科学数据库现在的数据量有限,数据更新周期较长,更新量较大的特点,目前选用价格低、扩展能力强、成熟可靠的磁带备份技术。采用的备份策略是全量备份。随着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将来应考虑采用新的备份技术,实现备份的自动化,同时加强局域网内部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996.
南极中山站吹雪雪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淙  万军  吕非 《极地研究》2004,15(1):39-45
本文利用 2 0 0 3年 1月至 2 0 0 3年 1 2月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考察期间的天气观测记录和气象传真图 ,对东南极中山站地区的吹雪和雪暴天气进行了统计和天气学分析研究。着重分析了吹雪雪暴天气的时间分布和风场 ,温湿场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天气形势 ,指出了中山站地区预报吹雪雪暴天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7.
基于2003年7月在龙感湖、太湖梅梁湾以及2004年7月在太湖站栈桥的连续不同风浪条件下水下光场原位观测资料,分析风浪作用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对PAR衰减,吸收系数及真光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龙感湖,小风浪、中风浪和大风浪的PAR衰减系数分别是1.74,2.02,2.45 m-1,400~700 nm光谱衰减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98~2.97,1.34~3.95,1.82~5.40 m-1;在太湖梅梁湾,小风浪、中风浪和大风浪PAR衰减系数分别是2.63,3.72,4.37 m-1,从小风浪到、中风浪、大风浪衰减系数分别增加了41%,66%;太湖站栈桥边PAR波段积分CDOM吸收系数在中风浪和大风浪的值分别为0.26,0.28 m-1,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从中风浪到大风浪反而由0.76降低到0.49m-1,沉积物再悬浮引起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则由0.94增加到1.73 m-1,增加了84%,总悬浮物颗粒物吸收由1.70增加到2.22 m-1,增加了30.6%.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对总吸收系数贡献最大,中风浪、大风浪下贡献率分别达44.14%,65.05%.龙感湖,梅梁湾,栈桥边3站点从中风浪到大风浪,PAR真光层深度分别降低0.40,0.19,0.20 m.透明度、PAR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与悬浮物浓度、风速、波高等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并且与悬浮物中无机颗粒物相关性最好,而与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及溶解性有机碳相关性很低.由此可见,在龙感湖和太湖等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风浪扰动引起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尤其是无机颗粒物的增加是影响水下光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98.
对于受迫Liénard方程,利用Sobolev空间范数,给出了周期解的估计,进而利用变分原理、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周期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99.
选择伊朗中部、南部及西北部地区的近20条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完整地层剖面,系统采集Soltanieh组、Barut组、Zaigun组、Lalun组及Mila组古地磁样品960件.经测试和对比获得结论:Soltanieh组记录的地磁极性带为反向,Barut组-Lalun组为正向,Mila组又为反向.此成果完全可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OS)1989年建立的全球地层极性柱中相应时代的极性带对比.计算得出5个地层组的古地磁南极位置.古地磁研究表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伊朗全境均属稳定地块,处于赤道南侧约16°的低纬度区.此期间似无大幅度转动和纬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中低纬Spread-F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导出了中低纬地区电离层F区中的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的线性增长率,并对一些典型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Ravleigh-Taylor不稳定性的线性增长率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中纬度地区,如果没有合适的东西向水平外电场,纯Rayleiyh-Taylor模难于增长,初始扰动将被稳定化.在这些区域,线性增长率的表达式还表明,外电场导致的E×B模的增长率虽然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其减小的速率慢于R-T模增长率的减小.非线性的数值模拟则显示,中纬非线性E×B漂移不能象在赤道地区那样使电子密度减小的区域抬升到F区顶部以上,亦即在中纬地区,F顶部以上通常不出现电离层泡,但在F区较低部分可以演化出较大范围的电子密度增强区,这与中低纬地区Spread-F的某些观测特征一致.这说明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与东向水平外电场一起可以成为导致中纬Spread-F发展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