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718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69篇
地质学   1897篇
海洋学   3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对南秦岭东江口和柞水岩体的似斑状花岗岩类进行了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矿物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两种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更-奥长石)、钾长石、镁角闪石和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磁铁矿和磷灰石等.岩浆成分的变化可能是矿物环带结构和环斑结构形成的原因之一.东江口和柞水花岗岩类锆石结晶时岩浆温度为759~784℃,平均771℃;稀土元素在岩浆中饱和时岩浆的温度为741~800℃,平均773℃;斜长石结晶时岩浆温度624~641℃,平均632℃;角闪石结晶时岩浆温度610~668℃,平均632℃.岩体侵位深度约5.8km,压力约1.77×108 Pa,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2.
滨里海盆地东南缘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台地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里海盆地东南缘晚古生代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层。受北乌斯丘尔特板块和乌拉尔造山运动的影响,南恩巴和扎纳诺尔碳酸盐岩台地具有3层结构,田吉兹-卡沙甘台地和特梅尔台地具有2层结构;依据沉积特征、沉积演化及井震资料等建立了各碳酸盐岩台地的沉积模式。各碳酸盐岩台地发育以孔隙为主的储层,亦有溶洞和裂缝,是沉积作用及后期白云岩化、淋滤、重结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各碳酸盐岩台地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构造运动控制着碳酸盐岩台地的位置、形态、沉积相带分布及地层结构,水动力条件强弱决定了沉积物的类型。碳酸盐岩台地的不同特征对油气勘探目标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黔东麻江地区位于上扬子台地东南缘,下寒武统(相当于2008年国际地层年表中的寒武纪第二统)清虚洞组发育浅海碳酸盐岩沉积。露头观察、微相分析和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得出,麻江地区清虚洞组可划分为浅海陆棚、潮下带、浅滩、潮间带4种沉积环境。由下向上,构成了5个向上变浅的旋回(C1-C5)。C1-C3旋回为浅海陆棚-潮下带-潮间带序列,以细晶白云岩为主,局部见鲕粒或灰泥的交代残余;C4-C5旋回为台缘浅滩-潮间带序列,浅滩特征明显。麻江地区沉积环境的纵向演化和邻区沉积环境的对比表明,湘西黔东地区清虚洞组经历了碳酸盐岩缓坡向镶边台地的过渡转化。  相似文献   
994.
马尔姆杰格(Malmbjerg)斑岩型钼矿床位于格陵兰岛东岸古近纪火成岩省中,是靠近始新世沃纳布杰格(Werner Bjerge)杂岩体中3个钼矿床中最大的一个。马尔姆杰格矿床钼金属储量约26万t,辉钼矿化呈细脉-网脉状分布于岩体及其围岩中。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等,具有斑岩型钼矿床的一些基本特点。矿床中辉钼矿ReOs年龄(25.8Ma)与黑云母花岗岩40 Ar/39 Ar年龄(25.7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辉钼矿矿化与花岗岩侵位是同时发生的,均为古近纪产物,与冈底斯成矿带中新生代斑岩成矿系统晚碰撞期发育的矿床形成时代较接近。马尔姆杰格斑岩型钼矿床形成于裂谷后期地壳抬升过程中该区最新的岩浆活动阶段,矿床外围及南部是重要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5.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分布多种类型花岗岩,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对处于卡拉麦里主断裂带西侧的奥塔乌克尔希花岗闪长岩体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岩体SiO2含量中等,相对富含钠,A/CNK在0.93~0.99,具准铝质中等钙碱性岩系特征.其轻稀土元素富集,具微弱铕负异常,明显富集Rb,Sr,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元素Nb,Ta,Ti,为I型花岗岩.锆石LA-ICP MS测年为(329.1±1.3) Ma和(305.7±1.5) Ma,分属于早石炭世维宪期和晚石炭世卡西莫夫期,岩体定位于晚石炭世晚期.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综合分析表明该岩体具复杂成因,早石炭世晚期卡拉麦里地区洋壳消减,造山作用形成新生陆壳物质,晚石炭世后碰撞构造阶段地幔底侵岩浆引起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了奥塔乌克尔希岩体.综合研究表明,东准噶尔洋盆闭合发生在早石炭世维宪期,晚石炭世晚期准噶尔地区东部已进入新沉积盆地构造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996.
利用东昆仑地区1∶50万化探扫面成果,研究该区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并重点选择与金矿有关的成矿元素Au、Cu、Co、Mo、Pb、Zn、Ag、As、Sb、Hg等进行讨论.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分析它们在空间、时间上的分散、富集规律,为区域矿床地球化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以本区两类典型金矿床模型为依据,利用GIS技术进行金矿靶区的筛选与评价,提出了Ⅰ级金矿找矿远景区3个,Ⅱ级远景区6个,Ⅲ级远景区7个,作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7.
新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是西北地区发现的第一个特大型钼矿床,矿床产于下石炭统浅变质碎屑岩夹火山岩中,位于雅满苏大断裂附近.文章通过分析含矿脉体之间的交切关系及生成先后顺序,将东戈壁钼矿成矿期热液作用划分为4个阶段;根据金属矿物之间的穿插、交代、共边关系,确定了矿物生成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998.
侏罗系齐古组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层序发育较完整,沉积相类型丰富。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在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车排子车60井区齐古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研究区齐古组主要为砾岩、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多旋回沉积组合,为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北西和正北方向。平原辫状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储集性能较好,前缘分支河道微相砂体及河口砂坝次之,为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相带。该研究成果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石永红  王娟  康涛  徐旭峰 《岩石学报》2013,29(5):1540-1558
大别山东南缘高压-超高压地块一直为研究的热点地区,人们普遍认同其是由2个具有不同变质级别的单元构成,并以此为基点探讨大别造山带的俯冲、折返机制.然而,由于工作程度所限,对于大别山腹地店前-寺前-罗溪地区一直缺乏详细的资料,对其确实的变质属性及年龄并不清晰,限制了人们对该地区客观的结构单元划分的准确理解.本次通过区域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详实地分析了该地块的结构构成.研究显示,大别山东南缘高压-超高压地块由2个超高压单元和1高压单元构成,并呈岩石-构造岩片形式相互叠置,其变质P-T条件分别为:(1)单元-Ⅰ:-T=723±22℃和-P=3.90±0.43GPa(金刚石稳定域);(2)单元-Ⅱ:-T=630 ±45℃和P=3.10 ±0.23GPa(柯石英稳定域);(3)单元-Ⅲ:-T=545±24℃和-P=2.48±0.11GPa(石英稳定域).锆石U-Pb年龄表明这三个单元具有穿时性,形成于不同的时间段,自单元-Ⅰ、单元-Ⅱ至单元-Ⅲ,年龄分别为226.4±2.6Ma→230.1±3.5Ma→235.2±4.2Ma年龄(徐旭峰等,2013).在空间分布上自北向南,总体的峰期变质P-T条件逐渐降低,年龄则逐渐变老.但由于风化剥蚀作用,在马龙-石马一线的单元-Ⅰ以构造窗形式产出,致使P-T条件呈现跳跃性的变化.石永红等:大别地块东南缘变质P-T条件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地壳形变与地震前兆探索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华 《地震》2012,32(2):22-30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中地壳形变观测技术、 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及地壳形变前兆观测研究进展。 1966年邢台地震后, 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经历了难得的成功、 更多惨痛失败和“地震不可预报论”等干扰, 发展曲折。 尽管2008年汶川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预报失败,但这两次和其他大地震前后GPS和其他观测得到的地壳形变表明, 大地震是有前兆的, 是可以预报的。 比较了我国地震预报所采用的主要的地形变观测技术和分析方法, 讨论了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 简要介绍了地壳形变地震前兆新近的研究结果, 重点阐述了GPS观测技术多方面的优势。 事实证明, 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的形变异常或前兆, 是我国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探索最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