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439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全面支撑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生态地质调查工程”。该工程自2019年以来,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重点开展了我国北方林草湿分布区1∶50万生态地质调查以及黄河源区、大凉山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1∶5万生态地质调查,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调查技术,获取了不同尺度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类型分布与变化,成土母岩、水文地质要素、土壤、地形地貌等生态地质条件,以及荒漠化、湖泊萎缩等生态问题分布数据,分析了生态-地质之间相互制约影响关系,剖析了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机理,划分了生态地质单元,建立了生态地质图谱,提出了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策建议,为我国北方地区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2.
993.
为探究秦巴山区土-石混合体土-水特性和微观结构的相关性,分别对不同孔隙比、含石量的土-石混合体开展非饱和入渗试验和压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压实度、低含石量下土-石混合体土-水特性曲线明显高于低压实度、高含石量土-水特性曲线;影响土-石混合体土-水特性的孔隙孔径在小于200μm范围内;含石量较低时,提高压实度造成孔隙向低孔径范围集中,使得土-水特性曲线在该孔径范围变陡;含石量较高时,提高压实度主要压缩大孔径孔隙(d>80μm),对小孔径孔隙的影响较小,使其土-水特性曲线较为一致。密实度较高时,增加含石量造成土-石混合体的孔隙分布更为均匀,土-水特性曲线由陡峭变为平缓;当密实度较低时,不同含石量下其小孔隙部分结构差异较小,土-水特性曲线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94.
刘一  曾勇  史洪峰 《江苏地质》2018,42(1):32-39
竹园山式铁矿是宁芜地区玢岩铁矿"三部八式"中的重要类型,是典型的层状叠加改造型磁铁矿床。竹园山—老坟山一带开展的找矿勘查结果表明,区域上大王山组下段出露地段有一串较好的重力、磁法异常带沿北北东向分布,并在竹园山—老坟山一带集中分布有明显的深部异常。深部验证表明,竹园山、老坟山地区的矿体总体延深稳定,倾向最大延深达550 m,属层位稳定的低品位磁铁矿石,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宁芜北部地区藤子山、渣塘、老坟山、和尚砚、莺子山、竹园山、老母岘至尹山一线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该类型矿床的深部勘查。  相似文献   
995.
来宾冶炼厂区大气扩散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7年元月和七月我们在来宾冶炼厂进行大气探测试验。获得了该地区大气扩散的有关气象资料,从而为该地区污染潜势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气象参数。  相似文献   
996.
岩体粗糙裂隙非线性渗透特性是岩体渗流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Javadi所提T模型中亚裂隙中速度恒定这一假设的不足,将其修正为速度与开度成正比的经验关系,考虑黏性压降和局部压降,提出了新的低速下粗糙裂隙非线性渗流模型(MT模型)。为了验证MT模型的正确性,对5种不同粗糙裂隙进行了低流量的饱和渗流试验,将现有模型及MT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MT模型与试验结果更为吻合,且模型适用于粗糙性系数JRC≤10的低粗糙度裂隙,雷诺数小于1 000的低流速情况。对MT模型进行分析,初步揭露了粗糙裂隙的非线性渗流机制,即小雷诺数下的Darcy流和大雷诺数下的Forchheimer流,并用临界雷诺数区分两种流动行为。分析了裂隙的粗糙度和开度对非线性渗流特性的影响,表明裂隙越粗糙或开度越小,则临界雷诺数越小,非线性作用将越强。提出了临界雷诺数与水力开度和绝对粗糙度的经验关系式,同时指出该关系式适用于JRC≤10的低粗糙度裂隙。  相似文献   
997.
系统梳理了成渝城市群以往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区内地质资源对绿色发展的支撑点。结果表明: 成渝城市群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的60%,页岩气累计探明储量近万亿立方米,涪陵焦石坝等已规模化开发气田; 地热资源较丰富,地埋管热源开发潜力较大; 芒硝等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开发基础较好,具有进一步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现有中型以上岩盐矿产39处,地下空间尚未开发利用,盐穴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现有153处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多含锶等有益元素,建议开展优质矿泉水品牌建设; 地质遗迹特色鲜明,现有164处重要地质遗迹,建议打造恐龙化石群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 耕地资源较丰富,覆盖50%以上的土地面积,总体养分丰富,局部富硒,已形成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品牌,建议开展都江堰—绵阳等地标准化农田建设,培育富硒农产品。建议进一步开展成渝城市群空白区土地质量调查、区域与重点产业地质调查等工作,以期持续提高地质资源对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列车荷载作用下高铁路基速度传递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会加剧轨道路基结构的振动,削弱其动力稳定性,并可能产生过大的附加沉降,严重时可导致轨道路基结构失稳破坏,因此,在列车荷载作用下高铁路基结构的动力响应是世界各国高速铁路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依托典型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利用自主研制的伺服激振控制系统,开展了大比例尺的高铁路基激振模型试验研究,通过激振器模拟列车轮轴循环加载,得到了不同频率激振力作用下路基不同层位的速度的时程变化曲线及幅值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速度幅值传递及衰减规律。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激振力作用下路基土体的速度曲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峰值;同一频率作用下路基土体中速度幅值沿深度方向不断减小,呈指数衰减趋势,随着深度的增加。研究成果为相应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机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诊断作用以及血清S-100B蛋白检测对SAH患者脑损害程度及脑血管痉挛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AH患者共77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Hunt-Hess分级分成不同组别,对其进行256层螺旋CT机头部CTA检查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在77例SAH患者中,经CT机头部CTA检查共有59处动脉瘤。GCS评分3~8分患者入院后1天、7天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1.94±0.31)μg/L、(1.93±0.28)μg/L明显高于GCS评分9~12分患者入院后1天、7天S-100B蛋白水平(1.13±0.21)μg/L,(1.09±0.19)μg/L和GCS评分13~15分患者入院后1天、7天S-100B蛋白水平(0.54±0.09)μg/L,(0.52±0.0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unt-HessⅠⅡ级患者入院后1天、7天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0.68±0.12)μg/L和(0.64±0.11)μg/L明显低于Hunt-HessⅢ级患者入院后1天、7天S-100B蛋白水平(1.15±0.18)μg/L,(0.98±0.12)μg/L和Hunt-HessⅣ级患者入院后1天、7天S-100B蛋白水平(2.08±0.25)μg/L,(1.99±0.23)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可对SAH患者周边血管三维结构予以有效反应,对SAH患者行S-100B蛋白水平检测,能有效对SAH患者脑损害程度及血管痉挛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情,着眼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地震安全信息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探讨把防震减灾工作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实现从被动救灾到主动救灾的创新和转变。以地震安全公共服务为目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国家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进的关键技术支撑,不断提高地震行业应对地震灾害的基础信息保障能力,更好地发挥地震行业中各个业务技术系统的功能,使防震减灾成果更好、持续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