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388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542篇
地球物理   362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选取典型表面流人工湿地——盐龙湖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沉积物理化性质分析,湿地系统水动力模拟,风场与悬浮物(SS)再悬浮浓度关系的拟合及全年再悬浮对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估算,探索表面流湿地沉积物在动力条件下的再悬浮特征及此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再悬浮量.结果显示:0.3~0.5 m水深沉积物的理论起动流速在18.54~22.62cm/s之间,模拟得到湿地运行过程中水体流速最大值为1.62 cm/s,会远小于理论起动流速值,因此湿地内部流动产生的底部扰动难以形成湿地底泥的大规模再悬浮现象.但湿地内部仍存在一定的底泥再悬浮效应,风场扰动是主要影响因素,风场作用受植物影响显著,萌发期(3-4月)和收割期(11月-次年2月)再悬浮贡献量大于生长期(5-8月)与成熟期(9-10月),并且当风速4 m/s时再悬浮浓度明显增加.再悬浮浓度与运行水深也有关,0.3 m水深SS再悬浮浓度分别高出0.4 m和0.5 m水深12.48%和18.67%;高锰酸盐指数(CODMn)分别高出12.61%和19.52%;总氮(TN)分别高出248.12%和341.94%;总磷(TP)分别高出35.53%和43.48%.全年SS、CODMn、TN和TP再悬浮量分别达到2.8、0.47、0.15和0.011 kg/m2.  相似文献   
992.
姚磊  韩超  丁士明 《湖泊科学》2016,28(1):156-162
采用平面光电极技术研究了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扰动对湖泊沉积物-水界面二维pH值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扰动能将沉积物-水界面处pH值的变化梯度由2.5 mm内降低1.6个pH值单位减缓至约1 cm内降低0.6个pH值单位,并在界面处形成约1 cm深的pH值缓冲区域.水丝蚓的造穴活动也会对沉积物的二维pH值分布产生影响,洞穴内的pH值高于洞穴周边沉积物约0.6个pH值单位.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从描述非静态、可压缩、等温干大气静力适应过程的线性模型出发,利用均匀介质中的波动理论,研究了初始扰动对静力适应过程中物理量场适应方向的影响;从能量分配和转换的角度探讨了静力平衡破坏后大气运动的物理本质.理论结果显示,当大气静力平衡被破坏后,垂直气压梯度场和密度场、垂直气压梯度场和水平流场u分量之间相互适应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94.
2012年夏季海南岛东岸上升流区的混合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urbulent mixing in the upwelling region east of Hainan Islan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nalyzed based on in situ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s made in July 2012. During the observation, strong upwelling appears in the coastal waters, which are 3℃ cooler than the offshore waters and have a salinity 1.0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offshore waters. The magnitude of the dissipation rate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ε in the upwelling region is O(10–9 W/kg), 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e general oceanic dissipation. The inferred eddy diffusivity K_ρ is O(10–6 m~2/s), which is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pen ocean. The values are elevated to K_ρ≈O(10–4 m~2/s) near the boundaries. Weak mixing in the upwelling region is consistent with weak instability as a result of moderate shears versus strong stratifications by the joint influence of surface heating and upwelling of cold water.The validity of two fine-scale structure mixing parameterization models are test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observed dissipation rat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developed by Mac Kinnon and Gregg in 2003 provides relatively better estimates with magnitudes close to the observations. Mixing parameterization model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he coastal upwelling region.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讨电磁发射深水炸弹的弹道性能,采用六自由度刚体弹道模型和地面密集度仿真预测模型,研究了基于最大发射动能下电磁发射深弹的射程覆盖范围,计算了电磁发射深弹最大射程、最小射程下的落点误差,分析了各误差因素对电磁发射深弹射程、方向中间误差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电磁发射深弹的射程覆盖范围由发射装置最大发射动能和电磁发射深弹性能指标共同决定;2)电磁发射深弹的落点误差因素主要为初速误差、横向起始偏角误差以及风速误差。  相似文献   
996.
997.
为准确探讨破碎波作用下气体如何卷入以及气泡的形成与输运特性, 文章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高速相机和气泡测量系统, 以及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三维数值模型对气泡形成及其运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合理地捕捉到破碎波作用下气体的卷入及其输运过程; 波浪的破碎会形成较大的气腔, 其破裂过程又将产生大量的气体微团; 气泡会增加水体的紊动, 造成水体与空气交界面附近形成大量的漩涡以及水体的飞溅; 气泡的破裂会消耗大量的水体能量, 同时发现较大的紊动动能与气泡的生成有关, 且气泡数随平均紊动动能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998.
This study examines a Kuroshio main path(KMP) cut-off event east of Taiwan Island occurred in fall-winter2013–2014 and its impacts on the South China Sea(SCS) by analyzing satellite altimetry and mooring observations. Satellite altimeter sea level anomaly(SLA) images reveal a complete process that a huge cyclonic eddy(CE) from the Pacific collided with the Kuroshio and the western boundary from 15 October 2013 to 15 January 2014. Mooring observations evidenced that the Kuroshio upper ocean volume transport was cut off more than 82% from 17×106 m~3/s in September to 3×106 m~3/s in November 2013. The KMP cut-off event caused the Kuroshio branching and intruding into the SCS and strengthened the eddy kinetic energy in the northern SCS west of the Luzon Strait. Using the total momentum as a dynamic criterion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eddy collision with the Kuroshio reasonably explains the KMP cut-off event.  相似文献   
999.
泥螺自2001因养殖目的引入黄河三角洲以来,随着分布范围的扩大和种群数量的增长,已成为当地潮间带的关键种。泥螺给当地民众带来较高收入,但其对底栖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还不清楚。为了明确该种群的生物扰动对底栖微藻和微生物的初级生产,以及对水体-沉积物界面营养盐交换的影响,开展了该项实验。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泥螺能显著影响沉积物-水体界面的溶解氧DO通量;在黑暗及无生物处理组的恢复期,泥螺能显著增加两界面间氨氮的通量。底栖微藻和小型生物在黑暗条件下也能增加氨氮的通量;但在有光照条件下,上述微藻和小型底栖动物对沉积物-水体界面间溶解氧和氨氮通量的影响不明显。实验结果为更深入理解泥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0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星载原子钟由于受到空间环境的影响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导致获取的卫星钟差数据中经常会出现异常扰动,从而降低了卫星钟性能分析的可靠性、破坏了钟差建模和预报的有效性、影响导航定位结果的精准度,需要对BDS卫星钟差数据中存在的异常值进行探测和处理。基于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建立BDS卫星钟差异常值探测的方差膨胀模型;运用似然比方法对BDS卫星钟差时间序列中的异常值进行探测;推导了Score检验统计量,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异常扰动的大小进行估计。试验结果表明,似然比方法能够准确探测BDS卫星钟差数据中异常值的位置,精确估计异常扰动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