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5篇
  免费   982篇
  国内免费   1416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416篇
地质学   4380篇
海洋学   514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20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西北冲积扇上的黄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的中国西北地区的各大山前,发育了大大小小的众多冲积扇。这些冲积扇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西北地区气候和构造运动的影响,以砂砾石堆积为主体。但是,一些较大河流形成的有一定规模的冲积扇扇面上,普遍覆盖了一层厚度在1~2m的黄土沉积物,它构成了西北冲积扇地区人类生存居住的根基。这种冲积扇经典形成过程(泥石流、槽洪、席状沉积)以外的黄土沉积具有以下特点。物质组成以粉砂质粘土为主,主要组分为0.05~0.01mm的粉砂粒组成,含量一般在25%~40%;其次是<0.005mm粘粒组,含量一般在20%~40%,另外还含有较多的粗粒成分,其中0.125~0.05mm细砂组可占15%~25%,个  相似文献   
992.
在赣南东部银坑--青塘地区广泛分布晚元古代地层,近年普查找矿发现青白口纪上施组地层有两层典型硅质白云岩层,该白云岩层层位稳定,特征明显,并与本地区的铅锌矿床关系密切。本文主要从硅质白云岩层和层控铅锌矿床的一些基本特征入手,阐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指出上施组硅质白云岩层对寻找富铅锌矿床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松嫩平原南部腰井子古湖盆的发现与古环境信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在进行松嫩平原湖泊古环境研究时, 根据卫星影像和实地考察发现松嫩平原南部存在一个大型古湖盆, 其规模之大与目前几乎消亡殆尽的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古湖盆的湖相沉积和生物演替, 对东北平原古生态和古气候的重塑及湖盆土地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古湖盆位于“向乌”沙带和乾安高地之间, 呈卵圆形。其地理坐标为44°34′~44°42′N, 123°25′~123°41′E, 东西长约20km, 南北宽约15km, 湖盆面积约210km2。湖底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海拔多在140~142m之间。西北部有5个残留的湖泊, 面积最大的一个只有2.5km2, 其余多不足1km2。湖底植被主要为芦苇群落和羊草草甸群落。  相似文献   
994.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晚白垩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雄盆地西部区晚白垩世地层厚达2600m,划分为南雄群(大凤组、主田组、浈水组)和丹霞组,大凤组划分为下、中、上三段,中段为泥质粉砂岩,上、下段为粗碎屑岩,厚450~900m,主田组的特征的发育大套湖相的粉砂质泥碉和灰质泥岩,且富含微体化石,厚838m,浈水组的的特征是粉砂岩、泥岩与砂砾岩与互层,且粗细相间,厚300m。丹霞组为粗碎屑岩,构成典型的“丹霞地貌”,厚600~1000m,南雄群产类女星介动物群,关坪似轮藻-新店扁球轮藻植物群,有孔虫、叶肢介、昆虫、腹足类、瓣鳃类和恐龙等化石,其生物群面貌与三水组、戴家坪组,分水坳组、跑马岗组,灌口组,宣南组、赤山组、王氏组、四方台组及蒙古的Nemegt组的生物群面貌很相似,层位大体相当,时代应属晚白垩世(可能属晚白垩世中-晚期)。红石寨-石塘一线以南的丹霞组为南雄群  相似文献   
995.
潘集煤矿二叠纪主采煤层中微量元素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淮南煤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端 ,发育了华北地区二叠纪含煤岩系中层位最高的可采煤层。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 (INAA)测试了淮南煤田潘集煤矿二叠纪主采煤层 13个样品的 36个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布 ,并对其共生组合特点、地球化学特征及稀土元素配比模式作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煤中不同微量元素显示出不同的亲和性质。元素Br,As ,Sb ,Ni和Co等趋于在煤中富集 ,其中Br的有机亲和性最大。元素Na ,K ,Rb ,Th ,Hf,Zr ,Ta和REE则在煤层与顶底板接触带的碳质泥岩中富集 ,表现出与细粒陆源碎屑物更强的亲和性。其它元素倾向性不甚明显 ,但Fe ,Ca ,Sr ,HREE等元素在海水影响强度增大的煤层中含量增加。元素As,Cs,Ni,Fe和Ca在煤层中含量变化较大 ,其变异系数大于 1,其它元素则相对稳定 ,表明同一矿区煤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受其它地质作用明显叠加影响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本区煤层稀土元素配比模式与华北其它地区C—P纪煤基本类似 ,普遍存在Eu亏损现象。 ∑REE在煤中分布范围为30× 10 -6~ 95× 10 -6,在顶板泥岩中超过 2 0 0× 10 -6。煤层中部 ∑REE降低 ,HREE相对富集。聚类分析表明 ,元素As ,Se ,Ag和Fe关系密切 ,这与煤中黄铁矿等成岩矿物有直接关系 ,泥炭沼泽演化期间或之后海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会促使这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晚中生代期间,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 由内陆向沿海,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 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山机构的“根”,形成所谓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中国东南部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可以区分为同熔型、陆壳重熔型和A 型三类,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形成机制和物质来源。同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分布 于沿海,陆壳重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一般分布于内陆,而 A型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受浙闽沿海长乐-南澳断裂带控制。 以桐庐和相山两个典型杂岩体为代表剖析了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体的时、空、源一致性,所揭示的规律对于认识整个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 杂岩的成因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盆地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地流体指在大陆性地壳基底上的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活动于沉积柱内的有机,无机复杂流体相,包括来自盆地内部由有机,无机沉积物压实和相变所释放出的自生流体和外来流体(盆地边缘隆起区补给的大气水和基底补给的流体)。盆地演化早期的沉积水地质阶段很可能以压实驱动流为主的自生流体占优势,而在晚期的渗入水地质阶段则以重力驱动流为主的外来流体。典型的低温热液地球化学特性和丰富有机组分的广泛参与,乃是盆地流体的两大突出特征。盆地流体广泛参与了沉积物的成岩一后生和成烃成矿过程。它既可以上升到达海底以沉积喷流的方式成矿,也可在海底以下的沉积柱中运移时遇到合适的地球化学障而发生沉淀卸载。献中报道的典型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沉积喷流型矿床,密西西比式铅锌矿床和大陆砂页岩型矿床。但在我国却发现了一批具有复杂成矿元素组合的重要矿床类型,包括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等。  相似文献   
998.
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海生爬行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通过初步研究,记述了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瓦窑组中的海生爬行动物3个月,2个亚目,6个科(其中2个新科),9个属(其中6个新属)和10个种(其中9个新种)。关岭 地区晚三叠世所发现的海生爬行动物是关岭动物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总体面貌与古特提斯海的海生爬行动物比较相似,但关岭地区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群具有三叠纪与侏罗-白垩纪动物群之间的过渡性质,在种类的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很高的多样性,是当今  相似文献   
999.
1000.
鄂尔多斯盆地晚白垩世以后是否存在构造热事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比较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上三叠统延长组二段和五段以及下侏罗统延安组等五套地层中岩石反射率与埋藏深度的关系,发现上述五套地层的演化具有共同特点,即在晚白垩世以后,地层的热演化与埋藏深度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显示了有其它的热源影响和控制盆地的热演化。岩石中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岩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显示这一时期有热流体侵入。结合盆地古地温场和基底构造特征提出鄂尔多斯盆地在晚白垩世以后即燕山晚期到喜马拉雅早期可能发生过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