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1篇
  免费   643篇
  国内免费   696篇
测绘学   360篇
大气科学   715篇
地球物理   520篇
地质学   1162篇
海洋学   503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321篇
自然地理   28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条件不稳定湿大气中三维理想地形上空对流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继立  谈哲敏 《气象学报》2008,66(3):293-309
条件不稳定湿大气情况下,气流经过三维地形可以形成不同性质的对流系统以及不同特征的地形流结构,其对流系统、地形流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地形上空的对流触发、对流-地形流-重力波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这些过程对于地形降水的性质、分布起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湿Fr数(Froude number),湿条件不稳定大气经过三维小尺度山地上空时其对流和地形流动存在4种不同的流域(flow regirnes):(1)下游传播对流模态;(2)上游传播和下游传播共存对流模态;(3)山峰附近准静止和下游传播共存对流模态;(4)下坡稳定和下游传播对流共存模态.地形上空对流系统主要可以通过两种不同机制形成:(1)地形直接的抬升或减速作用;(2)在地形流形成后,由于地形流本身特性(如上游分离、背风涡旋和下坡重力波破碎)触发.在较大的Fr数情况下,地形上空对流生成后反过来可以破坏上、下游的地形流结构,但对背风坡的重力波破碎影响较小.不同初始对流有效位能(CAPE)不仅可以影响对流系统的传播、发展,而且可以影响整体地形流性质.较低的初始CAPE有利于地形流的形成,此时对流对地形流结构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其流场性质与低Fr数流域性质相似.  相似文献   
992.
江苏风能资源代表年选择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路屹雄  王元  李艳 《气象科学》2009,29(4):524-526
代表年法是风能资源计算中的重要方法,而对区域风能资源代表年的选取方法不一.以江苏省为例,对区域多站点的风能资源代表年选取的两种方法--"站点最大频数法"和"区域平均法"的比较分析表明,两种方法选取的江苏省风能代表年是一致的.本文的结果可以推广到其它多站点区域的风能资源代表年的选取上,其中站点最大频数法简便易操作,适用于较少站点数条件下的代表年选取和业务性运用;区域平均法适用于稠密站点条件下的代表年选取;在样本足够大条件下,上述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能够满足风能利用的业务和研究需要,并具有足够的区域一致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993.
两种导风方法在台风路径分析中的 应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峰  王振会  官莉  河惠清 《气象科学》2009,29(3):330-334
基于云导风使用的最大相关法(已经广泛应用)和TCFM法(傅立叶相位分析法和最大相关法相结合)两方法的原理,开发了利用FY-2C静止气象卫星30min间隔卫星云图资料获得云迹风的可视化导风实验系统。利用该系统处理2005年夏季麦莎、卡努、龙王等3个台风期间的卫星云图,对得到的云迹风进行台风路径反演分析。结果表明,TCFM导风方法得到的结果优于最大相关法。  相似文献   
994.
不稳定能量参数在一次强对流天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和1°×1°NCEP/NCAP再分析资料,运用MM5V3.7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4年7月12日17时30分前后发生在江苏南通的一次强中尺度对流系统(龙卷)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南通上空处在上干冷、下暖湿的大气不稳定层结中。干冷空气侵入与边界层暖湿气流强烈辐合,大量能量释放造成了本次龙卷的发生。运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了最佳对流有效位能IBCAPE、对流抑制能量ICIN、归一化对流有效位能INCAPE、能量—螺旋度指数,刚和强对流天气威胁指数/SWEAT等不稳定能量参数。通过分析上述参数的空间分布和在南通上空的时间分布,发现它们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有一定反映。  相似文献   
995.
复杂地层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最大深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永泉 《地质与勘探》2009,45(4):484-487
在岩土钻掘工程中,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是解决复杂地层钻进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探讨了复杂地层的分类和套管侧壁摩阻力问题;阐述了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工作原理;分析了气动潜孔锤跟管受力过程,提出了应用波动力学理论计算确定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的最大跟进套管深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前常用的变形预报方法有BP人工神经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但是都存在收敛速度慢且易受局部极值的影响。针对这两种算法的不足,本文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特性,将遗传算法与小波神经网络结合,形成遗传小波神经网,将其应用于变形预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将算法的预报精度、稳定性、有效区间及运算时间作为评价算法优劣的4个标准,对BP神经网络、小波神经网络及遗传小波神经网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遗传小波神经网络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7.
高频地波雷达风速反演经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频地波雷达所在探测海域内浮标观测的有效波高和风速数据,建立了海面风速与有效波高的经验模型。利用二范数最小方法对该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稳定性。将所提模型应用到高频地波雷达OSMAR071数据处理中,6个月数据连续反演结果与浮标给出的风速吻合度高,表明了该风速反演经验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基于C4.5算法的遥感影像分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洪泽湖湿地为研究区,集合TM影像的光谱信息和纹理信息构建空间数据库,获取训练样本,并从训练样本集中获取分类规则;然后利用C4.5算法构建决策树,并基于知识规则推理得到遥感影像分类结果;最后将分类结果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表明,基于C4.5算法得到的分类结果的分类总精度为91.9701%,其分类总精度结果明显高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的80.0885%;同样,前者的分类结果的Kappa系数为0.900 3,也远远高于最大似然法的0.746 5。  相似文献   
999.
回弹模量是反映路基弹性支撑能力的重要指标,并受运营期间基质吸力变化的显著影响。通过3种压实黏土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和重复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回弹模量与基质吸力的相关性,并基于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考虑吸力效应的回弹模量预估模型。结果表明:基质吸力与回弹模量之间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相关性,可采用指数形式进行两者的拟合;含水率由最佳含水率-4%提升至最佳含水率+4%时,受基质吸力减小的影响,回弹模量降幅达到29.1%~39.0%;在 土-水特征曲线过渡区,采用以饱和度表征的有效应力参数,可较好地反映基质吸力对于回弹模量的贡献,预估效果优于采用残余含水率或进气值相关的有效应力参数;在相同饱和度的情况下,黏粒含量越多、塑性指数越高,基质吸力对有效应力的贡献比例越小。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比利时HADES地下实验室PRACLAY现场加热试验,应用温度-渗流-应力耦合弹塑性模型,模拟现场加热过程中泥岩核废料处置库的水力学响应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就泥岩热、水、力学参数对核废料处置库围岩孔压、温度、有效应力的影响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并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就温度、渗流、应力三场两两耦合作用对处置库围岩水力学响应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泥岩热、水、力学参数中,渗透系数、弹性模量以及导热系数对加温所导致的超孔压的值影响较大;凝聚力、内摩擦角以及热膨胀系数对孔压的影响较小,但会显著影响围岩的有效应力;导热系数对围岩温度场的分布有决定性影响,温度传递的差异会显著影响围岩的孔压和有效应力;不同的热、水、力学参数对孔压、温度以及有效应力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温度、渗流、应力三场两两耦合作用对围岩水力学响应的影响程度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温度场对应力场、温度场对渗流场的耦合效应十分显著,加热后,围岩超孔压的产生以及热膨胀导致的有效应力变化会显著影响处置库的稳定。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核废料处置库泥岩的热、水、力学参数的确定及耦合机制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