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9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878篇
测绘学   252篇
大气科学   153篇
地球物理   295篇
地质学   2077篇
海洋学   400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992.
993.
DPG型数字测图仪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研制的一种多功能的解析摄影测量仪器,能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及地籍测量。本文介绍了仪器的设计方案以及光机、硬件、软件的结构。  相似文献   
994.
后方交会.即三点问题,就是在一未知点观测它和三个已知点的方向,从而确定该点的位置。本文提出了后方交会的一种解析解法,即把已知数据及观测值直接代入一个简单公式就能确定未知点的坐标。  相似文献   
995.
沉积改造层控矿床包裹体研究与矿床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沉积改造层控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从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的迁移富集和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沉积改造层控矿床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96.
外生铀矿床成矿铀质来源与资源评价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功 《沉积学报》1987,5(3):59-65
概述了外生铀矿床的基本特点,即近源、浅成、层控、有机萃取、多阶段成矿、多种成因类型。根据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把外生成矿的铀质来源分为:1.同生铀源;2.再造铀源;3.后生铀源等三类。着重讨论了外生铀矿资源评价的若干问题,即铀源岩石的原始铀丰度及活化丢失情况;花岗岩类铀源岩的岩石化学标志;各种铀源地质体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外生铀矿成矿省、成矿带的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997.
998.
通过遥感构造综合解析,认为南天山东段榆树沟-铜花山地区为一巨型构造混杂带。该构造带可划分为南部和北部的两带变质褶皱地层系统、中带的构造混杂系统和不同期次的岩浆侵入体。结合同位素定年和岩浆侵入的综合对比与研究,认为该地区先后经历了五期构造运动,分别为:①南北向逆冲推覆,②北西西向左行走滑,⑧北西西向右行走滑,④南北向逆冲推覆,⑤北北西、北东向断裂。  相似文献   
999.
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原油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塔东2井原油为高密度、粘度大,δ13C相对较重的稠油.原油中轻烃、环状萜类、甾烷及芳香甾烷组成与分布均具有海相原油的特点.具有时代意义生物标志物的油源对比结果表明,该原油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具有自生自储特点.高反射率热解沥青的存在、芳烃馏分中高含量的多元稠环芳烃及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相对较重的特点,表明原油在成藏后经历了短期高温热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InSAR系列讲座5:InSAR系统中的误差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祥 《四川测绘》2005,28(2):92-95
作为InSAR系列讲座的第五篇,本文介绍InSAR高程与形变测量中的误差来源,对主要误差源(干涉相位、基线参数和地形数据)推导出误差传播模型。此外,还将讨论地形数据误差对干涉形变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