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4篇
  免费   1083篇
  国内免费   1058篇
测绘学   529篇
大气科学   649篇
地球物理   982篇
地质学   3412篇
海洋学   669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477篇
自然地理   60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993.
994.
蓝宝石的光学吸收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固态反应的方法制备Li_3N·LiI·LiCl快离子导体样品。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热分析的方法进行物相鉴定。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在100℃,其电导率可达10~(-4)_s/cm量级。样品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很好地遵循Arrhenius方程。测得样品的电导活化能E_a为0.45eV。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主要介绍了热水金矿的矿化分布与构造控制作用,同时对成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7.
Meike  A 杨永强 《世界地质》1993,12(2):134-141
本文简述了位错强化的选择性溶蚀(DESD)作用的微观机理。位错首先是用来测定静态显微构造的。结构动能学方面的评述揭示了位错显微构造与计算的相同数量级的位错密度反映的能量变化相对应,因而可引入溶蚀作用的确切动能表达法。位错强化的溶蚀作用是最有效的显微结构,它组成了自由位错密度的一个极大梯度值。本文介绍的位错动力学原理指出DESD的显微构造与相对较低的同源温度和应力相关。因此,DESD显微构造以及有利于DESD机理产生的条件可以出现在地壳不同的深度范围内,并且取决于矿物集合体类型。目前对任何单矿物DESD边界条件的精确测定是有困难的,主要由于实验中缺少恰当参数,比如位错活动应力。用来估计位错活动应力的实验在本文中也将作简单介绍。DESD和由弹性应变控制的溶蚀两者的宏观结构差异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定量研究,它主要依据由DESD和弹性机理引起溶蚀处的粒径大小来确定。  相似文献   
998.
在瑞典,硫化物矿尾矿污染水的淋滤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概述一项利用天然土覆盖尾矿、最大限度地减少淋滤水的调查报告。研究表明,天然土渗水性是如此之高,以致于起不到明显的隔水效果。天然土盖层只能减少高降雨量期或迅速化雪期的渗水量,而且只对淋滤水峰值有作用。但是,作为一种蓄水体,位于尾矿顶部的密封盖层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加蒸腾损失。  相似文献   
999.
1000.
华北陆块、秦岭地块和扬子陆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证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河北井陉和湖北宜昌、兴山的39个采样点、392个样品进行的古地磁测试,以及7个采样点、71个样品中的原生剩磁以及笔者前期研究结果,系统分析了三大块体的古地磁极位置、古地磁偏角以及古纬度自寒武纪以来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古地理复原。研究表明,三块体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寒武纪时,华北陆块、秦岭地块以及扬子陆块自北到南顺序排列于北纬2.9°、南纬5.5°以及南纬17.0°。秦岭地块北侧和南侧分别存在一古洋盆,此时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相距约1400Km左右;三块体向北漂移的过程中伴随着旋转运动;三块体开始拼合的时间为晚二叠纪至早三叠纪之间,华北陆块和秦岭地块完全拼合的时间为早三叠纪至中三叠纪之间,三块体完全拼合的时间为中三叠纪至晚白垩纪之间;晚白垩纪以后,一体化的三块体继续向北漂移,并于第四纪到达现今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