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9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86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86篇
地球物理   536篇
地质学   753篇
海洋学   447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薄层元素法和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地基-箱形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分析模型,该模型可考虑箱形基础周围土的不均匀性影响.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水平方向不均匀土对箱形基础的水平和摇摆阻抗的影响.分析了水平方向不均匀土的厚度、剪切弹性模量以及材料阻尼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不均匀土使得箱形基础的各种阻抗均降低,特别是阻抗的虚部.水平方向不均匀土对摇摆阻抗的影响较大.水平方向不均匀土的剪切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而其材料阻尼的影响较小.随着水平方向不均匀土的厚度的增加和基础埋深的增加,其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992.
试验条件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拉拔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单向土工格栅,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乡段的膨胀性泥灰岩风化土,在填土尺寸为600 mm×600 mm×600 mm的大型叠环式剪切试验机上进行一系列拉拔试验,研究了土工格栅与试验箱侧壁距离、拉拔速率、上覆荷载大小等试验条件因素对筋土界面拉拔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排水条件下,土工格栅与试验箱侧壁的距离,对峰值拉拔力、界面强度与切向刚度的影响不大;拉拔速率较大时,拉拔力增长较快,其拉拔力峰值和界面强度较大;上覆荷载和拉拔力不同,格栅的变形量及筋土相对位移量不同,不同上覆荷载下界面摩阻力沿格栅埋入长度分布的非均匀程度不同,并可导致较小上覆荷载下界面平均摩阻力反而较大的反常行为。  相似文献   
993.
跨断层隔震管道管端与土体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错动是造成埋地管道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跨断层埋地管道在断层错动下的破坏机制、模型设计与参数分析和管道抗断层措施一直是生命线工程的前沿问题。对跨断层管道内力分析取得的成果较多,比较经典的是Newm ark-Hall方法、Kennedy方法和王汝梁方法,后来又出现基于壳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现有的管道抗断层措施具有其优点的同时亦有其不足。本文基于壳模型的有限元动力数值模拟,对一种管道跨断层隔震措施进一步研究,考虑管端与土体相互作用计算隔震管段的断层错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拉应变容易在土中的管段传递,相比较而言,压应变不容易在土中的管段传递;最大拉应变降低比较多,最大压应变降低比较少。根据分析结果,对跨断层隔震管段边界条件的选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进行了室内刚性地基上和土槽中1:4钢框架模型的顶部牵引释放试验。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不同刚度时刚性地基上钢框架模型的基频和土槽中土-结构体系的基频。比较钢框架在土槽中的基频和在刚性地基上的基频,发现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使土-结构体系基频降低,基频折减率最大为29.37%,且基频折减率与上部结构与地基相对刚度比有关,相对刚度比越大,折减率越大。根据试验结果得出钢框架模型基频折减率随上部结构与地基相对刚度比变化拟合公式。本文试验结果还表明即使在Ⅱ类场地上的结构,当上部结构与地基刚度比较大时有必要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直接针对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建立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的二维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根据桩基平面应变假定,将空间桩体转换成平面板桩,并考虑桩的尺寸效应;基于桩截面节点位移协调条件和平衡力系等效原理,建立四结点梁单元刚度矩阵且对Timoshenko梁杆单元刚度矩阵进行增广修正,以考虑桩的横向尺寸影响桩周土位移场分布的尺寸效应。根据有效应力原理进行土动反应分析,采用满足M asing准则的修正双曲线模型描述土动力变形的本构关系,同时考虑因孔压上升造成土体软化而对土动力性能的影响,由迭代法处理土的动力非线性。采用并联弹簧-阻尼器模拟计算域人工边界,以考虑边界波的反射作用对体系动力反应的干扰和土粘滞阻尼的影响。采用W ilson-θ逐步积分法计算体系的地震反应。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评估数值模拟的建模途径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6.
一阶反转曲线(FORC)图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样品中的磁性矿物携带着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然而在一般情况下,自然样品的磁性是其含有的诸多磁性矿物的综合反映.为了分离这些磁信息,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岩石磁学方法:一阶反转曲线(FORC)图.该方法不但可以确定磁性矿物矫顽力的分布以及磁性矿物颗粒之间磁相互作用的强弱,而且还可以帮助区分磁性矿物的种类和磁畴状态.本文首先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其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应用FORC图确定含铝的钛磁铁矿玄武岩样品中磁性矿物在加热过程发生转变的研究实例.在两个温度下的FORC图密度分布差的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可以灵敏地检测样品中微弱的磁性矿物改变,因此在岩石磁学、环境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地震的相互作用早已被人们所知,如大地震之后在震中附近地区发生的大量余震活动,然而,近十几年来地震学家认识到:大地震也可以导致几百千米至上千千米外的区域地震活动性的显著增加(如,Hill et al.,1993;Brodsky et al,2000,Gomberg et al.,21301,2004;Prcjean et al.,2004,Freed,2005,Hill and Prejcan,2007,VelRgco et al.,2008).  相似文献   
998.
阻尼对行车荷载下大跨桥梁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发章  王解军 《冰川冻土》2004,26(4):461-465
基于车桥相互作用,建立了车桥耦合单元,一个车辆模拟为4轴10个自由度模型,桥梁模拟为梁单元,推导出列车桥梁整体系统运动方程的有限元计算公式.采用随机数值模拟方法和功率谱密度函数生成随机轨道粗糙度.编制了计算程序,考虑各种不同的阻尼参数及车辆速度,对一座实际大跨斜拉桥的动力反应与冲击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9.
Braess模型与城市网络的空间复杂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彦光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06,26(6):658-663
Braess交通网络模型是经典的图论模型,但该模型同时具有很强的地理学色彩。Braess借助一个简单的网络揭示了出人意料的地理现象:增加交通路线有时反而降低运输效率。从理论地理学的角度对Braess网络进行了数学抽象,然后利用规划理论、图论和微分方程解析等方法揭示出区域-城市地理系统的空间复杂化两个重要动因:空间相互作用和宏观对称破坏。  相似文献   
1000.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设计计算新模式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是一种新型的支挡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较大的刚度,可以有效地限制支挡结构的变形,具有桩顶位移小,抵抗力大的特点。但其受力机理复杂,前、后排桩间土对结构的作用很难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模式:将前、后排桩及中间连系梁和桩间土视为一个整体;前排桩和后排桩受到的地基土的抗力简化为弹性支承,提出了桩间土对前排桩的作用模式和作用力计算分析模型,认为前排桩不仅受到桩间土的主动土压力作用,而且受到由于桩间土的挤压作用而产生的附加土压力的作用; 其主动土压力 与单排桩所受到的主动土压力 之比是桩间距与桩宽(桩径)之比的二次抛物线函数;而附加土压力 可由半平面体在边界上受法向分布力的解析解[1]求得;而桩间土对后排桩的作用按照弹性支承考虑。最后,采用有限元理论和Winkler弹性地基梁方法建立了求解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内力的力学模型,并应用于某供水工程的边坡加固中。计算结果表明:该种计算分析模式是合理可行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