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2篇
  免费   2387篇
  国内免费   2473篇
测绘学   1292篇
大气科学   4672篇
地球物理   1222篇
地质学   3537篇
海洋学   1930篇
天文学   135篇
综合类   878篇
自然地理   125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417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623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612篇
  2007年   572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484篇
  2003年   541篇
  2002年   520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67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231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1938年   5篇
  1937年   5篇
  1936年   10篇
  1935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王秀琴  卢新玉  王金风 《气象科技》2013,41(6):1068-1072
基于新疆昌吉州5个国家气象站2008—2010年积雪深度大于等于0 cm的实测地面温度与雪面温度,对0 cm地面温度(含最高、最低)、雪面温度(含最高、最低)及云量、日照时数、雪深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同积雪深度下地面温度与雪面温度的关系,并以阜康市天池气象站2011年所有积雪日数据对关系模型作检验。结果显示:地面温度与雪面温度的关系有3个雪深分层:5 cm以下、6~40 cm和40 cm以上,积雪深度为0~5 cm时,地面温度与雪面温度差值很小,受雪深及天气条件影响明显,雪深6~40 cm,主要受雪深影响,雪深超过40 cm,地面温度趋于定值。  相似文献   
992.
以百色市田林县一次降雨过程的人工增雨作业天气和作业实况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应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剖析并对增雨效果进行检验。得出:在短波槽、切变线和弱冷空气为主的中低层天气系统影响下,低层水汽充足,上升运动的加剧及弱冷空气的入侵可激发降雨的产生;在降雨初期对液水含量大,冰晶含量偏低的冷云及时进行人工催化作业,可收到明显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将高原东坡及其下游盆地区域加密探空观测的低层大气物理要素场与WRF模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川西高海拔地区,模式格点与站点海拔差异非常大,模式地形普遍偏高,最大差值超过上千米。低海拔地区,模式格点与站点海拔比较接近。2)在高海拔地区,差异主要体现在近地层大气中;00时的比湿差异最小;06时的比湿差异最为显著,模拟的低层大气的比湿比探空观测值大。06时模拟的温度高于探空观测,其它12、18、00时3个时次则略低于探空观测。除了初始场,模拟的低层大气的水平风速普遍比探空观测的值大。3)在低海拔地区,模式初始场给出的低层大气比湿、温度与探空观测差异较小;06、12、18时,模拟的大气比湿通常比探空观测偏湿,温度也显著偏高,4个时次中,正午时分低层大气的温湿偏差最显著。同一时次,积分时长越短模拟的风速越小,低层大气中常常存在一个风速的大值区。4)模式比较稳定,没有随着模拟时长的增加,误差明显增长。模拟的低层大气比湿、温度、水平风速逐日波动形态与观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4.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均模拟出了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年代际减弱现象,以及强、弱夏季风年代夏季大气环流异常分布的显著不同,这与观测结果较一致,表明热带太平洋是影响东亚夏季风此次年代际变化的关键海区;利用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驱动模式模拟出的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年代际增强现象,即当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年代际偏暖(冷)时,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增强(减弱),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相反;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背景的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减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气象风云图     
《气象知识》2013,(6):44-45
IPCC全球温度预测:基本准确 199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发布第一个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时,给出了1990—2030年全球平均温度的预测(图中蓝色线)。  相似文献   
996.
以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南京及其周边15个市(县)为例,采用野外测定、室内分析与遥感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土壤电阻率估算研究.选用影响土壤电阻率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可溶盐总量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等4个主要因子,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和温度空间分布,以获取估算土壤电阻率所需要的主要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PLSQM)模型对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的土壤电阻率进行估算,PLSQM估算模型的估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85,平均相对误差(MRE)为19.02%,均方根误差(RMSE)为7.79.结果表明,草地、农田、林地3种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土壤电阻率有明显差异,PLSQM模型实现了较高估算精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 2C卫星TBB资料、自动站降水量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7月3-4日(简称“09.7”)和2008年6月1 6 1 7日(简称“08.6”)两次发生在华南西部的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低涡是两次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09.7”过程伴随西南低空急流,“08.6”过程无低空急流配合,中尺度辐合可能在两次强降水过程中有着直接的触发作用.(2)“09.7”过程的低层辐合强度及上升运动强度明显强于“08.6”过程.“09.7”过程较“08.6”过程,暖平流强度明显偏强,等温度平流线也较密集.(3)相比“08.6”过程,“09.7”过程水汽净流量更大,这是西南低空急流将充足水汽往暴雨区输送的结果.(4)“09.7”和“08.6”两次暴雨过程均与高空西风急流南侧的垂直环流圈密切相关,“09.7”过程由于低空有急流存在,上升运动维持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历时长,“08.6”过程广西境内低空无急流,上升运动维持时间短,降水强度偏弱,历时短.  相似文献   
998.
2012年3月17日北京降水相态转变的机制讨论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晓农  张琳娜  何娜  卢冰 《气象》2013,39(1):28-38
由于受到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对于降水相态转变过程以及机理的认识一直不够深入.在北京地区2012年3月17日夜间的降水过程中,降水相态经历了降雨、雨夹雪和降雪3个阶段.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以及时间和垂直方向上分辨率较高的微波辐射仪温度廓线及基于雷达探测和中尺度模式的反演资料,首先分析了上述3个降水阶段温度的垂直分布,而后讨论了导致温度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降雪阶段冰雪层(包含冰雪和过冷水混合层)的厚度较降雨阶段增厚并且其下边界距离地面更近.3个降水相态温度分布差异较大的层次在对流层下层特别是抬升凝结高度附近.0℃层相对于云底的高度与降水相态密切相关.在降雨阶段,0℃层在云内,雨夹雪阶段在云底附近,降雪阶段下降到云底以下.冷空气活动是造成3个降水相态温度乖直分布不同的原因,但是在不同阶段影响的方式各异.在降雨转成雨夹雪阶段,“回流”东风将冷空气输送到北京,导致边界层内降温;雨夹雪转降雪的阶段,对流层低层温度进一步降低主要缘于高空槽后冷空气的侵入.因此,在北京地区导致降水相态转变的机制是多样且复杂的.  相似文献   
999.
张邢  王广河  楼小凤  胡志晋 《气象》2013,39(8):1057-1068
利用三维对流云盐粉催化模式对一次对流云降水进行了盐粉催化模拟试验。模式中考虑了盐粉与云雨滴和冰相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显示,当采用20μm粒径的盐粉进行单次催化时,催化效果较好,地面总雨量可增加20%,催化次数的增多会导致降水的减少。霰融化成雨是雨滴增长的主要机制,霰碰并过冷云水是霰增长的主要机制,催化后霰融化成雨和霰碰并过冷云水的速率均有提高。催化会引起水成物云滴、冰晶、霰和雨滴的比质量变化。霰和云滴的粒径也在催化后出现了明显的增大。催化后短时间内动力过程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金大智  李刚  张华  朱文刚 《气象》2013,39(6):675-680
由于下垫面的复杂性,卫星近地面通道的辐射率资料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就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 3DVar而言,红外高光谱近地面通道资料还没有应用于陆地,即使在下垫面相对简单的海洋,由于背景场海表温度估计不够准确,红外高光谱资料的使用效果也不甚理想。针对GRAPES模式的背景场海表温度估计不够准确这一问题,本文利用大气红外探测仪器AIRS(The 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辐射率观测资料通过一维变分(1DVar)方法对其晴空视场点内的背景场海表温度进行调整,再运用GRAPES全球分析预报系统进行同化分析,研究了海表温度调整后对分析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一维变分调整后的海表温度不仅使得低层通道的模拟亮温与观测亮温更加匹配,而且有效地改进了分析场,对位势高度场高、中、低层均有不错的改进,对低层湿度场以及风场的改进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