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1342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18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25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全国智慧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智慧停车成为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社区停车管理智慧化程度普遍较低,其主要根源在于未形成物联网数据、调度指挥数据等资源的动态整合利用。本文面向社区停车管理智慧化需求,针对停车功能分散、可视化能力不足、数据资源差异大等问题,通过研究智慧停车场景及相关数据流,提出了智慧停车多模态数据动态融合框架,并在社区进行落地应用,解决了停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满足了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在社区停车场景中的拓展及智慧停车建设继续深入的需要,提升了城市停车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992.
近景摄影测量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坑监测、工业测量、文物修复等领域。在长时序近景摄影测量监测中,图像灰度变化对监测精度的影响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2标段扬子江车站基坑监测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影像灰度变化对监测精度的影响,确定最优灰度区间;然后采用频谱融合法对非最优灰度区间影像灰度进行改正,将影像原有相位谱与最优灰度影像的幅度谱进行融合,调节灰度至最优灰度区间,并进行精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精度最高时对应的影像最优灰度范围为139.0~173.8;频谱融合处理后影像精度提升了43.7%~79.5%,变异系数降低,数据稳定性提高。研究结果为长时序近景摄影测量中由灰度原因引起的影像精度不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93.
为解决抽水蓄能电站大高差、植被覆盖区域传统测量技术测量困难以及航摄测量精度低等问题,将飞马多旋翼无人机D2000与小型机载激光雷达D-LiDAR2000引入抽水蓄能电站测量中。本文以贵州省某抽水蓄能电站可研设计阶段测量为例,应用小型机载激光雷达D-LiDAR2000获取测区原始三维点云数据,并基于后处理DGNSS+INS紧组合解算的POS对原始点云进行了融合。经过植被透过性分析、航带误差分析、平面和高程精度检查,结果表明基于DGNSS+INS紧组合POS融合的小型机载激光雷达D-LiDAR2000的点云数据能够满足抽水蓄能电站数字高程模型、大比例尺地形图等产品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994.
室内外一体化的建筑物模型是智慧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倾斜摄影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是当下两种主要的建筑物模型数据获取方式。针对单一数据采集方式受诸多因素制约,难以获取完整建筑物室内外三维数据的难题,本文提出了倾斜密集匹配点云与地面激光扫描点云融合的技术路线,利用地面激光扫描获取建筑物立面与室内点云,利用倾斜摄影获取建筑物顶部点云,并将两者结合构建室内外一体化的完整建筑物点云;以高密泥塑展馆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及融合精度,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目前高光谱图像分类数据冗余度高,计算效率低下,且易丢失光谱信息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可以有效地利用光谱信息通过多尺度样本熵提取图像特征的方法。先描述多尺度样本熵计算过程,并对参数进行分析,选取最优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多尺度样本熵曲线变化规律,设计最优多尺度样本熵特征选择方法。将选取的最优多尺度样本熵特征矢量代入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实现高光谱图像分类。将该文算法与深度特征融合网络(DFFN)算法和基于自适应波段选择(ABS)算法在PaviaU图像和Indian Pines图像上进行对比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定量精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两组高光谱图像,该文算法在总体分类精度上分别达到了98.64%和96.49%,明显高于两种对比算法,同时在时间效率上也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96.
地震监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震形成的机制,对地震预警也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加速度计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利用嵌入式开发技术,研制了一体化GNSS强震仪SMAG2000用于实时地震监测。该仪器具有以下特点:(1)将GNSS与加速度计数据融合,仪器没有量程限制,并可以获得永久位移。(2)通过振动台测试,对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和模拟的地震波信号,仪器测量的结果与参考值残差的标准差优于0.4 cm,相关系数大于0.99。(3)所使用的核心组件与配件均为国产,成本可控,可以在中国地震监测网实施布设,实现地震台网和大地测量台网的深度融合,响应《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  相似文献   
997.
余航 《测绘学报》2023,(2):348-348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与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的组合可在室外环境或卫星信号短暂失锁的条件下提供连续、可靠的定位服务。但针对室内或弱GNSS信号区域,组合系统的服务受限;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系统以其可提供厘米级的理论测距精度且布设方便的优势,可为该区域提供有效的测距信息。论文以车载试验平台为依托,分别就UWB/SINS、GNSS/SINS和UWB/GNSS/SINS 3类室内外定位模型及相应的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998.
高光谱图像作为多模态遥感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捕捉地物精细的光谱特征。由于成像机理的限制,空间细节的损失导致高光谱图像的空间表征能力有所退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进一步应用的潜力。数据融合是解决空间/光谱分辨率矛盾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相关理论得到了深入发展。本文全面综述了高/多光谱遥感图像超分辨率融合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首先,将当前方法系统性地分为细节注入、模型优化及深度学习3大类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原理、模型、代表性算法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模型优化中的矩阵分解、张量表示及深度学习中的监督与非监督方法。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该领域技术在像素级分类、目标提取、在轨融合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指出融合产品的潜能在后续遥感应用未被充分挖掘的现状;然后,从退化模型、数据-模型驱动、多任务一体化及应用耦合4个角度对该领域进行展望;最后,就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归纳各类方法优劣势的同时,点明了多类方法协同、外部数据辅助及实际应用驱动等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9.
郑瑜晗  龙花楼 《地理学报》2023,(8):1869-1887
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关系演化的高级阶段,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路径与主要目标,明确当前中国城乡发展所处的融合阶段及其现状水平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在对城乡融合发展内涵解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市域尺度多维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刻画了2000—2018年中国336个地级行政单元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状态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中低区间,呈现异质性时空格局,梯度分异明显,城乡融合态势良好的地市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江浙地区及山东半岛地区,迟缓地区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西。(2)由高至低可分为融合发展、趋向融合融合失调与融合滞后4种融合发展类型,后3种类型间转化较为活跃。(3)城乡融合发展态势呈现由经济、人口、社会维度依次递减规律,城乡空间与生态融合呈现一定自然地带性分布特征。最后通过对不同融合发展类型区域的问题识别,探讨了差异化城乡融合发展提升路径,可为制定区域城乡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黄政  张金萍  胡元涛  程叶青 《地理研究》2023,(10):2759-2778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海口市施茶村为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其产业融合过程与机制,为案例村及类似村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1)农村产业融合是一个多阶段、多元主体参与并相互博弈推进的过程。施茶村产业融合历经了转型探索、利益联结和多产融合3个阶段,逐渐探索出一条以石斛产业为特色主导产业的多产融合发展道路。(2)施茶村产业融合过程中,随着石斛公司、村委会、乡村能人等关键行动者在不同阶段利益意图的改变,强制通行点(OPP)由“以特色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转变为“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村民与行动者网络关联程度加深,政府、村委会、政策等行动者作用减弱,乡村能人和外来资本逐渐成为关键行动者,推动异质行动者网络重构。(3)非人类行动者自身属性、村民参与度提升、关键行动者及其意图改变、异质行动者间的利益博弈等联合驱动施茶村产业融合。(4)强化政府政策引导、巩固村民主体地位、吸引和培育新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激发乡村活力和推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