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536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396篇
地球物理   297篇
地质学   861篇
海洋学   350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中在野外开挖探槽及年龄样品测试的基础上,对郯庐断裂带赤山段全新世的新活动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在泗县赤山镇徐井村附近开挖了2个地质探槽(XJ1、 XJ2),其中XJ1探槽揭露了10个地层单元,从老到新依次为U1—U10;发现3条断层,由东向西依次为F1、 F2和F3;识别出3次古地震事件,由老到新依次为E1、 E2和E3。事件E1和E2分别为F1和F2的逆冲活动,事件E3为F2逆走滑和F3正走滑共同活动的结果。前2次古地震事件E1、 E2发生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晚期之间,后一次事件E3代表最新一次古地震活动,发生于地层U9沉积以后,在该层上部采集的泥炭样品的测定年代为11.1...  相似文献   
992.
为合理进行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结构抗震非线性计算,提出了一种可模拟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UHPC构件力学性能的拉压滞回本构模型。基于UHPC材料单调及重复轴压试验数据,在单调轴压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线性加卸载路径,建立了考虑钢纤维影响的UHPC重复受压本构模型。基于UHPC材料单调及重复轴拉试验数据,对应力软化型和应力硬化型的UHPC分别提出了双折线和三折线型的受拉应力-应变曲线,并建立了UHPC重复受拉本构模型。在重复受压和重复受拉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拉压传递机理,建立UHPC拉压滞回本构模型。基于OpenSees二次开发平台,采用文中所提拉压滞回本构模型对循环往复荷载下UHPC柱的力学性能进行计算,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构建的UHPC拉压滞回本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钢纤维掺量及不同轴压比下UHPC柱在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可应用于UHPC结构抗震非线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3.
对全球2020年以来发生的5.0级以上地震活动进行统计,以季度为周期并通过多渠道收集地震灾害相关信息资料。重点对2023年1—3月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的5.0级以上地震进行数据搜集、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典型地震的地震灾害及其影响进行了概括和阐述,总结了2023年第一季度地震灾害活动情况主要特征,分析了全球地震活动和人员伤亡特点,强调日常抗震设防和培养应急避险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4.
合肥台地电阻率在2011年安庆M4.8地震前出现明显异常变化。通过对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降水量的定量校正和有限元模拟,排除了气象因素和施工干扰导致地电异常的可能,确认该异常是安庆M4.8地震的震兆异常。文中也结合合肥台的地电异常,探讨了地电阻率异常的产生机理,认为地电阻率异常的各向异性特征,可能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走向等有关。上述工作对未来确定地电阻率异常和预测主震发生地点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滇池流域近2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滇池流域是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通过对1988-2009年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变化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流域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滇池流域人口数量年均增长3.3%,GDP年均增长18%,城市化率提高了17%;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用水总量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由此导致流域主要河流水体水质恶化趋势明显,Ⅴ类水质河流占比增长了近4倍,滇池草海、外海水体水质恶化为劣Ⅴ类,水体水质恶化及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滇池面临的重要水环境问题,且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变.最后从产业结构优化、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污水再生利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解决目前滇池流域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20年5月9日发生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局地极端大风天气的回波演变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丰区国家气象观测站出现的35.5 m·s-1极端大风,为该站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2)江西高空具有明显的高层辐散,配合高空槽、低层较强辐合和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条件,为风暴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3)导致广丰区极端大风天气的是A、B单体回波合并为超级单体回波后又发展成弓状回波结构所致;(4)江西东部走廊对大风的影响十分明显;极端大风过境时,具有气压上升,降水增大,风向突变,风速巨变,温度和露点下降等特征;(5)风廓线雷达上1 000 m以上低空突然风向逆转,风速突增是出现地面大风的信号。  相似文献   
997.
胶莱盆地南缘沿五莲青岛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目前已发现大量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点),除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外,其余各矿床沿断裂发育,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均显示热液矿床特征。高家宅科地区已发现的金铅锌多金属矿点,分布在以高岭断裂为主的NNW—近SN向断裂中,但基于成矿规律及成矿作用等认识的不足,该地区找矿工作进展缓慢。本次研究通过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在该地区识别出以伊利石、白云母、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和菱铁矿为主的蚀变矿物,以面积性绢云母蚀变为主(伊利石+白云母)。绢云母矿物高IC值和低Pos2200吸收峰值分布区域均与区内NNW—近SN向断裂和绢英岩化蚀变带具良好的相关性。结合已有成矿事实,认为区内以高岭断裂为主的NNW—近SN向断裂更靠近热液中心,同时,绢英岩化蚀变带中异常的高IC值和极低的Pos2200吸收峰值分布区域,同样具成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8.
基于GPS数据分析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1—2015年流动及连续GPS观测资料,借助多面函数拟合法建立渭河盆地水平速度场模型,并计算球面坐标下的应变特征参数。结合陕西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渭河盆地水平速度场及应变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盆地西部GPS速度场受青藏块体及鄂尔多斯块体共同作用明显,西部GPS速度场大于中东部,且GPS速度场有顺时针旋转的运动特征。(2)渭河盆地西部主应力场变化复杂,中部的西安地区主应变差异变化明显,与2009年11月5日高陵M_S4.4地震对应;渭河盆地西部出现最大剪应变及面应变高值区及差异变化高梯度带,在西安附近出现最大剪应变及面应变差异变化梯度带,高陵地震震中位于零值线附近。(3)2001—2010年的主应变、最大剪应变、面应变变化比2011—2015年显著,表明高陵地震发生后,应力场进行了释放调整,近期渭河盆地地震紧迫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99.
下蜀黄土是中国南方地区典型的第四纪风尘堆积,是低纬季风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地质记录.但是,下蜀黄土的沉积年代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明确其起始堆积的年代对于深入理解晚第四纪亚洲大陆干旱化进程、东亚季风演化和亚热带区域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对下蜀黄土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磁性地层学结果表明,江苏的仪征青山剖面和镇江大港钻孔岩芯下蜀黄土地层中均存在松山/布容(M/B)古地磁极性倒转记录(这也是首次在下蜀黄土中发现古地磁M/B界线),确认最早的下蜀黄土堆积要早于中更新世,为探讨下蜀黄土底界的年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古地磁约束.以此为基础,结合剖面上部的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推算出下蜀黄土的底部年龄约为0.9Ma,这是迄今所获得的下蜀黄土最老年龄,与安徽宣城红土堆积底部年龄大致相当.下蜀黄土的开始堆积指示了亚洲大陆干旱区域在晚第四纪的进一步扩张,它是江淮亚热带地区气候显著变干和冬季风增强的直接证据.我们认为,这可能主要受到全球变冷和北半球高纬冰量增加的驱动,是中国南方地区对全球降温"0.9Ma事件"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1000.
短时强降水的多尺度分析及临近预警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郝莹  姚叶青  郑媛媛  鲁俊 《气象》2012,38(8):903-912
利用安徽省1995—2010年逐小时降水量资料,统计了不同强度的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典型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背景场特征,建立了短时强降水的三种概念模型,总结出有利于其发生的大尺度影响系统。通过分析物理量得知,短时强降水发生时大气水汽充沛、湿层深厚,厚的暖云层保证了云粒子在降水系统的下沉气流里较少的被蒸发,而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高的KI指数值有利于高降水效率的产生。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反射率因子有"低质心结构"和"高质心结构"两种结构特征。而径向速度场上的中小尺度风速切变、辐合、气旋式辐合则是强降水回波在某地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强降水发生前半小时边界层急流显著增强,也是短时强降水临近预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