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536篇
测绘学   202篇
大气科学   402篇
地球物理   291篇
地质学   862篇
海洋学   355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8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合理进行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结构抗震非线性计算,提出了一种可模拟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UHPC构件力学性能的拉压滞回本构模型。基于UHPC材料单调及重复轴压试验数据,在单调轴压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线性加卸载路径,建立了考虑钢纤维影响的UHPC重复受压本构模型。基于UHPC材料单调及重复轴拉试验数据,对应力软化型和应力硬化型的UHPC分别提出了双折线和三折线型的受拉应力-应变曲线,并建立了UHPC重复受拉本构模型。在重复受压和重复受拉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拉压传递机理,建立UHPC拉压滞回本构模型。基于OpenSees二次开发平台,采用文中所提拉压滞回本构模型对循环往复荷载下UHPC柱的力学性能进行计算,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构建的UHPC拉压滞回本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钢纤维掺量及不同轴压比下UHPC柱在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可应用于UHPC结构抗震非线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2.
对全球2020年以来发生的5.0级以上地震活动进行统计,以季度为周期并通过多渠道收集地震灾害相关信息资料。重点对2023年1—3月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的5.0级以上地震进行数据搜集、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典型地震的地震灾害及其影响进行了概括和阐述,总结了2023年第一季度地震灾害活动情况主要特征,分析了全球地震活动和人员伤亡特点,强调日常抗震设防和培养应急避险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3.
合肥台地电阻率在2011年安庆M4.8地震前出现明显异常变化。通过对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降水量的定量校正和有限元模拟,排除了气象因素和施工干扰导致地电异常的可能,确认该异常是安庆M4.8地震的震兆异常。文中也结合合肥台的地电异常,探讨了地电阻率异常的产生机理,认为地电阻率异常的各向异性特征,可能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走向等有关。上述工作对未来确定地电阻率异常和预测主震发生地点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滇池流域近2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滇池流域是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通过对1988-2009年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变化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流域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滇池流域人口数量年均增长3.3%,GDP年均增长18%,城市化率提高了17%;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用水总量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由此导致流域主要河流水体水质恶化趋势明显,Ⅴ类水质河流占比增长了近4倍,滇池草海、外海水体水质恶化为劣Ⅴ类,水体水质恶化及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滇池面临的重要水环境问题,且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变.最后从产业结构优化、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污水再生利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解决目前滇池流域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20年5月9日发生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局地极端大风天气的回波演变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丰区国家气象观测站出现的35.5 m·s-1极端大风,为该站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2)江西高空具有明显的高层辐散,配合高空槽、低层较强辐合和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条件,为风暴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3)导致广丰区极端大风天气的是A、B单体回波合并为超级单体回波后又发展成弓状回波结构所致;(4)江西东部走廊对大风的影响十分明显;极端大风过境时,具有气压上升,降水增大,风向突变,风速巨变,温度和露点下降等特征;(5)风廓线雷达上1 000 m以上低空突然风向逆转,风速突增是出现地面大风的信号。  相似文献   
996.
基于GPS数据分析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1—2015年流动及连续GPS观测资料,借助多面函数拟合法建立渭河盆地水平速度场模型,并计算球面坐标下的应变特征参数。结合陕西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渭河盆地水平速度场及应变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盆地西部GPS速度场受青藏块体及鄂尔多斯块体共同作用明显,西部GPS速度场大于中东部,且GPS速度场有顺时针旋转的运动特征。(2)渭河盆地西部主应力场变化复杂,中部的西安地区主应变差异变化明显,与2009年11月5日高陵M_S4.4地震对应;渭河盆地西部出现最大剪应变及面应变高值区及差异变化高梯度带,在西安附近出现最大剪应变及面应变差异变化梯度带,高陵地震震中位于零值线附近。(3)2001—2010年的主应变、最大剪应变、面应变变化比2011—2015年显著,表明高陵地震发生后,应力场进行了释放调整,近期渭河盆地地震紧迫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97.
短时强降水的多尺度分析及临近预警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郝莹  姚叶青  郑媛媛  鲁俊 《气象》2012,38(8):903-912
利用安徽省1995—2010年逐小时降水量资料,统计了不同强度的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典型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背景场特征,建立了短时强降水的三种概念模型,总结出有利于其发生的大尺度影响系统。通过分析物理量得知,短时强降水发生时大气水汽充沛、湿层深厚,厚的暖云层保证了云粒子在降水系统的下沉气流里较少的被蒸发,而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高的KI指数值有利于高降水效率的产生。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反射率因子有"低质心结构"和"高质心结构"两种结构特征。而径向速度场上的中小尺度风速切变、辐合、气旋式辐合则是强降水回波在某地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强降水发生前半小时边界层急流显著增强,也是短时强降水临近预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巢湖皖14井高精度水温观测环境及数字化改造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深度(-160m、-195m)处水温变化特征。以2012年4月11日印尼8.6级地震为例,巢湖皖14井水温同震响应所获得的数据为分析基础,利用Ansys中的热分析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同震响应过程中井孔系统水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间的关系及机理。模拟结果显示:水温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际测量数据曲线一致,该井水温同震响应表现为下降特征,主要是热对流所致。  相似文献   
999.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由于受震源性质、传播介质特性以及近地表场地条件的影响,存在较强的区域性差异。收集1937—2015年发生在江苏及邻区的59个地震数据,利用长轴可转向方法得到120条等震线长短轴半径,采用椭圆烈度衰减模型,用多元稳健回归方法将等震线数据进行拟合,统计得到本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与汪素云等的研究及实际地震等震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结果与实际资料拟合程度较好,且在地震震级M_S6.0及震中距小于300 km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00.
正2018年2月6日23时50分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24.13°N,121.72°E,震源深度11 km)发生了6.5级地震,截至2月7日晚24时,地震已造成7人遇难,260人受伤,67人失联。这次地震就发生在2014年5月以来在台湾东部海岸线附近形成的ML5.5以上地震条带内。张年明等~([1])曾对台湾岛及邻近海域发生的强震前的地震图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